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从《一分钱》到《两只老虎》,再到《唐诗联唱》,暖心的儿歌也在随着时代变迁,诗词融入儿歌,增添更多精神滋养

摘要:

3月21日是世界儿歌日。说起儿歌,每个人都会充满温暖的回忆。3月20日,记者走访发现,儿歌颇具时代特色,不同年代的人记忆里的儿歌不尽相同。近几年,传统文化逐渐深入人心,《三字经》、经典唐诗等开始以儿歌的形式出现,深受一些孩子和家长的喜爱。

不同年代传唱不同的儿歌

你最熟悉的儿歌是什么?当日上午,记者在市区街头就这个问题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70后”、“80后”给出的答案有《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一分钱》等;“90后”吟唱的儿歌则是《小燕子》、《数鸭子》、《两只老虎》等;而学龄前儿童除了会唱一些动画片的插曲之外,大多能吟唱几句《三字经》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等诗词名句。

“儿歌不仅简单易学,还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现在的孩子喜欢的儿歌和我们小时候的完全不同。”30多岁的市民曹玉强说。他表示,他的同龄人都会唱《一分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这首儿歌歌颂了拾金不昧的良好品质,内容生动,但在当今社会,恐怕很多孩子难以理解,因为一分钱在生活中已经很少见了。

儿歌成传统文化的载体

20多岁的市民张晓凤在市区一家企业工作,有一个3岁的女儿。“女儿学说话时,我就有意识地教她背诵唐诗,可效果并不理想。后来,我发现网上有不少儿歌都融入了唐诗的内容。唐诗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孩子特别喜欢。现在,她已经能背诵好几首唐诗了。”张晓凤说。

《唐诗联唱》、《幼儿唐诗三百首》、《儿歌三字经》……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家长的手机上都下载有这些文化气息浓郁的儿歌。一些家长表示,韵律感十足的唐诗、宋词很容易朗诵和记忆。学龄前孩子虽然识字不多,但记忆力很强。他们在吟唱这些儿歌时,不仅记住了经典语句,还享受到诗词之美,受到潜移默化的国学教育。

让儿歌为童年添彩

没有孩子天生会唱儿歌,孩子唱什么儿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的影响。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家长很重视孩子的启蒙教育,教孩子唱一些内容积极向上的儿歌。除此之外,学校也在儿歌学习和教育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以市健康路小学为例,该校专门为学生规划了“晨读午诵”时间,学生可以朗诵或吟唱《中华古诗词》、《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读物;每天上午的课前一支歌,校园广播会定时播放一首学生喜欢的古诗词歌曲,让学生在聆听、吟唱的过程中获得滋养,唤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受到“润物细无声”的艺术熏陶。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