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砥砺奋进的5年】文化名城决胜全面小康,中原重镇焕发壮丽风采 禹州发展铺开大手笔

摘要: 2017 年3 月30 日,河南禹州市城市居民居住证正式发放,从此,持有城市居民居住证的农业转移人口可以在义务教育、住房保障、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这在河南省县级市尚属首家,标志着禹州市新型城镇化工作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17 年3 月30 日,河南禹州市城市居民居住证正式发放,从此,持有城市居民居住证的农业转移人口可以在义务教育、住房保障、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这在河南省县级市尚属首家,标志着禹州市新型城镇化工作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4 月初,北方春寒料峭,记者看到,从禹州市的乡村城镇到机关学校,从产业园区建设到生态城镇开发,到处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昂扬激情。禹州市委书记王宏武在采访中表示,禹州作为中西部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今年全市深入实施转型攻坚、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发展特色小镇+ 美丽乡村群+ 产业融合“美丽经济”、扶贫攻坚等重要战略和举措,奋力建设美丽禹州,探索新型城镇化的“禹州模式”,为中国城镇化之路积累经验。

事实上,禹州市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已率先完成《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修编,实现了市域规划全覆盖,初步形成中心城区、特色小(城)镇、美丽乡村“三级联动”的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

如今,该市编制的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项目、资金、人才“三方落实”的建设规划,为农民就地就近融入城镇就业、融入城镇生活创造了良好条件。为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禹州市实行统一户籍登记制度,取消城乡户口

差别, 率先消除了制度性障碍。2015 年中心城区4 个街道办事处的21 个行政村全部改为居委会,实现5.6 万存量农村人口整建制转为城镇居民,消除了城市内部二元化结构。2016年,完成6个镇17个城郊村的“村改居”工作,新增城镇居民3.8 万人。今年城市规划区面积扩大为73.6 平方公里,计划对规划区内27 个行政村13475 户53794 人全部实现“村改居”,6 月底完成,为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凸显独特优势

做好“顶层设计”

推进新型城镇化,关键是突出当地特色,避免同质化。禹州的特色在哪里?

禹州市市长范晓东介绍,文化特色和产业特色是禹州市经济社会的根本体现和优势所在,更是城市发展的自发性内生动力。“禹州作为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有独特的产业优势, 禹州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了能源、建材、钧陶瓷、中医药、刺绣、档发等特色产业。”

范晓东说,市委、市政府对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健康持续发展进行了全面的“顶层设计”,推进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传统优势中“传承提升、规模发展”。当前,禹州充分发挥文化的力量,精心打造“ 夏都、钧都、药都”三张城市名片。

突出夏禹文化,彰显“夏都”特色。依托中国大禹文化之乡,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瓦店遗址为载体,以夏禹文化为重点,以儒文化、佛文化、道文化为支撑,逐步修复或重建古钧台、禹王庙、禹王锁蛟井、聂政台、文庙、天宁寺、城隍庙、长春观等古建筑,规划建设大禹治水遗址公园、具茨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打造华夏第一都。

突出钧瓷文化,彰显“钧都”特色。依托中国陶瓷文化之乡,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为内容,以钧瓷文化旅游节为平台,大力弘扬钧瓷文化。市区以钧官窑址博物馆为前沿,实施钧官窑路仿宋风格改造工程;神垕镇以成为全国首批特色景观镇为契机,以神垕古镇保护开发为重点,强力推进“两街两园一河”建设,修葺完善古街道、古民居、古庙宇,重现古镇原生态风貌,打造千年古镇和中国钧瓷之都。

突出中医药文化,彰显“药都”特色。为重塑禹州“药都”品牌、推动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复兴华夏中医药文化,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禹州中药材炮制工艺为内容,以中医药文化节为平台,逐步修复或重建怀帮会馆、十三帮会馆、山西会馆、药王祠及药帮会馆等古建筑,积极谋划建设总投资200 亿元的华夏药都健康小镇,培育医药健康全产业链、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力的医药健康产业基地。

同时,依托丰富历史资源,以“三都”文化为主题。在市区主要街道、市区主要出入口及公园、游园、广场设置彰显禹州文化魅力的文化符号,规划建设一批城市主题公园、文化主题公园、系列文化广场及文化商业街区,彰显特色文化,提升城市价值和城市品位。目前,禹州市已经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探索之路。产城融合,集约用地,规模集聚,扩大就业。今后,在传统特色产业积极做强做大,推进文化企业向集团化发展。将钧陶瓷产业园、神垕镇钧瓷文化产业创意园、陶瓷工业园打造为具规模效应的产业集聚区。大力培育钧陶瓷产业集群、医药保健食品产业集群两个拥有“城市名片”地位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推动整体产业的持续发展。积极推动文化、旅游和经济的融合发展,以历史文化名城和名镇为依托,以神垕古镇保护开发为重点,以钧官窑址博物馆、中医药博物馆为平台,以森林植物园、大鸿寨、逍遥观、周定王陵、画圣故里五大景区为支撑,以具茨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大禹治水遗址公园、瓦店遗址、吕不韦故里、神垕古窑址、扒村窑遗址等为延伸,以钧瓷文化节、中医药文化节、大鸿寨红叶节、植物园彩灯庙会等节庆活动为支点,强力打造“钧瓷古镇文化游、历史文化古迹游、生态休闲度假游、中医药文化游”四大旅游品牌,使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文化经济。

总之,特色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追求所在,也是城市的魅力所在。禹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立足于禹州特色,通过文化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注入内涵,提升城市形象、城市品位和城市竞争力;透过产业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动力,夯实城市发展基础;通过旅游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新途径,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把文化软实力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

推动产业升级,

助力新型城镇化发展

作为资源型城市,禹州市经济转型的愿望非常强烈。在禹州市智汇街区,我们见到正在开展大数据招商引智活动的禹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何长成,他介绍说,禹州市正在努力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大数据优势,运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信息化技术,根据禹州市的具体情况对城镇化建设进行创新性发展,让信息化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将智慧产业打造成中原云都调结构、补短板和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开辟具有本地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2016 年8 月19 日,禹州市成立了市县层面的全国第一个也是截至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大数据管理与发展促进局,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禹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挥部,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常务副市长任副指挥长,全力推进全市大数据发展工作。通过互联网+ 平台应用,打造优政、惠民、兴业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生态圈,建设和谐宜居城市,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

信息技术已成为未来改变城镇化趋势的主要力量,特别是在大数据、智慧城市顶层规划设计、数据存储、云计算、物联网、VR+AR 技术及创新创业等方面,与落地的高端工作团队合作,充分发挥团队在大数据技术、资源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切实把新技术和新政策趋势带给城镇化的变量综合考虑进来,提高对未来新型城镇化的预判的准确性,打出“项目展示+ 产业落地”的组合拳,形成大数据企业总部集聚街区、大数据产业入驻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和智慧产业园的完美发展链条,进而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位于产业集聚区东产业园,占地180.4 亩,是禹州市大数据产业园的重要组成区,建筑面积14 万平方米。该园区主要为电商企业提供特色产品展示、企业孵化、人才培训、科研开发、网络营销、金融服务、仓储物流等服务。

正在建设的大数据新型智汇街区位于城区颍河北岸,依托已经建好的375 米长,65 米宽的连洛大道,规划建成了一期大数据新型智汇街区,目前投资3.8 亿元,入驻亿元以上国内顶端的互联网关联企业和项目19 个,建成投产项目5 个,年底将实现营业收入10 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将超过20 亿元。

规划待建的智慧产业园位于城东高铁站西边、健康产业园东侧,该园与智汇街区形成体验、展示、总部与产业、智慧物流的互动共促。

产业园区建设能够形成城镇区以第三产业为主,产业园区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产业支撑;能够积极推动老城区和城中村的改造,拓展城镇发展的空间,提高城市承载和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能够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就地城镇化。

推进综合试点,

产业融合升级

近年来,禹州市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行综合试点,聚焦五大建设:大交通、大教育、大水利、大城建、大民生;聚力五大战区:西部神垕鸠山旅游开发建设、城北高校科技园建设、东部褚河- 高铁站建设、城东医药健康产业园建设、城西铸造陶瓷产业园建设;聚推五大行动:环境整治决战、安全稳定保障、扶贫脱贫攻坚、组织建设提升、干部作风突破;持续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现已初步形成以工业为主导、服务业繁荣发展、特色农业为基础的产业格局。

禹州新型城镇化推进办公室主任、禹州投资总公司董事长王英坤告诉记者“我们的基调是持续求进,提速转型。”正在建设的颍河生态长廊项目总投资9.68 亿元,全长12.4 公里,面积6.3 平方公里,分为风情夏都、时尚颍岸、大美董湾、浩瀚吴湾四个部分。秉持依水规划、拥河发展、亲水和谐的理念,将其与棚户区改造同步推进,着力打造有绿化、有慢行系统、有体育设施的生态廊道。项目完工后,将形成林水一体、功能齐备的生态自然脉络,助推禹州成为以河为魂、生态宜居的美丽城市。

禹州的城市发展特别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见缝插绿、建园增绿、堤岸植绿等方式,丰富绿化层次,拓展绿色空间,城市绿地率达32.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5 平方米。按照“海绵城市”的理念,加快城区水系联通、沿河景观治理、广场游园改造,投资3 亿元加快城市黑臭水体生态治理及污水污泥处理,改造老城区雨污水管网40 公里,不断提升水系生态质量和水安全保障能力,实现了护城河“一泓清水绕城流”的生态美景。

目前,禹州市初步构建了能源、建材两大传统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中医药两大接续主导产业,钧陶瓷、发制品、食品、铸造四大特色产业,新能源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2+4+4”现代工业体系。

在科技创新上,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铸造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研发平台7 家,4 家企业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市专利申请量1700 件、增长102%,授权量650 件、增长41%,51 家规上企业消除“零”专利。禹州钧瓷连续两年位居工艺品类地理标志产品行业价值第一。

产业集聚区稳步发展,全年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38 家,同比增加8 家,实现总产值854.8 亿元,同比增长9.8% ;在建项目105 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2.7 亿元,同比增长17.9%,在2016 年省定产业集聚区考评中禹州市产业集聚区进入“十强”,位居第8 位。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持续实施“百千万”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新建高标准粮田面积6 万亩,总面积达到42 万亩;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全市拥有许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3 家,省级8 家,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6 万亩;都市生态农业快速发展,泓硕农业、豫征农业、盛田农业、紫烨红食品等企业不断创新理念、丰富形式、提升档次,吸引市内外大批游客前来采摘、休闲、观光、消费、体验,有力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禹州市通过高端定位,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围绕突出特色、彰显魅力,推动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结合禹州历史特色和文化底蕴,完成城市景观风貌设计及色彩规划引领,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设,防止“千城一面”。禹州市透过产业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动力,把文化软实力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培育特色小镇,发展“美丽经济”取得初步成效。

(原载《新型城镇化》杂志2017年第六期)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