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建设和谐宜居之城 共享城市美好生活

摘要: 和谐宜居之城的内涵有哪些?我们建设和谐宜居之城有哪些优势、存在哪些短板、应当如何发力?为此,本期《新闻圆桌》特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围绕“建设和谐宜居之城 共享城市美好生活”这一话题进行讨论交流。

市住建局局长
周新民

市城管局局长
刘静

市环保局局长
黄河

市综治办主任
丁建国

我市的水系建设让市民的生活环境和幸福感得到很大提升。
本报记者 史晶 摄

编者按

日前召开的全市全面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暨文化强市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许昌建设成崇德向善之城、文化厚重之城、和谐宜居之城,尤其是提出建设和谐宜居之城,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入贯彻“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理念,抓好规划建设,强化城市管理,突出生态创建,不断提高城市宜居程度和群众幸福指数。和谐宜居之城的内涵有哪些?我们建设和谐宜居之城有哪些优势、存在哪些短板、应当如何发力?为此,本期《新闻圆桌》特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围绕“建设和谐宜居之城 共享城市美好生活”这一话题进行讨论交流。

和谐宜居之城的内涵与特质

主持人:您认为和谐宜居之城的内涵有哪些?您是怎样理解和谐宜居之城的?

周新民:在我看来,和谐宜居城市应该是一座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厚重、生活舒适便捷、景观优美怡人、具有公共安全的城市,而“以人为核心”则是和谐宜居城市的要义。具体来说,和谐宜居要率先从城镇化的质量上体现出来,从城乡的和谐度、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性和居民的幸福感上体现出来。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和谐宜居城市的基本方向。要在农业人口转移、公租房改革等方面下功夫,让原有城市居民和新增城市人口都能有“获得感”。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和谐宜居城市的名片。要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生活舒适便捷安全,是和谐宜居城市的体现。居住环境舒适,配套设施齐全,公共服务覆盖全面,人民的幸福感上升,这才是有品质的和谐宜居城市。

刘静:和谐宜居,是对城市适宜居住程度的一个综合评价,是市民群众生活在许昌的居住体验和切身感受,内涵包括但不限于环境优美、社会安全、文明进步、生活舒适、经济发展、生态友好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和谐宜居之城与崇德向善之城、文化厚重之城的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下,许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景色更加美丽、街道更加干净、交通更加便捷、基建更加完备、群众业余生活更加丰富,这都是城市更加和谐宜居的体现,是我市精神文明建设以人为本、惠民利民的体现。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和谐宜居之城的建设将会成为让咱们许昌百姓最有获得感的创建成果之一。

黄河:优质的生态环境、安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文明环境,是和谐宜居之城的重要内涵。特别是优质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已成为体现一座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如果身边的环境质量不高,抬头看不见蓝天,低头望不见碧水,就谈不上宜居。在建设和谐宜居之城中,必须深植保护环境的理念,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保护自然环境、实现节能减排,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宜居的美丽家园;必须紧紧围绕提升城市的环境品质,深入开展美丽城市建设提升行动,让许昌真正成为近悦远来的和谐宜居之城。

丁建国:和谐宜居是人们对生活富足、和睦融洽、生态良好等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和追求。为此,我们除了要加快经济发展,努力夯实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等基础要件,也要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建设平安许昌、法治许昌,积极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社会关系。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而言,要实现三个层次的目标。一是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二是推动生产生活稳定有序,通过法治许昌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对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三是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关系,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大治理”活动,切实维护全市社会大局稳定。

建设和谐宜居之城的优势与短板

主持人:建设和谐宜居之城,许昌有哪些优势基础,又有哪些短板制约?

周新民:从城乡建设的角度看,许昌建设和谐宜居之城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市建设发展迅速。经过多年创建,许昌城市特色更加鲜明、个性更加突出,已经成为中原城市群中一颗光彩夺目、璀璨耀人的“明珠”。二是注重可持续发展。在城市高速建设的同时,许昌也注重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形成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三是行业监管进一步加强。建立健全了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制定了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制度,建立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物业管理体制,群众的生活更加舒适、便捷、安全。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一系列“城市病”仍一定程度制约着我们城市的发展。如老城区存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建设欠账多,产业发展滞后,城市功能不完善,综合承载能力不强,房地产市场、物业管理方面仍较混乱等突出问题。

刘静:从2001年开始“创三城”,到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的“四城同创”,再到如今内涵更加丰富而且进展有序的“五城联创”,许昌十几年的创建历程不仅仅是赢得了一块块奖牌,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居住环境的更大改善、市民素质的更大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更大提升。就城市管理而言,近年来我市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一体化项目先后被住建部评选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多项城市管理业务工作被省政府列为全省示范,在全省城市管理范畴内树起了多项独一无二的“许昌标杆”。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建设和谐宜居之城的优势。不可否认,我们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如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仍需提高,部分背街小巷的市容秩序、环境卫生管理水平还存在差距;没有充分调动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社会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升等,这些也都是我们正在致力解决的问题。

黄河: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始终把环境保护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保持攻坚机制不变、力度不减,把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纳入全市60个重大专项强力推进,各项攻坚任务取得了明显进展,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特别是我们用两年多的时间,发扬治水兴水精神,建成了82公里长的中心城区河湖水系和5000多亩的湖泊湿地,顺利通过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我们还拥有鄢陵“平原林海、天然氧吧”,被誉为“中原之肺”,手握这些不可多得的生态资源,更要彰显优势、擦亮品牌。虽然我市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大气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科学治污能力相对薄弱,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程进展缓慢。

丁建国:近年来,全市把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作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基础工程”、保障群众安居乐业的“民心工程”、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治本工程”,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措施的真正落实,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连续多年在全省保持先进位次,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位居全省前列。一是领导重视,提供强力工作保障。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综治和平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形成了各级各部门齐抓共建的强大合力。二是打防管控,构建立体化防控体系。着力提高科技防控能力,深入开展社会治安排查整治和打击犯罪等工作,发动社会组织和群众积极参与平安建设。三是化解矛盾,构建多元调解格局。全市构建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部门联动、依法治理”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格局。目前还存在个别地方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工作不够规范,少数单位综治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强,工作成效不明显,平安创建活动参与率和知晓率较低等问题。

建设和谐宜居之城任重道远

主持人:结合许昌实际和自身工作职能,您认为许昌下一步应当如何补齐短板、拉高标杆、精准发力,大力建设和谐宜居之城?

周新民: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市住建局将把开展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实施“五城联创”作为切入点,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注重绿色发展,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切实让群众感受到和谐宜居。一是要突出规划引领,做好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二是要突出重点,着力提高综合承载能力,着力改善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建设生态宜居环境,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养。三是坚持统筹推进,在工作中处理好宜业与宜居的关系、地上与地下的关系、“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新区与老区的关系。在老区改造中,要突出抓好违章拆除、旧城改造、功能配套、城市双修四项工作。四是要规范运作,严格管理,确保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取得实效。五是要积极稳妥推进棚户区改造,用好国家支持棚改的融资、财政补贴等有关政策,优先开发重点区域和关键节点,算好大账,降低拆迁难度。六是继续做好创建工作。抓好“五城联创”中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持续提高城市品位。

刘静:大力建设和谐宜居之城,开展美丽城市建设提升行动,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立足精细化管理,下好“绣花”功夫。从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方面入手,持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着力优化环境、扮靓城市。二是立足智慧化管理,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推进智慧城管系统项目建设,对系统进行提档升级,不断延伸和拓宽监管范围,将城市管理各项业务工作全部纳入系统平台,实现城市管理工作智慧化全覆盖。三是立足服务化管理,改进执法方式。以“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为载体,持续加强队伍建设,严格落实“721”工作法,让70%的城市管理问题通过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通过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同时畅通渠道,邀请广大市民监督和参与城市管理,营造全民共治良好氛围,真正做到让群众认可、让社会满意。

黄河:下一步,我们将充分把握“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契机,以改善民生为宗旨,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服务经济发展为主线,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集中力量抓好深化改革、守住底线、治理污染、完善考核、强化基础等各项工作,打好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满意度,努力建设碧水青山、绿色低碳、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一是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按照“打基础、建机制、保冬季”的要求,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三治标三治本”各项重点工作,聘请专家技术团队提升科学治污水平,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二是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做好各县(市、区)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考核工作,通过发布水质监测通报、扣缴生态补偿金等措施倒逼工作落实,加大督导力度,强力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程。三是率先启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摸清我市土壤污染底数。四是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严查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消除各种环境污染隐患,实行有奖举报鼓励全民参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提高。

丁建国:市综治办将紧紧围绕实力许昌、活力许昌、魅力许昌建设,集中力量防控风险、服务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网格化管理、信息化建设等重点工作上求创新、谋突破,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一是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对黑恶势力、黄赌毒、“两抢一盗”等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开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专项治理,织密保障“公共安全”的防范网;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网络新型犯罪的打击力度,织密保障“网络安全”的防范网。二是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健全综治中心工作机制,丰富综治中心规范化运作规程;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把工作延伸到村(社区)各个角落;把现代科技手段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起来,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三是推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社会资源,形成功能互补、程序衔接的矛盾纠纷有效化解体系。同时,推动法律服务进基层,打造运转规范、服务高效、群众认可的法律服务品牌和服务模式,提升多样化公共服务水平。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