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娶媳妇,彩礼要花多少钱

摘要:

过完春节,可能不少人要算自己的开销。对于过年期间送数万元彩礼的人来说,这些开销只不过是“毛毛雨”。

送彩礼作为中国传统的婚嫁风俗,在婚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似乎已经成为年轻人结婚前必须进行的一项仪式。送多少彩礼逐渐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婚前开口要彩礼

“谈到结婚,男方当然要带着彩礼来提亲了,这是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今年3月将结婚的魏小红显然对彩礼有着明确的要求,前两天她的准公婆专门带着礼金和她的父母谈结婚的事情。

1月7日,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婚庆公司以及多对新婚夫妻了解到,我市的彩礼从10001元涨到31800元,有的地方达到51800元。10001元寓意“万里挑一”,31800元寓意“三家一起发”,51800元则寓意“全都一起发”。“不管涨到多少钱,总会有个说法。”市区一家婚庆公司的王姓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介绍,20世纪90年代,结婚很简单,彩礼才1000多元钱,有的地方甚至只有100元钱。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男方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给女方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按照这种风俗,男方要娶女方为妻时,应当给女方送彩礼。送多少彩礼,根据当地的情况、男方的经济状况等因素决定,但金额一般不少。男方一旦送出双方约定的彩礼,意味着婚约正式缔结,一般不得反悔。

在现代社会,彩礼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送多少一般根据女方家的要求和男方家的经济状况决定。 女方的父母总希望女儿嫁得风风光光,除了体面的婚礼仪式外,彩礼也是一项重要的“衡量指标”。记者了解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集中,女孩子成为农村流失最多的群体。女孩子日渐稀缺,导致农村的彩礼不断上涨。

对于这种现状,有的村民分析说,一方面,农村到了结婚年龄的男孩儿找不到媳妇,其家人会觉得很“丢人”,所以即便借钱、贷款,也会凑齐彩礼;另一方面,在当前环境下,如果女方要的彩礼少,可能会被别人说“这家的女孩儿不咋样”,所以女方不会少要彩礼。

“总算可以娶进门了。”儿子的婚事定在农历二月初二举办,禹州市鸠山镇的陈春阳终于松了口气。

彩礼到底该给谁

张丽是魏都区人,今年27岁,和丈夫是网恋。丈夫是一个很有责任感、很体贴的人,两个人感情很好。2014年年初他们结婚时,她让丈夫象征性地给了她的父母5000元彩礼。

其实,彩礼应该给女方的父母,因为父母把女儿养育成人不容易。男方给女方彩礼在全国各地十分普遍。

“也不是非要不可,如果男方不给,总感觉对我不够重视,我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在采访过程中,一个女士告诉记者。

少则1万多元,多则10多万元的彩礼,一般都用到了哪些地方?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这些钱多数最后给了小两口儿,或者用于置办嫁妆。

前不久,家住市区的许女士结婚,男方将31800元彩礼交给许女士的父母之后,他们将钱原封不动地给了许女士,让她自由支配。

“有些女方的父母没有经济收入,要考虑自己老了怎么办,彩礼被他们用来养老。”禹州市一家婚庆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农村,一些老人不能劳动后,基本没了收入。如果子女不孝顺,看病、养老都成了问题,因此得提前作准备。

孩子幸福最重要

“实际上,彩礼只是一个习俗,钱多钱少都无所谓,不能盲目攀比,否则会毁了两个人的幸福。”前年结婚的余新军说,生活中,总能听到一些家长议论彩礼,一些人甚至通过索要高额的彩礼来获取所谓的面子。

在56岁的李大娘看来,彩礼既代表男人的身份,也代表了女人在男人心目中的价值及地位,有多少给多少,根据家庭的经济条件决定。“结婚意味着组建新的家庭,肯定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李大娘说。

记者发现,对于彩礼该要多少,市民的观点各不相同。有的市民认为,物质基础虽然重要,但是脱离实际、漫天要价不仅不能带来幸福,而且会带来很多矛盾。有的市民则认为,彩礼是地方风俗,女方也有自己的苦衷。如果女方结婚后能把钱都带回来,那么男方应该尽量凑齐彩礼。

实际上,父母都希望子女生活得幸福、快乐,婚姻美满。时至今日,人们对待彩礼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少父母不再受习俗约束,而是把儿女的婚姻幸福放在首位。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