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让城市更有品味和内涵 ——我市开启全域旅游新时代综述

摘要: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旅游品牌带动战略,围绕三国文化,打造曹魏故都文化旅游,扩大了城市旅游影响力。

本报记者 乔利峰 摄


日前,在外奔波了十年的李青峰,带着海南的朋友回到许昌,当看到家乡的水系建设后,感慨万分:“想不到家乡变得这么美了!”他说,护城河已有500多年历史,记录着城市的发展与兴衰,体现着许昌的文化特色。护城河环通工程作为我市重点城建项目,通过高起点打造,更好地传承历史,再现城市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给外地游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市民李涛告诉记者,护城河刚刚通航时,全市人民欢欣鼓舞,热情爆棚。不久前,许昌又启动了曹魏古城开发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将与护城河相得益彰,形成“一环碧水绕莲城,千年古韵满魏都”的城市形象。行走其中,仿佛穿越千年,梦回汉魏。曹魏古城开发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建成后将成为我市三国文化的龙头和载体,意义非常重大。

近年来,随着我市旅游业的升级、设施的完善、环境的改善、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以及多项利好政策的全面实施,我市旅游业大发展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近日,魏都区、鄢陵县成功入选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标志着我市已经开启全域旅游新时代。

文学家郭沫若曾感叹:“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我市现有具备开发价值的三国遗址遗迹80多处。全省列入三国名胜古迹景点20个,许昌独占14个,其中春秋楼景区、灞陵桥景区、汉魏许都故城遗址公园等已相对成熟。而今,当你再次登上曹操与王公贵胄狩猎的射鹿台,流连于当年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青梅亭,驻足在当年关羽夜读《春秋》的春秋楼,定会梦回千年,仿佛置身于曾经的三国历史风云之中。据悉,2006年许昌被授予“中国三国文化之乡”称号的同一天,“中国三国文化研究基地”也在许昌挂牌成立。

生态环境良好宜居是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我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是“南花北移、北木南迁”的天然驯化基地,花木种植面积90多万亩,是全国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销售基地,被誉为“中国花木之都”;全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7%,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0.3%,市区水环境、大气环境等环境指标居全省前列。近年来,我市致力打造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宜居宜业城市,先后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国家园林城”“国家卫生城”“国家森林城”“全国绿化模范城”“中国金融生态市”等称号,去年又摘得了“全国文明城市”桂冠。

发展全域旅游还得益于全市呈现出经济持续发展、民生日益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特别是我市抢抓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省委、省政府实施三大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围绕致力打通“六路”、建设“五型许昌”总目标,谋划实施的一批大事实事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市呈现出经济持续发展、民生日益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在此基础上,我市一些重点工作亮点纷呈、捷报频传:去年2月28日,我市以全国地级市第4名的成绩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目前,我市已步入向上向善、向好向快、向富向强的历史最好发展时期。

据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消息,多年来许昌市围绕三国文化、生态文化、钧瓷文化等优势文化旅游资源,以打造最具竞争力的特色旅游产品为目标,大力实施旅游品牌战略,积极推进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和一日游精品线路建设,倾力打造“曹魏故都——智慧之旅、宜居花城——休闲之旅、神垕古镇——体验之旅”三大旅游品牌,促进了全市优势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整合,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塑造城市旅游形象,扩大城市旅游影响力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了全市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事实的确如此,我市三国文化底蕴深厚,平原林海独具魅力,钧瓷瑰宝誉满中外。得益于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策划规划为引领,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支撑,强化旅游宣传营销,切实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持续打造“曹魏故都——智慧之旅、宜居花城——休闲之旅、神垕古镇——体验之旅”三大旅游品牌,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全省乃至中部地区有了较大提升。我市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连续5年增幅均在10%以上,2015年接待游客121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9.7亿元。目前,全市已有A级景区21家,其中4A级景区5家、3A级景区6家;星级饭店19家,其中5星级饭店1家、4星级饭店6家、3星级饭店8家;旅行社及分支机构104家。全市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近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近5万人,旅游业在全市转方式、促发展、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渐明显。

如今,三国曹魏文化和以三国曹魏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智慧谋略,已经成为我市城市的文脉和灵魂。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和百家讲坛《易中天评三国》的热播,在社会上掀起了一阵阵“三国热”。乘着这股热潮,为弘扬三国文化,我市自2007年起,每年都举办三国文化周活动,每次都举办名人加盟的三国文化论坛。一个充满曹魏风情的许昌正在向我们走来。

市民李涛说,目前曹魏古城的开发建设将使旅游的内涵更加丰富;还有城市建设中的众多民生项目,也为我市开启全域旅游新时代打下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推进全域旅游成为旅游业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增长点和有力抓手。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提升旅游业发展能力,拓展区域旅游发展空间,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和消费新热点。

近年来,我市精心打造并不断擦亮“曹魏故都——智慧之旅、宜居花城——休闲之旅、神垕古镇——体验之旅”三张旅游名片。2013年我市提出了实现水利事业跨越发展带动许昌旅游全面发展的总体思路,启动了水系连通和护城河贯通工程,并申请建设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目前,我市已形成 “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新格局,不仅解决了由来已久的缺水问题,而且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城市休闲旅游增添了灵动的色彩。

随着我市水系连通工程的建设、通水、蓄水,一汪汪清水滋养着这座城市,一个湖泊就是城市的一只秀目,一条河流就是城市的一窝笑靥,许昌形成了 “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系统,以及“水在城中、城在水中,景在城中、城在景中”的城市美景。护城河的贯通,更是把曹丞相府、春秋楼、灞陵桥等三国文化历史景区用“水线”串联起来,围绕护城河开始打造的曹魏古城以文化展示、旅游休闲、商业服务、特色居住为主要功能,彰显许昌三国文化特色,将为许昌建设全域旅游营造良好的大环境。

在国家旅游局不久前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中,魏都区和鄢陵县名列其中。据悉,去年国家旅游局提出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计划,目的是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凡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录的,可享受优先纳入中央和地方预算内投资支持对象;优先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纳入旅游投资优选项目名录;优先安排旅游外交、宣传推广重点活动,纳入国家旅游宣传推广重点支持范围;优先纳入国家旅游改革创新试点示范领域;优先支持A级景区等国家重点旅游品牌创建;优先安排旅游人才培训;优先列入国家旅游局重点联系区域等“八优先”优惠措施。

近年来,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理念,鄢陵县凭借良好的生态优势,倾力打造“养生福地、休闲天堂、宜居花城”总体旅游形象,擦亮了“花都鄢陵——休闲之旅”旅游品牌。魏都区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厚重的历史人文优势,以文化展示、旅游休闲、商业服务、特色居住为总体定位打造曹魏古城,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持续打造“曹魏故都——智慧之旅”旅游品牌。两地实施的旅游业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了我市的城市地位,树立了全域、全民旅游发展新理念。

谈及未来旅游业的走向和发展,业内人士指出,旅游业发展至今,已进入体验游、休闲游时代,单一的景区观光游已难以满足现代旅游发展的需要。唯有把城市作为最大的休闲基地来规划建设,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才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走向大市场、大产业。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