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现在,西北大操场几乎成了许昌体育场的代名词。如今,生活在中心城区的不少人都会选择来这里打篮球、晨练或者陪同孩子到各种培训班学习。每隔几年,我市还会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全民运动会,非常热闹。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则有些荒僻,空旷的场地和树林让这里成了一处刑场。
旧时,人们在打篮球健身。 图片由许昌市体育局提供
核心提示
现在,西北大操场几乎成了许昌体育场的代名词。
如今,生活在中心城区的不少人都会选择来这里打篮球、晨练或者陪同孩子到各种培训班学习。每隔几年,我市还会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全民运动会,非常热闹。
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则有些荒僻,空旷的场地和树林让这里成了一处刑场。西北大操场相关设施建成后,这里成了许昌举行各种重大活动的场所,见证了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给人们留下很多难忘的记忆。当年的西北大操场在老人们的记忆里是什么样子的?这里发生过哪些令人难以忘记的事?本期的《许昌往事》将为您讲述西北大操场那些事。
旧时曾是刑场,曾拉西城墙上的土填平水坑
“新中国成立后,西北大操场所在的地方有一片树林,那一带经常枪毙人!”家住市区解放路与许由路交叉口某家属院的冯根秀今年已86岁高龄,在老人的记忆里,当年西北大操场一带比较荒凉。“当时那里有个坑,对面的西湖公园也很破旧,经过多次改造才成了今天的模样。当时枪毙人的地方除了这里外,还有卧狗台(今许昌市群艺馆附近)一带。”
采访中,这些说法得到了很多老许昌人的印证。80多岁的老人李乾建说,这一带除了经常被作为刑场外,还会举行重大活动及召开“严打”大会。“我曾参加过多次‘万人大会’,人山人海,很是壮观。”
今年76岁的郑维娟曾任许昌地区体育处副处长,许昌区划调整后,担任许昌市体委副主任,退休前是许昌市体委副调研员。年轻的时候,她喜欢自由体操和平衡木。1959年,在河南省第一届运动会上,她赢得人生中第一枚体操金牌。“西北大操场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存在,初建于何时已很难考证。”郑维娟说,以前那里有一处西火神庙,凡是有大型集会都会在西北大操场举行。
在郑维娟的记忆里,西北大操场位于如今所在位置的偏南方向,面积比现在大,后来被房地产开发商占了一部分。当时,许昌的大型活动及大型运动会都是在那里举行。大家席地而坐,成为一种时代记忆。
20世纪70年代初,西北大操场修建起简易的主席台、砖围墙。后来,政府还出资填平了其东南角的一个约3亩的大水坑。这个大水坑所用的土来自护城河西城墙。
旧时城内只有4个运动场,
1987年已建成大型运动场51个
据1993年出版的《许昌市志》记载,新中国成立前,许昌城只有4个运动场:许昌省立第四中学运动场、许昌县立师范学校运动场和西关、塔湾两个公共运动场。西关运动场面积约20亩,场内仅有破篮球架一对。塔湾运动场由已废弃的飞机场改建。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许昌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发展得很快,据1993年出版的《许昌市志》记载,到1987年,全市已经建成大型运动场51个、体育馆1个。
在一张1990年出版的许昌市区交通图上,记者看到西北大操场的位置被长方形的绿色方框勾勒了出来,中间椭圆形的跑道十分清晰,北侧为图书馆,南侧为许昌市第二内燃机配件厂。
“西北大操场东边是片杨树林,东北角还设有简易厕所。”许昌市体育局退休干部刘海涛于1981年年底从部队来到我市体育部门工作。他说尽管当时那里条件简陋,但仍有不少人去跑步、练习武术,有关部门还会举办春季、秋季等季节性运动会。
当时,西北大操场的官方称呼为许昌市人民体育场。郑维娟回忆,20世纪60年代初期,那里修建了设有十米跳台的游泳池,成了人们夏天锻炼身体的好去处。
郑维娟记得当初大家将修游泳池挖出的土堆积起来,修建了灯光球场。该球场于1972年5月建成,面积为2484m2,设有休息室、配电房和运动员休息室。在这个球场里,上演过多场篮球比赛和幼儿运动会。球场内,掌声雷动,气氛热烈,能容纳数千人观看比赛。西北大操场周围是砖墙,一场大雨过后,墙体倒塌了。1982年,我市将旧砖墙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围墙。当时,郑维娟坚持夜间巡查,发现有人偷砖,便进行制止。
当时建有多处灯光篮球场,许昌曾出现一股“篮球热”
20世纪50年代,许昌还出现过一股“篮球热”,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许昌县体委当过体育专职干部的刘思明曾著文回忆昔日的“篮球热”,这股热潮最先从学校开始,逐渐“热”遍了城乡。行政事业单位相继建起了篮球场,组织球队开展比赛。在刘思明的回忆中,1954年,市文化宫首先建起了灯光篮球场,后来军分区、市体委、地区邮电局也先后建起了灯光篮球场。晚上球迷们相约而战,引来不少人围观,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时候篮球打得好的运动员,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 1955年之后,青年队员崛起,有名的球队有地区一高队、军分区队、地区农校队、地区民警队等。
66岁的许昌市民李文福在1969年举办的中学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铅球、铁饼双第一及标枪第二名的好成绩。据其回忆,当时的体校在人民路与古槐街交叉口西南角,和许昌市八中对门,晚上经常举办篮球比赛。另外一处灯光篮球场在市文化宫。只要有篮球赛事,去观看的人就会很多,现场不时响起叫好声、鼓掌声。
“文革”开始后,许昌的“篮球热”逐渐降温。
新闻连连看
许昌的体育活动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许昌的体育活动源远流长,古代就有狩猎、骑射、武术、游乐等活动。明清时期,开武科取士,许州设武栅、武学,习武之风盛行。民间活动中的风筝、秋千、抬阁、游泳、象棋等历代相沿,已成习俗。
1921年以后,篮球、足球、乒乓球、田径等近代体育项目相继传入许昌。
20世纪80年代的“严打”
1983年8月25日,中央政治局作出了《关于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决定》,“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严打”拉开序幕。随即,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开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斗争的指示”,许昌地区开始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9月30日,“严打”第一战役结束,共收捕刑事犯罪分子8140人(逮捕6998人),摧毁犯罪团伙683个,破获各种刑事案件12498起。1985年12月31日,“严打”斗争第二战役结束,全区共收捕犯罪分子5388人,摧毁犯罪团伙390个,抓获犯罪团伙成员1667人,破获刑事案件4693起。
责任编辑:
附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