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2月5日,建安区正式挂牌成立,许昌市彻底结束单区市的历史

【悦读】撤县谋变,“大许昌”将踏上新征程

摘要: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每当读起曹操《短歌行》里脍炙人口的诗句,人们都会想到古城许昌。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因“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许昌”因此得名,时至今日已有1800多年历史。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昌市的行政区划格局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着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亟须通过区划调整拓展发展空间,实现发展战略。

2016年11月28日,根据国务院批复精神,许昌市撤销许昌县,设立建安区。许昌自此与一市一区的历史告别。

新起点面临新机遇,新征程肩负新使命。许昌,一个承载着近500万人民梦想的地方,随着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尘埃落定,必将迸发出新的活力,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设立“建安”,许昌变身“大城市”

2月7日 ,建安区委、区政府办公楼前,“许昌县人民政府”的牌子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许昌市建安区人民政府”的牌子。

2月 5日上午,我市举办建安区成立大会,许昌县正式变身为许昌市建安区。新成立的建安区的管辖区域、行政级别、隶属关系、机构设置、人员安排等均不调整变动。这标志着许昌告别单区市历史,许昌县撤县设区成为许昌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从此,许昌彻底结束一市一区、市县同名的历史,彻底结束城市面积全国最小、与经济实力在全省位次靠前不匹配的历史。

从此,许昌城区的人口将增加89.78万人,达到130.7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7%;主城区的面积将增加1002平方公里,达到109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2%。

按照2010年出版的《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市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为大城市”这一标准,此次区域调整后许昌是名副其实的“大许昌”。

历史上:许昌是群雄逐鹿、兵家必争之地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中原腹地,因20世纪80年代莲花成为市花,所以又称“莲城”。

许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15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远古的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新石器时代的灵井文化遗址、石固文化遗址,夏代的钧台和禹王锁蛟井,三国时期遗址、遗迹,唐宋时期的钧官窑遗址和古建筑,明、清的塔寺等。纵观许昌的历史文化,在国际国内最有影响的当推三国文化。

古人云:“得中原者得天下。”许昌位于中原腹地,在中国历史上历来是群雄逐鹿、兵家必争之地,东汉末年为汉、魏两国的都城,古为许国。“许”源于尧时高士许由牧耕此地,洗耳于颍水之滨。

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八月,曹操到东汉都城洛阳迎汉献帝,迁都许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使之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因“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此后历经改革、绵延发展,创造了不尽的财富。

如今:从“县”到“区”,成为民心所向

事实上,近年来,许昌行政区划的设置时有变化。据《许昌市志》记载,1949年,许昌市为县级市。1986年,许昌地区撤销,许昌升格为地级市,辖许昌县、长葛县、禹县、鄢陵县及魏都区等四县一区。

那么,此次行政区划调整为哪般?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昌市的行政区划格局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着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许昌是全国地级市中辖区面积最小的城市,只有一个市辖区,规划面积97平方公里,人口41万人。市区发展空间饱和,让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难以发挥,亟须通过区划调整拓展发展空间,实现发展战略。许昌要进一步发展,“撤县设区”是必然举措,也是大势所趋。于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对许昌县进行区划调整,已是水到渠成,更是民心所向。

今年30岁的胡慧娟是原许昌县残联的一名工作人员,已经在许昌县工作10年。谈及许昌县撤县设区这件大事,她开心地表示:“这是件好事,今后,建安区的发展将迈上新台阶。同时,机关干部、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待遇、补贴,将逐步调整到市辖区水平,实行同城同酬。待遇提高会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为建安区人民的福祉和大许昌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撤县设区,使许昌县融入主城区,实现与许昌市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更加紧密地融入许昌‘一极两区四基地’发展战略,更多地受益于许昌市区的城市溢出效应和产业溢出效应。”今年67岁的原许昌县烟叶办公室退休老干部王景池说。

撤县谋变,开启许昌发展新纪元

未来,建安区与主城区之间的联系将更加密切,交通会更加便捷,供水、供热、燃气、公交等基础设施建设将会衔接。同时,创业、就业和发展的机会会不断增加,城区差距逐渐缩小,群众将拥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对于整个许昌来说,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有利于拉大城市框架,整合区域资源,优化总体布局,提高中心城区的首位度,使许昌在国家中原城市群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战略中赢得更多发展先机,在国家和省政策扶持、要素保障等方面形成更大的城市竞争力。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围绕加快城市化进程,着力推进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构建“一中心四组团”发展格局,重点推进“一带双轴八片区九中心十工程”开发建设,加快推进综合交通、供水、排水、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户籍人口城镇化,把许昌打造成郑州市的“南大门”。

许昌,一个承载着近500万人民梦想的地方,随着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尘埃落定,将踏上新的征程,迸发出新的活力,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新闻连连看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便于行政管理而分级划分的区域,又称行政区域。截至2016年,全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334个(不含台港澳)地级行政区划单位、2853个(不含台港澳)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建安文化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这个时期的政治大权完全操纵在曹操手里。当时的文学领袖都是曹家的人,著名的七位诗人建安七子(王粲、陈琳、徐干、刘桢、应玚、孔融、阮瑀等)也大都死于建安年间,故称建安文化。

建安区的命名

命名为建安区,是基于许昌的三国文化。许昌是三国文化之乡。以“建安”命名可以更好地展现许昌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建安”与“魏都”在时间和空间上遥相呼应,相映生辉。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