摘要:
楚长城遗址
坑塘
清代石屋
杏山旅游管理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西南边缘,距邓州市区44 公里,南与湖北省老河口交界,西连丹江口水库,北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东邻彭桥镇,全区总面积46.8平方公里,是邓州市唯一的一个浅山丘陵地区,区内有邓州最高峰朱连山和省级地质公园杏山。
2012 年9 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以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同时,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决定开展传统村落调查。2012 年12 月,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公布,我省16 个村庄入选,邓州市杏山旅游管理区杏山村为其中之一,申报主要内容为隔堤寺清代石屋群落和楚长城遗址。
隔堤寺是杏山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杏山村西北部,紧邻朱连山,与丹江口水库隔山相望。村庄人口有25 户,101 人。所谓“靠山吃山”的谚语在隔堤寺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这个只有二十几户人家的村民组的房屋、院墙,多为石片所砌,且不用泥料、白灰等任何黏结物,“附近山上产这种石头,扛着钢钎到屋后山坡上撬一些石头就能砌墙了,这些石头到处都是,没必要再费劲烧砖垒墙了,都是就地取材。”在村庄背靠的山岭上,村庄的北部有一隔堤寺遗址。相传早年的隔堤寺香火兴盛,游客不绝,它与淅川的香严寺隔江相望。村内有一处房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主房为阁楼式建筑,西厢房两间,门楼一座,全部利用当地石片干砌而成,看起来浑然一体。当年门前有26 个拴马桩。当年这户人家有马帮队,生意非常兴隆,光这房子就盖了5 年,盖好后为检验房屋质量,就用小石磨从房顶往下滚,如果有烂瓦的情况,说明工艺不行。
楚长城—我国最早的长城。《邓州市志》对“杏山楚长城”记载称:“2000 年5 月,经中国长城学会会员考察,确认为战国楚长城。”而楚国在此修筑长城是因为“公元前312 年,秦楚在丹阳大战(长城正西十里处),秦斩楚军八万人,楚大败,惧秦,遂在丹阳之东杏山上建长城”。 楚长城连绵起伏,长约30 公里,形成平面近似圆形状的大山寨,目前已知的大型山寨有三处,分别分布于朱连山、严山、大山山顶,小型山寨或关堡遗迹约有30 余处,石屋遗迹总共约有120 间。是战国时期楚国为防御秦国的进攻而修建的军事设施。长城墙体及山寨内石屋墙体均于自然山体之上,用毛石片(块)干砌而成;长城墙体的宽度在3.0 米--1.0 米之间,现存残高在0.1—2.6 米之间,石屋墙体厚约为0.4 米左右,高1—3 米不等,石屋分单间和套间,有的设有窗户。朱连山山寨东侧有跑马场,为秦兵的练兵场,地形较平展,面积近10 万平方米,有明显人为加工的痕迹。
责任编辑:
附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