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6月27日,襄城县越调剧团自编自演的《智审荀俯案》在许昌市第七届戏剧大赛上斩获多项桂冠。襄城越调源远流长,是我省地方戏的重要一支,产生过不少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和独具特色的传统剧目。2011年12月,襄城越调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襄城越调有怎样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质?其传承和保护情况如何?7月31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
核心提示
6月27日,襄城县越调剧团自编自演的《智审荀俯案》在许昌市第七届戏剧大赛上斩获多项桂冠。襄城越调源远流长,是我省地方戏的重要一支,产生过不少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和独具特色的传统剧目。2011年12月,襄城越调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襄城越调有怎样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质?其传承和保护情况如何?7月31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历史渊源】 襄城越调已有百余年历史,深受多地群众喜爱
“追溯襄城越调的历史,绕不开‘七班戏’。”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委会委员、评审技术专家组组长王文亭介绍,清光绪年间,襄城县七班戏越调班成立,业务人员主要来自“南阳大越调”,经混合组班,主要演员有张勋、李桂红等,演出剧目有《大拜寿》《三开棺》《白莲花》《老南唐》《收姜维》等。1913年,越调史上第一位女演员李桂红加入襄城县七班戏越调班,登台演出《火焚绣楼》《借闺女》,一举成名,确立了襄城县七班戏越调班在越调戏班中的龙头地位。“七班戏”为襄城县越调一团的前身。
“追溯襄城越调的历史,也绕不开‘石行戏’。”王文亭介绍,1927年,襄城县南关街石行常胜越调班成立,由石行同业公会供戏,各石行捐出石磨一盘并给戏班添箱,共推孙书德为班主。1947年以后,刘秀荣(艺名“双辫”)、李明玉、嵩德运、蒋菊红等名家陆续加盟,襄城县南关街石行常胜越调班阵容更加强大。1951年,襄城县南关街石行常胜越调班更名为襄城县工农越调剧团,孙书德出任团长。1955年,经整顿备案,襄城县工农越调剧团更名为襄城县越调二团。
1959年,许昌专署以襄城县越调一团为班底,并调二团部分演员和周口红光越调剧团的毛爱莲等,合并成立许昌专区越调剧团;二团改为襄城县越调剧团。
1960年,越调剧目《无佞府》进京演出,演员郭宝霞等受到周恩来、陈毅、习仲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襄城县越调剧团进入黄金时期。传统戏开放,《小刀会》《双灵牌》等剧目的演出使剧院场场爆满,表演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大幅度的发展和创新。如今,该团常年活动在河南各地及山西、陕西、河北、甘肃、宁夏、安徽等省。
【风格特点】 火炽奔放的演出风格是襄城越调的主要艺术特征
“襄城越调属上路调。”王文亭说,河南人开朗豪爽的气质和幽默诙谐、乐观向上的语言情趣,易懂易传的中州音韵,造就了襄城越调泼辣豪爽、粗犷豪放、高亢激越、简洁明快的唱腔曲调和以大腔大嗓为主要特征的演唱方法。襄城越调的演唱偏重于热烈火爆、文戏武唱,火炽奔放的演出风格是其主要艺术特征。
襄城越调唱词以七字句、十字句的规整句式为主,还有由此变格出现的混合句和五字句。《无佞府》中苏宏的唱词“春雷一声云龙现,虎生双翼飞上天。边庭收下张龙子,保他河涧掌兵权。暗与北国相约好,扶保老父坐江山”,都是二二三的七字句;一、三、五句末尾的“现”“子”“好”均为仄声字,二、四、六句末尾的“天”“权”“山”均为平声字。
王文亭介绍,襄城越调是以唱板腔为主、兼唱曲牌的剧种,唱腔属基本定型的板腔体,有个别调门保留着曲牌体的痕迹。
目前,越调有两个声腔系统。一是慢板:整段由五句组成,第一腔必须散板起,第三腔终止在6,第五腔转流水。慢板只能减腔,不能增腔,也不能反复。现在演出对老慢板有所突破,实行对过门缩减或省略;唱腔吸收新音调,对假嗓的运用进行改进,使粗狂悲壮的慢板变得抒情豪爽起来。
二是以“流水”“乱弹”为中心构成的声腔系统:唱腔由上下两句构成,根据需要进行反复,可长可短,形式活泼,属典型的板腔体唱腔,在越调音乐中起主导作用。襄城越调的唱腔以“乱弹”“流水”为主、其他板式为辅。
【传承保护】 将不断提高襄城越调的知名度,促进社会共享
“襄城越调生动地反映了中原一带的社会生活,在社会史和艺术史研究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王文亭说,襄城越调是我省地方戏的重要一支,对河南越调及许昌地区越调戏曲文化影响巨大。襄城越调与本土民间音乐有机结合后,不断进行自我调节甚至“脱胎换骨”的改造。
襄城越调是越调人才成长的摇篮。襄城越调曾经拥有越调名家李明玉、张勋、孙书德、刘秀荣、郭宝霞、袁秀莲,优秀中青年演员杜朝阳、孙云,越调琴师音乐家宁金川等群众喜爱的演员和琴师。一批中青年演员和乐队薪火相传,成为襄城越调可传承性的重要表现。
襄城县人民文化馆馆长杨春敏介绍:“去年以来,为更好地对襄城越调进行保护和传承,我们成立了襄城越调深度调查工作小组,对襄城越调的音乐、唱腔、调门、曲牌、锣鼓经及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唱腔、表演艺术研究等展开了全面的深度调查。最近,越调申派青年表演人才培养集中培训班开班,我们派去了4名青年演员。”
襄城县越调剧团团长方爱枝说:“襄城县越调剧团近年来不断排演新剧目,通过新剧目传承保护襄城越调。我们2014年排演了《窦娥冤》,2015年排演了《大明朱元璋》,2016年排演了《智审荀俯案》,2017年要推出一部新剧。”
“近年来,襄城越调的资料整理、人才培养、剧目排演等方面均达到了预期目标。”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陈若军说,下一步,他们将不断强化襄城越调的对外交流、观摩和研讨,提高襄城越调的知名度,加深公众对该遗产的了解和认识,促进社会共享。
新闻连连看
襄城越调乐队配器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一般为三大件——四股弦、二翁、木鳖(月琴),后改为坠胡领头,现在主要为琵琶、三弦、古筝、唢呐、笙、大提琴、电子琴、横管、单簧管、鼓、锣、小锣等。
襄城越调有啥代表剧目?
传统剧目:《无佞府》《双枪陆文龙》《李双喜借粮》《杨八姐盗刀》《抱灵牌》《铡西宫》等。
现代剧目:《战谷城》《春花向阳》《汝河怨》《杨水才》《烟乡儿女》《逼婚》《情与恨》《小刀会》《芦荡火种》《大明朱元璋》《智审荀俯案》等。
襄城越调代表性传承人
郭宝霞
郭宝霞,女,1940年生,许昌襄城人,省戏剧家协会会员。生长在梨园世家,8岁登台,人称“十岁红”。在表演、唱腔、化装上,曾受到申凤梅亲自指导和高度评价。
郭宝霞戏路宽、行当全,唱腔根据角色人物需要时而委婉细腻、时而高亢有力,形成了独特的演唱风格。她参演大小戏150多部,代表剧目有《洪湖赤卫队》(饰韩英)、《江姐》(饰江姐)、《杨八姐盗刀》(饰杨八姐)、《无佞府》(饰佘太君)、《双灵牌》(饰高珍)、《诸葛亮吊孝》(饰诸葛亮)等。
扫码观看《智审荀俯案》
责任编辑:
附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