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核心提示
以文化对接产业,把资源变成资产,让遗迹成为胜景,使许昌再现曹魏风。前不久,《曹魏古城中轴街区改造规划》通过市规委会审定,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记者就《曹魏古城中轴街区改造规划》的设计过程及相关内容,采访了国内知名建筑规划设计师、《曹魏古城中轴街区改造规划》设计团队负责人尚飞。
许昌打曹魏牌很有眼光
“在许昌,曹魏文化是最厚重的底蕴,是城市的标志和象征。在这里,无论是老弱妇孺、名儒大家,还是白丁布衣,总能津津有味地给你讲几段三国故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曹魏古城建设是很有必要的。”该规划的主要参与者——上海品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尚飞说,今年5月份,他接到通知,设计《曹魏古城中轴街区改造规划》,为此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例如,他浏览了许多和曹魏文化相关的书,到相关博物馆进行实地查看,请教专家,在规划定位上结合了各方面意愿等。
在尚飞眼中,三国文化是许昌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是许昌最大的文化特色、文化资源、文化宝库。
由于区域开发零散,缺乏品牌整合,精品景点稀少,许昌三国文化旅游处境尴尬,存在“听头儿多,看头儿少;资源多,开发少;知道得多,游历得少”的“三多三少”现象。丰富的三国文化资源并没有给许昌带来文化旅游的繁荣,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在国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许昌怎样把散落的三国文化“珍珠”穿起来?如何让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从“沉睡”中醒来,散发出应有的“文化光束”?人民群众在热切期盼,社会各界在聚焦关注。
“从这个意义上讲,许昌这张曹魏牌打得很及时、很必要,特别有眼光。”尚飞说,按照规划,曹魏古城将打造成传承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三国游”的龙头项目,在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开发旅游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大有作用。
它不仅树立文化品牌,再现许都风采,而且将改善市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形象。三国名城许昌将水脉与文脉有机统一,让曹魏文化形象、具体、可感,让城市更具实力、更富活力、更有魅力。
如今,在承继三国文化基因的许昌,占地3.9平方公里,集文化展示、旅游休闲、商业服务、特色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曹魏古城已进入实施阶段。
为了使《曹魏古城中轴街区改造规划》更好地落地和实施,尚飞和他的团队不止一次来到许昌,对曹魏古城规划区内的现状进行认真摸查。“在《曹魏古城中轴街区改造规划》设计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唐不夜城、山西大同古城等国内外的6个案例,从功能选择、空间组织、古城重建、高度控制、环境意向、改造路径6个角度进行借鉴。此外,还尝试加入了一些新的想法和观点,以水为脉,以文为魂,依托护城河生态景观资源,打造5.3公里长的环护城河曹魏风情带;以春秋楼、曹丞相府等历史文化遗址为核心,形成贯穿南北、1.3公里长的曹魏古城中轴。”尚飞说。
从关圣春秋到曹魏演绎,从魏武天下到铜雀花苑,“一轴串起十八景”的曹魏古城中轴是曹魏古城建设的重中之重。它引入汉长安城中轴规划理念,以恢宏大气的建筑及景观,体现汉魏文化的韵味与历史的温度。魏都区按照压茬推进、并联推进、交叉办理的原则,把拆迁、规划、招商、融资、建设、业态布局等工作并联进行、平行推进,最大限度地缩短了前期工作时间。一幅“楼榭重重再现帝都繁华,古巷深深重谙三国风采”的美景正在从图纸“走”向现实。
历史底蕴和时代特征并行不悖
“一个成功的规划,要实现历史底蕴与时代特征的融合。在此次设计中,我们特别注重新旧景点的串联。例如,魏武英豪段,我们保留了魏武游园原有的设计,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提升,结合府衙及丞相府的整体串联,使其成为整个中轴线的高潮部分。”尚飞说。
按照《曹魏古城中轴街区改造规划》,我市近期将对曹魏古城中轴核心区进行立面整治与功能置换,培育旅游热点;远期适度拆迁打通南北中轴,打造曹魏步行街旅游品牌;整体化打造春秋大剧院及南城门。
“《曹魏古城中轴街区改造规划》的成功设计,离不开许昌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正是有了他们提供的第一手准确数据,我们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设计做出来。我们希望《曹魏古城中轴街区改造规划》尽快实施,早日建成,为促进许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尚飞说。活力与魅力兼具、古韵与新风并存。未来,集文化体验、旅游休闲、时尚购物、特色餐饮于一体的曹魏古城将以“楼榭重重再现帝都繁华,古巷深深重谙三国风采”的姿态,打造浓缩城市气质,弘扬城市精神的许昌旅游特色,成为曹魏历史文化展示的高地和城市人文形象的名片。
责任编辑:
附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