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潩河水系的笼式篮球场
清潩河水系的笼式门球场
市区平安广场内的儿童游乐区
魏都健康主题公园内安装有各种健身器材
市区街头的笼式运动场
魏都健康主题公园内的轮滑场
速度轮滑爱好者在广场上训练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史晶提供)
无论是晨曦微露,还是晚霞灿烂,在我市市区的各个公园、广场,运动、健身的人群随处可见,越来越多的市民群众已不再满足于在家观看体育比赛,而是要走出家门成为各项运动的参与者、实践者。
市民群众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情逐渐高涨,市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也在逐渐增强,然而大家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如何破解?在去年召开的市七次党代会上给出了答案,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打造市区“15分钟健身圈”。今年年初,我市又将打造市区“15分钟健身圈”列入了“十大民生实事”。
先行先试——魏都区为全市树立了标杆
如何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场地,如何利用城市闲置地块打造健身场地,让市民群众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福利?2016年魏都区先行先试,踏上了探索之路。
先摸底。魏都区共有13个街道办事处(不含产业集聚区和三国文化产业园)、84个社区居委会,占地面积88平方公里,人口50万人(2014年统计数)。全区共有59个社区安装健身器材1274件,其中由市体育局配发安装1018件,社区、小区自筹资金安装256件;有25个社区没有安装健身器材,原因是不具备安装条件或城中村改造;1274件健身器材中有170件损坏,635件超出安全使用年限。
在2014年第6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中,许昌市区健身场地面积不足37万平方米,魏都区人口按50万人计算,人均体育活动面积不足1平方米。而这些场地面积都是来自学校体育场地,游园、广场并没有体育场和综合性体育馆。
去年5月1日,魏都区迈出了第一步——首批10所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免费向市民开放。
为了对免费开放的学校操场、健身设施进行升级改造,魏都区投入了900多万元。魏都区教体局副局长邹晓伟说:“实现学校运动场馆、设施免费向公众开放,只是我们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下一步,我们计划再开放一些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
据介绍,魏都区首批10所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免费向市民开放以来,已有2万多市民办理了健身卡,到学校积极健身的达到15000人次。此外,没有办卡的市民持身份证也可以到10所开放的学校锻炼。
虽然首批开放的10所学校可以辐射20万左右的周边市民,但仍不乐观。魏都区又迈出了第二步,在辖区内再建设10个能满足上班族夜晚运动需求的高规格灯光球场、15个主题运动场,为辖区内所有社区配备健身器材。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群众需求,魏都区教体局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广泛调研,聘请专业机构进行反复规划论证,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征用土地的前提下,通过升级改造小规模、不规则的城市边角闲置地块,建设高品质、集约型的社区体育运动场地,彻底将城市脏、乱、差的市容“黑点”变成城市管理的“亮点”。
“社区体育运动场地,顾名思义,就是要兼顾活动与休憩。在保护绿化的基础上,我们加大了体育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力度,使之成为可观、可赏、可玩的宜人生态空间。”邹晓伟解释道。
在选址上,社区体育运动场地充分贴近社区,旨在为群众提供身边的健身场所,尽量利用闲置地块或临时边角地块、插花地块以及绿化档次不高的街头绿地。在设施上,以群众需求为本,大量提供篮球、乒乓球、健身器材等参与度高的运动项目场地。
魏都区的先行先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并为全市加快市区公共体育设施和儿童游乐设施建设积累了经验、树立了标杆。
全面启动——打造市区“15分钟健身圈”
今年1月9日,我市出台《市区公共体育设施和儿童游乐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这也标志着打造市区“15分钟健身圈”工作的全面启动。
如何打造市区“15分钟健身圈”?近日,记者走访了相关单位。
“从建设范围来看,已从魏都区扩展至建安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区;东至新107国道,西至S227与三洋铁路,南至兰南高速,北至北苑大道。”市体育局工作人员介绍。
记者还了解到,打造市区“15分钟健身圈”,规划在市区建成区范围内建设公共体育场和儿童游乐场共计564个,其中一期建设398个,总投资为1.27亿元(其中,公共体育设施和儿童游乐设施投资1.2亿元,智慧体育平台投资500万元,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投资200万元)。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6700万元支持市区公共体育设施和儿童游乐设施建设。其中,60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相关县(市、区)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和儿童游乐设施,500万元用于智慧体育平台建设,200万元用于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建设。
从市区天宝路出发顺着清潩河一直往北,记者看到清潩河两岸布局了多处公共体育设施和儿童游乐设施,既有器材齐全的健身广场、儿童游乐场,又有较为专业的篮球场、网球场等。
平安广场是孩子们的乐园,色彩鲜艳的滑梯、卡通造型的木马、忽上忽下的跷跷板等儿童游乐设施设置其中。“这个儿童游乐场不仅设施多、功能全,而且还离家近,也就十几分钟路程。只要天气好,我们经常带着小孙女来这里。”市民刘书章和他的家人已是这里的常客。
市体育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这样的儿童游乐场,今年我市将建设70多处。面积一般为250平方米;地面铺设软质塑胶;游乐设施除必备的儿童组合滑梯外,还有秋千、跷跷板、蹦蹦床、攀爬墙、转椅、木马等器材,种类不低于6种。”
再回到闹市区,虽不比清潩河宽敞、清新,但一处处运动场、健身场也已布局在了街头巷尾。
位于市区西大街与清虚街交叉口的德科苑社区笼式灯光球场,已成为篮球、羽毛球爱好者的集聚地。“以前,打篮球或羽毛球去专业场馆太远,在家门口随便找一块空地又会影响交通,甚至会发生碰撞。现在有了笼式灯光球场,真是太方便了,离家近不说,还能尽情地锻炼,不用担心球飞出场地砸到别人或者影响交通。”家住市区西大街的姚英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晚饭后都爱往球场里跑,既锻炼了身体,又与邻里增进了感情。”
市体育局工作人员表示,今年不仅要建围笼式篮球场、羽毛球场,还要增添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围笼式网球场、围笼式人造草坪门球场、围笼式排球场、围笼式人造草坪7人制足球场,安装围网式室外乒乓球台、健身路径器材等。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地推进中,3月底前要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0%。
责任编辑:
附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