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我和公交车

摘要:

 
       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的许昌是一幅水墨画的话,那么,今天的许昌正如超凡的绘画大师在水墨画的黑白之外渲染出缤纷色彩,而其中一抹特别亮丽的,就是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公交车。
我和公交车有种不解之缘。
     和很多孩子一样,小时候我的爸爸、妈妈总是特别忙,于是,我就成了跟着奶奶和姥姥长大的孩子。姥姥家在城东,奶奶家在城西,我很小就开始来往于城市的两端,而承载我的就是公交车。
     五角钱,不多不少,却可以让我在4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从城东到达城西。那时的公交车都像老爷车一样破旧,竖在前窗玻璃后的是手写的“101”的牌子。手握一沓零钱和车票、脸上表情不定的售票员阿姨,不厌其烦地重复着那句“上车的人往后走”。乘客递上一元的纸钞,或是一元的硬币,得到一张撕掉一半写满数字编号的车票。那时候,小孩子坐车会量身高,我每回量过身高,总爱选最前边的位置,夹在我与司机中间的,是一个特别大至今我也叫不上名字的长方形物体。选择这个位置,是因为它能在这段无聊的旅途中带给我不少乐趣。前面视野开阔,可以观察沿途的每座建筑,尽享每条道路的风景。尤其是冬日,阳光照在脸上,暖洋洋的。
     再次依赖公交车已是多年后的事了。那时正值许昌学院大一新生报到,于是2路公交车承载着莘莘学子的梦想,再次驶入我的生活。那天一上车,我习惯性地去寻找售票员,映入眼帘的却是一个大大的自动投币箱,三两张还没来得及落入底部的纸币清晰可见。戴着墨镜、穿着统一制服的司机,干净的座椅,整洁的线路图。“小伙子,别发呆了,投币入座,车要开啦!”司机大哥一口标准的“许普”把我从记忆中拉回现实。我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车上多是戴着耳机背着背包的大学生,少了先前的嘈杂,少了从前的热闹,让人怡然自得。
     一元钱,不多不少,让我往来于家与学校之间。有时也能听到不同人的议论:“这两年许昌建设得真不赖,你看这西湖公园多漂亮!”“过去这里可是电影院,我小时候还总来这里看电影呢!”望着窗外,人们惊讶于许昌的变化与发展,也惊讶于城市公交的变化与发展。
又一晃几年过去了,各种公交新政让城市公交事业越来越完善,许昌人的出行也越来越方便。空调车、双层巴士、学生卡、老年卡……公交车已经愈发融入人们的生活。
有一天,路过市区建设路,一条长龙般的队伍吸引了我的视线。原来是大家在排队等着坐水上公交,许昌竟然通水上公交了!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