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创新能手姜益华

摘要:

“旋风”牌人造金刚石举世闻名,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河旋风)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超硬材料生产基地。这一切,姜益华功不可没。

1998年,姜益华从河南工业大学的前身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超硬材料及制品专业,进入黄河旋风工作。一开始,公司给他安排了后勤工艺人员的岗位,他婉言拒绝了,主动要求从一名普通的合成工做起。

工作中,善于钻研的姜益华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将自己操作的那台压机,当作他初步研究合成工艺技术的试验机。他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充分用于实践,并不断创新,一年的时间里,工艺曲线被他改过来、画过去。也就是这一年的实践,让姜益华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一年之后,姜益华成为一名专职的基层工艺人员。又过了一年,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姜益华被提拔为黄河旋风原合成四分厂技术厂长。那时,合成四分厂刚成立,姜益华先后从人员、工艺、管理入手,对各车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整和改进。在加强现场工艺管理的基础上,他利用自己的技术,对厂里各种压机的腔体、工艺类型的工艺曲线进行了合理、统一的规划,这一举措使原合成四分厂单月混料价格大幅提升,一直处于落后边缘的工艺质量指标大幅提高。

虽然处于管理岗位,但是姜益华依然坚持技术研究和创新。2003年到2008年期间,他主持了压机腔体由小到大的改进、粉末料的工艺推广、直接加热改间接加热等项目。为了推广粉末料工艺,他组织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地研究和试验。从原材料附件筛选,到主流工艺曲线确立,他进行整体规划,并进行细节管理。在实验阶段,他夜以继日地蹲守在试验机台,观察压机运行反映,记录每一个实验数据。在他和他的团队的努力下,粉末料工艺推广成功,“旋风”牌人造金刚石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2008年,姜益华设计试验的Φ36腔体3014/40工艺曲线,大幅提升了产品混料价及块产值,获得了公司嘉奖。2012年2月,姜益华担任黄河旋风生产四部技术厂长。面对挑战,他大胆创新,认真钻研。他所主持开发的大腔体粗颗粒3015/40工艺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功,使得该公司产品混料机价格再次上升。

2015年11月,黄河旋风超硬材料事业部成立了高产实验攻关小组,姜益华被委派为小组负责人。在不影响金刚石质量的情况下,大幅提高金刚石单块产量,他从原材料配比选择和现场工艺曲线改进两个重点展开工作,从小批量、单机台实验到大单元、多机台跟踪。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他干脆把办公地点设在合成分厂内。由于各个合成分厂相距较远,不同工艺类型都有各自的实验机台,他和另外两名同事一起不断穿梭在各分厂之间,及时观察试验效果、及时改正实验工艺曲线,必要时还要调整合成工艺参数。

在他和其他小组成员的努力下,3013A、3013B、3014三种高产工艺试验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在2016年5月进行了大面积推广。通过抽取对比试验大样,单块合成棒的金刚石产量提升近20%,单块块产值提升了近7元,单块产值增加8.3%。根据2016年1月至10 月生成报表计算统计,该公司共增加金刚石产量4000万克拉,合计增加产值1200万元。

从2009年到2015年,由姜益华任组长的QC小组成果获得了市级评比一等奖1次,省级评比二等奖1次,国家级优秀奖3次;由他主持的科技项目获得了公司三等奖3次,二等奖2次,一等奖1次;由他提出的流程再造项目获得了公司二等奖1次,一等奖2次。他所提出的和主持的QC成果、流程再造项目、科技项目给公司带来上千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和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在近20年的工作中,不管是担任基层工艺员、车间工艺主任,还是担任技术厂长,姜益华始终将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日常工作和创新研究中,他为黄河旋风超硬材料合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