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我为中原出彩做贡献】郑红初:重视科技创新,打造“互联网+流通”的新型模式

摘要:

作为中国花木第一县,鄢陵依托发展花木产业,举办花博会,不仅培育出了中国北方花木市场,创出了“鄢陵花木”品牌,使其成为走出许昌、河南乃至全国的一张亮丽名片,而且为加快建设“美丽中原”、“美丽中国”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这块宝地上,2004年,郑红初建立了花艺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在从事花木行业之初,郑红初就已小有成就。凭借自身敏锐的市场洞悉力以及对鄢陵花卉苗木发展潜力的预估,郑红初走出了自己的花木行业创新之路。


一、重视科技创新,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在花卉苗木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单纯依靠现有资源和技术已经不能满足需求。郑红初多次带领团队前往花卉出口大国荷兰等地考察学习,并先后与“荷兰IGMPR公司”及“荷兰扬森公司”签订海外合作协议,吸收引进国外先进的花卉种植、栽培技术,先后成功培育出丹麦风铃草、宝莲灯、荷兰郁金香、荷兰百合、葡萄风信子、洋水仙、彩菊等一系列名优花卉。



郑红初表示,“近年来,国外花卉产业在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上不断推陈出新,我们也要不断地学习,走出去、引进来,目前最紧要的问题是人才的缺失,新技术也需要大量专业人员来更好的推广和应用。”


郑红初十分重视科技创新投入,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植物组织培养和新品种研发业务,现已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2012年以来,开展了白皮松及蜡梅的快繁技术研究,其中,研发的白皮松平原繁育关键技术获得“许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技术经专家认定已达到国内研究领先水平;获得国家“白皮松幼苗的快速繁育方法”、 和“育苗基质及其配置方法”两个专利。


二、推动产业转型,以花木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

好花好水好风景的鄢陵,占尽了发展花卉产业的地利。但是目前,如何用一产带动三产,推动产业转型才是重点,近年来,郑红初带领着团队,利用多年园林工程设计、建设的经验以及公司上万亩苗木基地的资源优势,先后打造了五彩大地生态旅游景区、花街花市荷兰风情街、鹤鸣湖风景区等景区景点,主打生态旅游品牌,走出了一条特色创新之路。


“现在周末来这儿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五彩大地景区在去年黄金周平均每天的游客量就达到了8万人次”,站在占地面积2000亩的五彩大地一期景区花海中,郑红初自豪地说,“这1200万株郁金香都是我们从荷兰引进的种球和技术,自己种植培育的,由于缺乏经验,也曾经估错花期,郁金香节开幕式因此推迟了好几天,前期宣传都推广出去了,也是不小的损失,但后来到了盛花期还是让人非常惊艳和震撼,我相信以后技术会越来越成熟,景区配套服务也会越来越完善,一定能够打响鄢陵花卉旅游文化品牌”。


三、互联网+模式,整合资源,打响鄢陵品牌

2015年,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在县商务局的指导下,以‘立足鄢陵 服务三农’为宗旨,借助鄢陵县成功申报河南省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程之机遇,郑红初领导公司建立了花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致力于打造“互联网+流通”的新型模式,通过整合上游农资资源、下游农产品加工企业资源,打造县域优势产业名片,在互联网领域全面提升“鄢陵花木”的影响力,以“鄢陵花木为名片”,辐射全国,为花卉企业打造高效的网络供销平台。



郑红初介绍说,“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潮流,商亿网平台主抓农产品以及民俗旅游,相继整合了三千余件特色产品,数十家企业及旅行社,也通过平台不断推出景点门票砍价活动,增加参与度和知名度”。


四、精准扶贫,实现苗木发展、群众增收的双赢成效

在创新创效抓好生产经营管理,发展企业建设的同时,郑红初也不忘社会责任,2016年6月,郑红初积极响立足鄢陵,服务三农,精准扶贫的号召,深入精准扶贫村大马乡赵拐村及望田镇,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大马乡赵拐村及望田镇合作社共吸纳贫困户80多人,其中精准扶贫20户,共建立花卉大棚140余亩,其中智能化温室6000余平,花艺公司不断加强培训,帮助他们掌握苗木种植养护技能,贫困户的大部分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基地,被流转土地的农民在获得稳定租金的同时,进入基地打工,实现了增收。


“我们会选定近期需种植生产的花木品种,提供花苗和种植技术培训指导,同时签订种植回购协议,确保种植户有的种,学会种,种的好,有销路。现在每亩年产收入不低于6000元人民币。”郑红初说“通过这种形式,不仅满足了我们发展生态旅游的花卉苗木需求,同时也给了贫困群众稳定的增收渠道,可谓是双赢”。


郑红初,一个爱花懂花之人,凭借对花木产业的独到分析,对市场的准确定位和评估,以及不断学习创新的精神,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创业之路,努力践行着自己的人生梦想。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