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6年河南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奖惩之后”
资料图片
2017年高考已经拉开大幕,全国考生迎来人生中的关键时刻,高考也再次勾起几代人的回忆。
1952年,高考实行;1966年到1977年,高考暂被废除;1977年,高考恢复……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考试,高考被认为是相对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选拔形式。多年来,高考影响了上亿名考生的人生轨迹,也镌刻着国家发展、时代变迁的印记。
深度看高考,历年来的作文题目是一个时代的大篇章。让我们一同透过高考作文题目,回首这个时代进步的痕迹。
时代特色
命题有着时代烙印
1977年,一度中断的高考得以恢复。同年12月,570多万名考生参加考试。
那一年,有人怀着改变命运的态度进入考场;那一年,有人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填写试卷。
那一年的高考也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次在冬天举行的高考,竞争最激烈的十年一届的高考,第一次分省命题……
那年,许昌学院教授李静虽然已经参加工作,但还是决定参加高考。“当年的作文题目是《我的心飞向毛主席纪念堂》。”作为“老三届”中的一员,直到今天,李静还记得当年高考时的情景。
“那会儿写作文不像现在的孩子这么麻烦,又是议论文又是说明文。”李静说,虽然作文题目不是很复杂,但写起来不容易。
李静平时喜欢看报纸,读了不少纪念毛主席的文章,所以这篇作文写起来比较顺手。
的确,记者经过梳理,发现20世纪70年代末的高考作文题目都有一股浓浓的政治气息。比如1977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的作文题目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河南卷是《我的心飞向毛主席纪念堂》,上海卷是《知识越多越反动吗》……
1978年的高考作文题目《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则折射了当时人们迫切希望国家走上正轨的焦虑心态,依旧延续了宏大的政治内容。
内容为王
高考作文越来越“走心”
漫画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2000年后,高考作文呈现出更多的变化。
2001年谈诚信,2005年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题写作,2010年是漫画作文,以“猫吃鱼的故事”为话题写作……高考作文题目不但结合了大家的日常生活体验,也能让考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采访中,已经参加工作的郭瑞告诉记者,她是2008年参加高考的,那是许多国人无法忘怀的一年。那年夏天,全中国的视线都集中到了西南方一个叫汶川的地方。郭瑞说,之所以对自己高考那年的作文题目印象深刻,是因为当年“动”起来的中国。每天从电视上看到的就是在各方的努力下,从废墟中绽放出最美丽的生命之花。
“那年,高考作文要求以汶川大地震为背景材料写作。”郭瑞说, 那一年,即将成人的她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我可能这辈子都忘不了,地震来的时候,身处许昌的我居然也感受到了。”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句贯穿整个2008年夏天的“誓言”,成了郭瑞笔下的高考作文标题。
在那个百花齐放的年代,考生们的思路完全打开。有的考生选择散文体裁,还有的考生用文言文、诗歌写作,充分展现了个性。
与时俱进
释放高考应试新信号
从近10年高考作文题目的变化来看,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作文题目采用全国统一命题的形式,内容多考虑考生的道德取向;第二阶段,全国实行新课改的省份开始自主命题,题型出现了漫画命题、材料命题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体现了对哲理和美学的追求;第三阶段,2009年以来,题目开始关注人的心灵世界和自我成长。
尤其是2010年以后,高考作文题目两次以漫画的形式出现。这释放出了高考应试新信号。在许昌学院就读的杨冰,虽然已经成功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但提起去年的高考作文仍然心有余悸。对于这种近些年不算常见的“看图说话”式作文,杨冰说自己当时在看到题目时,有点儿无法下笔的感觉。
“那会儿花了差不多20分钟来想怎么破题。”杨冰说,他思索后觉得,把“分数不是评判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作为主旨,通过对自己是大人眼中“走偏门”的小孩儿和身边亲戚朋友口中“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才“憋”出了一篇作文,讨论当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还好现在不用再考作文了。”杨冰开玩笑称,幸好自己平常注意“攒人品”,没把作文写跑题。
大时代背景下的高考作文题目往往留有那个时代的印记,但这个印记到底是什么?经历过的人最清楚。
新闻连连看
近年来,河南高考作文题目
2015年河南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写一封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2014年河南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山羊过独木桥”
以一段材料为话题写作文,要求800字左右。
材料大概内容如下: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通过,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今年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并组织大家进行了讨论。
2013年河南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勇气”
一位商人得到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但发现宝石上有一条裂缝,如果能从裂缝处切开,就能得到两块完美的宝石。许多老工匠不敢尝试。这时,一位年轻工匠勇敢地站了出来,并且完美地切割出了两块宝石。有时不仅需要足够的经验,更需要抛却许多顾虑的勇气。请根据以上材料作文。
责任编辑:
附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