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许昌人说的煎饼,指鸡蛋煎饼。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在许昌,用来做炒豆的,一般是黄豆。
核心提示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含有盼春雨、祈丰收之意。旧时这一天,许昌家家户户以灰撒场,画一个圆圈,以木棍儿敲梁头,有“大囤尖,小囤流”的说法。男子需理发修面,家家以炒豆、煎饼为食。
新中国成立以后,二月二旧有的含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习俗逐渐消失,但理发修面,吃炒豆、煎饼等习俗保留下来。那么,炒豆怎样炒?煎饼又是怎样做的?
炒黄豆好吃,但容易上火
1993年出版的《许昌县志》记载,二月二吃炒豆是吃掉蝎子的儿,象征祛毒避灾。这一习俗衍生出了一些民间传说,最著名的是一则《金豆开花》的故事。
相传,武则天称帝惹怒了玉帝,他命东海龙王3年内不准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龙王压于泰山之下,并贴符:“若想重登灵霄殿,金豆开花方可归。”太白金星非常同情龙王的遭遇,便托梦给凡人:“只需在二月二这天,将黄豆炒开花即可!”于是,人们便相约在这一天炒黄豆,秉香祭拜天地。玉帝闻讯金豆开花了,只好将龙王释放。于是,龙王又抬起头来耕云播雨,滋润禾苗,造福农人。
二月二,许昌人一般选用黄豆做炒豆。2月21日上午,天空飘着雪花,市区胖东来时代广场的超市内,60岁的刘茹大妈正在挑选黄豆。“不光在二月二,平时我也喜爱买些黄豆拿回家炒。炒黄豆可以当菜吃,也可以当零食吃!”刘大妈介绍,选黄豆一般有4种方法。一是看色泽,颗粒鲜艳又有光泽的是好豆,色泽暗淡的就是劣质黄豆。二是看形体,豆子是否颗粒饱满,有无缺损、霉变、虫害等现象。颗粒干瘪、不完整、大小不一,有破瓣、虫蛀、霉变现象的就是劣质黄豆。三是闻气味,品质好的黄豆具有豆香,劣质黄豆一般有酸味或霉味。四是尝软硬,如果售卖黄豆的店家同意品尝,可以取几颗黄豆嚼一嚼。如果发出清脆的声响并很容易变成碎粒,那么说明黄豆很干燥;反之则说明黄豆含水量很高。
炒黄豆的方法很简单。炒之前先把黄豆放入盐水中浸泡,6至8个小时后取出用清水洗干净,再把它们放入炒锅中用慢火炒。黄豆被炒至盐水浸泡前的大小后出锅,然后放在衬了笼布的笼屉或拍子上摊开晾干,直至它们完全凉透后倒入容器取食。“吃炒黄豆容易上火,吃的时候一定不要过量!”刘大妈说。
鸡蛋煎饼是二月二必吃的食物
除了炒豆外,煎饼也是二月二许昌人必吃的食物。1993年出版的《许昌县志》记载,旧时摊煎饼,是为了供奉龙王,祈求风调雨顺。在民间传说中,龙是吉祥的象征。而家家户户摊的煎饼,就是龙的鳞片,吃煎饼就是吃龙鳞。这样可保平安、健康。
时下,在市区六一路北段、春秋广场、文博路,以及各中小学的门口,都能见到煎饼果子摊儿。往往一大群少男少女把老板围在正中,老板面前是一个正在被加热的平底锅。
老板把面糊涂抹在平底锅上,然后用专用的竹耙子把面糊涂抹均匀。待面糊逐渐凝固成薄饼后,把鸡蛋打在薄饼上,刷上面酱,撒上盐、葱花等。最后在薄饼中央放上芝麻、果子,并用铲子将薄饼的四面铲起,包裹芝麻、果子。一个香喷喷的煎饼果子就做成了。
“事实上,煎饼果子是外来食品,咱许昌人说的摊煎饼是做鸡蛋煎饼!”家住市区七一路的徐大娘今年有80岁。据她介绍,摊鸡蛋煎饼与做煎饼果子有相似之处。做之前,要准备稀面糊、食用油、鸡蛋、盐等材料以及胡萝卜、蔬菜等辅料。蔬菜可以是任意一种青菜,全凭个人喜好,但胡萝卜和蔬菜一定要切成丝。开始做时,先在平底锅中涂上油,倒入稀面糊,再用竹耙子摊平,也可手握锅柄将稀面糊晃均匀。待稀面糊逐渐凝结成面饼以后,再打鸡蛋。蛋黄和蛋清凝结在面饼上后,撒上盐,并将胡萝卜丝、蔬菜丝等辅料均匀地撒在面饼上。然后用铲子铲起来,来回翻,直至整个面饼变得金黄,散发出香味。
鸡蛋煎饼是一种很常见的食品,如果市民没有时间做,可以去购买。市区清晨出售胡辣汤、豆浆等早餐的店铺,也售卖鸡蛋煎饼。
新闻连连看
古诗与古籍中的二月二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唐] 李商隐
久将菘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宋] 张耒
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谓之熏虫儿,谓引龙,冲、虫不出也。
——《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
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
——《燕京岁时记》
二月二日,各村疃社醵钱献生,谓之“扶龙头”。提壶汲井水注之,曰“引龙头”。
——《大同府志》
全国各地二月二吃什么
北京
二月二,北京人要吃春饼,名曰吃龙鳞。春饼比吃烤鸭的薄饼要大,并且有韧性,因为要卷很多菜。北京人吃春饼讲究卷几样小菜:凉拌豆芽儿、摊鸡蛋、天福号的酱肘子。
山东
二月二,山东各地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等。
陕西
二月二,陕西地区的家庭,外婆(舅家)要给外甥或外甥女送爆米花及饽饽馍。主妇会在前一天炒好“齐子豆”。“齐子豆”用油、水和面制成,然后切成小的立方体,再用油炒。
广西
桂中、桂北壮族地区二月二前,会预先选定采购小组作为庆典的“头领”。“头领”采用分组轮流制,每小组5人组成。每当这一天,被轮到的“头领”挨家挨户收集资金和大米。节日那天,“头领”负责买菜、做饭等一切工作。吃完集体餐,“头领”负责给每位村民分配血肠和扣肉。
责任编辑:
附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