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9 14:43:01 来源: 许昌晨报 作者: 孙学涛
我要分享:
陈文利作品:《掠影》
陈文利作品:《山村农家》
陈文利作品:《乐园》
陈文利
宋人花鸟画给后人矗立了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然不断求索的后者,总会将道推向新解,将技推向新生。陈文利掌传统工笔,画己人心意;出宋人不苟,彰时代情怀。其工笔不仅纤毫细腻、生动逼真,而且意境幽远、诗意盎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艺术张力。12月6日,记者对许昌学院美术学院院长陈文利进行了采访。
掌传统工笔,出宋人不苟
工笔花鸟画至宋代已达顶峰,或花草果木,或鸟禽昆虫,宋人务求生动、逼真,一丝不苟。那惟妙惟肖、精工细丽,既让人难以逾越,又成为后世的精神资源。
“传承要有序。”12月6日上午,在许昌学院美术学院陈文利画室,说起自己的绘画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他谈得最多的是整个传统文化对于绘画的影响。“古人讲‘琴棋书画’,为什么把琴放到最前,把画放到最后?围棋对绘画的影响非常深远。但最近几年我学习古琴后,感觉绘画中画面疏与密的对比、用笔快与慢的对比、着墨轻与重的对比,都可以通过琴韵来体悟。”
“画画,到最后画的是人,画的是自己。为什么有的人画的画让人感觉很浅薄?为什么有的人画的画让人回味无穷?关键是绘画者本身要有一个宽厚的基础。哲学、文学、音乐甚至中医药,对于搞花鸟画的人来讲,都要有所涉猎。”
陈文利的工笔画从唐宋绘画入手,有很深的传统功底。但他的艺术笔触对宋画有所突破,“陈家”风范跃然纸上——意象、具形回归自然,但从自然中透出心境,真实与诗意构成的意象,给观者提供了丰富的对话空间和想象空间。
画己人心意,彰时代情怀
在陈文利的画室,记者看到一幅刚刚画成的作品。画面上,幼小的花草倔强生长,在周围静物的衬托下,生命力愈显蓬勃。
“要善于观察生活,赋予花鸟画新意,才能让画拥有生命。”陈文利说,这幅画是他在鄢陵一处苗圃写生的成果。“真正蹲下来,观察,把生活、生命通过你的画作展示出来。这样的画才能打动人。”
袁汝波先生在评价陈文利画鸟画时,总结了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工于一枝一叶时,必大笔写意衬之;作一果一粒实之,必围其前后虚之。其二,物质自然与心灵交融中,唯心更重,用心去读实景,让静物现出生命,把符号变为曲子唱,将线条撸起节奏舞。其三,一起一落皆有势,一草一木皆有形。动中取静,以情感人。虽是无言的花,却是有情的人。
观陈文利的花鸟画,不论是技法层面,还是意境层面,均让人想起冯友兰在《论风流》一文中提出的观点:必有玄心,必有洞见,须有妙赏,必有深情。
“要想感动别人,必先感动自己。要用自己的心灵去画画,你的作品才有时代特点和艺术张力。”陈文利说。
以“大鱼”之智,启“小鱼”之蒙
近几年来,陈文利一直坚持带学生到全国各地写生。
“写生的过程,就是为了全面、深入了解这个事物的过程。比如说植物的叶子,是对生还是互生,是卵形还是圆形,是木本的还是草本的。一年四季,风霜雨雪,植物是什么状态,只有弄清楚这些,我们才可能接近艺术的本质。这样可能走得很慢,但对于艺术来说,是正道,虽然走得慢,但能走得远。”陈文利说。
在全国各地写生过程中,陈文利带着学生拜访书画界的名家、企业界风云人物及社会团体,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生活,在社会坐标中找寻自己的定位。曾有一名学生,此前天天通宵打游戏,但通过一次走出去写生、采风后,回到学校彻底与游戏“断交”,直到考上研究生。现在,这名学生已在湖南一所高校工作。
梅贻琦曾言:“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当老师是一个良心活儿,要对学生负责,就要手把手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各自道路上不断追梦。”陈文利介绍,现在的许昌学院美术学院的毕业生,有的当了美术老师,有的当了画廊老板,有的当了专业画家,有的已成为中国美协会员。
陈文利,1971年6月生于河南省漯河市。现为许昌学院美术学院(工笔画研究所)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工笔画艺委员会副主任,2013年被确认为 “四个一批”人才。
本文图片均由陈文利提供
责任编辑:
附件: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