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榆柳成荫,社区经济惠辖区居民 手足情深,得福包子成许昌名吃

摘要:

建设中的魏源广场项目 记者 黄增瑞 摄

阅读提示

榆柳社区因榆柳街而得名。这里处于老城区繁华地段,个体经济起步较早,得福包子、道口烧鸡、金地彩扩、姐妹裁缝等老门店依然在营业。

在曹魏古城开发建设中,榆柳社区主要涉及22号地的魏源广场项目。其由8栋多层建筑组成,是曹魏古城的“西翼”,建成后将成为许昌又一处地标性建筑。

记者进社区 与您面对面

(总第一百八十九站)

西大街道办事处

榆柳社区

社区名片

社区名称:榆柳社区

隶属单位:魏都区西大街道办事处

社区党总支书记:李焕景

采访地点:榆柳街

分包社区干部:西大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硕

基本情况:

榆柳社区是西大街道办事处人口最多的社区,辖区有企事业单位8个、沿街门店211个。得福包子、道口烧鸡、姐妹裁缝、金地彩扩等老门店仍在营业。

时下,榆柳社区辖区内,曹魏古城22号地魏源广场项目正在紧张施工。该项目位于劳动路以西、西大街以南、西护城河以东,由8栋多层建筑组成,建成后将集商业、旅游、文化于一体,包含特色餐饮、创意生活、精品酒店、文化休闲等业态。它的定位是曹魏古城“一轴两翼两环四区”的“西翼”,与环护城河滨水风情带东西呼应。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许昌又一处地标性建筑。

榆柳街因栽种榆树和柳树得名

今年74岁的胡淑梅曾任榆柳社区党支部书记,虽然已经退休多年,但仍然关心着社区的发展。

她告诉记者,以前,榆柳街因位于城隍庙之西,被称作庙西街。清末,街中相对长着一棵大榆树和一棵大柳树。后来,两侧榆柳成行,街道改名榆柳街。

6月22日,记者在榆柳街看到两侧的大榆树和大柳树枝叶茂密,人在树下行走会感觉到一丝凉爽。榆柳街是市区唯一一条行道树以榆树、柳树为主的街道。

胡淑梅小时候,榆柳街是一条小土路,而且路面狭窄。榆柳街辖区内有魏都区委、区政府办公所在地,还有市房管局、市文化宫、人民电影院,魏都区广播电台和区民政局、区卫生局、区文化局等“八大局”。

20世纪80年代,榆柳街居委会位于井园街(现市场后街西段)。当时,居委会可以搞经营。榆柳街居委会从周口请来厨师,开了一家饭店,主营胡辣汤、肉盒、油条、炝锅面等。因地理位置好,该饭店经营了10多年,生意一直十分红火。同时,榆柳街居委会开办有裁缝店、诊所以及糖烟酒商店。

“前几年,市委、市政府对老城区进行改造,榆柳街以西拆迁后由房地产开发商建了小区,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而且对榆柳街进行了加宽。”胡淑梅说。

原居委会诊所老医生仍然在坐诊

胡淑梅告诉记者,榆柳街居委会当时开的诊所如今仍在市场后街,名为乔保华诊所。

当日,在榆柳社区党总支书记李焕景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市场后街西段,走进乔保华诊所。让记者没有想到的是,年过七旬的乔保华还在坐诊。她的诊所里,挂有多面外省市的患者赠送的锦旗。

对于30年前的事,乔保华记忆犹新。乔保华说,她家是中医世家。她的爷爷、父亲都是中医,尤其擅长治疗皮肤病,有家传秘方。她年轻时在开封市铁路医院上班,做过护理,而后到卫校进修,干过妇幼保健。

20世纪80年代,乔保华在榆柳街居委会诊所当医生,主要治疗皮肤病,当时在许昌市区非常有名。后来,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而来。“原来的井园街是小土路,住的多是穷苦人,几乎没有商店。直到旧城改造后,这里的个体经济才逐渐繁华。”乔保华介绍。

这个诊所于20世纪90年代脱离榆柳街居委会的管理,归她所有。后来,乔保华诊所增加了治疗青春痘、黑斑等项目。

“我们的诊所已经走过了30余年,看好了无数个病人。下一步,我会让子女继续在诊所行医,给市民看病!”乔保华说。

兄弟二人名字中各取一字开包子馆,得福包子走过30年

在市民的记忆里,位于原市文化宫对面的一家包子馆因小笼包皮薄、汤鲜、味美深受大家喜爱——得福包子。

当日,记者来到得福包子,通过一楼大厅乘电梯上三楼,见到了老板王付安。王付安介绍,20世纪80年代,他的母亲、哥、嫂都在许昌饮食公司厨师培训班工作。下岗后,他们在人民路西段路北魏都区人武部一楼租了一间40多平方米的门面房,开始卖大肉馅儿的小笼包。

“我三哥叫得安,我叫付安,我们就从名字中各取一字开包子馆。得福,寓意得口彩、享口福。”王付安说,他们的包子馆一开业就有好多市民排队买包子。开业前三天,包子一笼卖0.85元,三天后一笼卖一元。

经过十余年的经营,得福包子赢得了广大市民的喜爱。1996年,为适应市场的需求,王付安把包子馆迁到劳动路市文化宫对面,又推出羊肉汤包、虾仁儿汤包、三鲜汤包、蟹黄汤包等10多个品种的汤包。

得福包子,吃时蘸香醋、辣椒油入口,以灌汤充盈、软嫩鲜香、劲道适口为特色,老少皆宜,远近闻名。

2004年,得福包子被许昌市餐饮协会评为许昌名吃;2005年,被河南省餐饮协会评为中原名优小吃。

近年来,得福包子经营面积不断扩大,在楼上增加了包间,成为市民宴请外来宾朋,品尝本地特色小吃的好去处。

如今,得福包子紧跟时代步伐,加入了美团销售和云支付等销售和支付模式。“随着曹魏古城的建设,得福包子会保持小笼包的特色,越做越好。”王付安说。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