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喜迎十九大】走进驻许杨根思部队,剖析红色DNA——“三个不相信”精神的前世今生

摘要:

编者按 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面对气焰嚣张的强大敌人,人民军队曾经发出了‘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在革命战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主席的号令言犹在耳。日前,记者走进“三个不相信”精神的发源地驻许杨根思部队,追寻英雄的足迹,剖析红色DNA,探寻这支英雄部队及“三个不相信”精神的特质。今日本报特刊发此文,以飨读者。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9月20日,在驻许杨根思部队杨根思广场,“杨根思连”官兵列队在杨根思塑像下,重温老连长用鲜血与生命实践的战斗誓言,洪亮的声音响彻长空。

“新的历史时期,‘杨根思连’视厚重传统为起家之源、传家之宝,引导官兵在恢宏战史中汲取红色营养、在遂行任务中淬炼忠诚品格,‘三个不相信’的精神基因依然在新一代官兵血液里奔流不息。”“杨根思连”指导员丛博文说,“习主席高度评价‘三个不相信’,让我们‘杨根思连’备受鼓舞,斗志昂扬。”

记者走进该部旅史馆,走进“杨根思连”荣誉室,犹如置身血火交迸的历史长河——

从福建宁德艰苦卓绝的游击战,到北上抗日向死而生的敌后战场;从冰天雪地的长津湖畔,到暴乱不断的朱巴山下……

斗转星移,血脉赓续。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寻找“三个不相信”精神的前世今生。

杨根思倒下了,

英勇无畏熔铸碧血丹心

1944年2月,杨根思正式加入新四军,成为老一团一营三连的一名战士。在多次战斗中,他奋勇当先,屡立战功,被评为团战斗模范、华东爆破大王,同年1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杨根思浴血奋战,为新中国的解放作出了突出贡献,被提拔为连长,被评为全国战斗英雄,并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大会,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1950年,杨根思所在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1月28日至29日凌晨,杨根思奉命率领三排坚守在小高岭与敌激战,连续击退敌人8次疯狂进攻。

让我们把目光折回到66年前那个撼人心魄的黄昏。1950年11月29日,硝烟滚滚的朝鲜战场上,二次战役的战火再燃长津湖畔,奉命坚守在1071高地前侧小高岭上的三连连长杨根思,带领一个排在小高岭阻击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猛烈的炮火已经把小高岭白雪皑皑的山头打成一片焦土,原有的松树也全都烧成了木炭……

为了扼守住敌人南逃的重要通道,杨根思在受领任务时就表示:“就不相信我杨根思上去守不住这个阵地,就不相信有我们克服不了的困难,就不相信在这儿打不败你美帝国主义。只要有我杨根思,小高岭就是我们的。”

96个小时的激战过去了,阵地上弹尽粮绝,只剩下杨根思一个人孤身奋战。穷凶极恶的敌人又一次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杨根思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用宝贵的生命换来战斗的胜利……战后,志愿军总部授予杨根思“特级英雄”荣誉称号,并将其所在连队命名为“杨根思连”。

“杨根思”站起来,

血脉赓续锻造胜战刀锋

英雄一跃化金星。杨根思牺牲了,但“三个不相信”的英雄誓言却成了这支部队的灵魂,并随着时代发展凝练成了“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三个不相信”精神,成了这支部队的旅魂,融入了官兵们的血脉,在一代代官兵的心中赓续相传。

今天,在这支部队,每逢新干部到任、新战士入伍,观看的第一场电影是《杨根思》,读的第一本书是《特级英雄杨根思》,喊的第一个战斗口号是“三个不相信”精神;每年的重大节日、纪念活动,他们都会在杨根思广场集会,重温“三个不相信”精神的旅魂;每次大项任务出征返营,都要向老连长宣誓汇报,不断用英雄魂砥砺英雄气,将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

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任指导员范超幸带领8名党员组成的“先锋队” 冲在了队伍的最前面。左边是山峰,右边是悬崖;头上是不断滚落的碎石,脚下是不足30厘米宽的小路。指导员带着“先锋队”小心翼翼地爬过山体滑坡险段,又攀上近90度的崖壁,超负荷连续行军6个小时后,抵达彭州市最北部的无人区,立即展开营救工作,并为后续部队的顺利开进提供了可靠信息,以实际行动将“三个不相信”精神烙印在每个官兵的心中。

杨根思冲向敌人的那一刻,定格成英雄的瞬间。在第二批赴南苏丹维和部队中,英雄传人的身影同样伟岸。2016年7月10日,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在1号难民营执行警戒封控任务时,一枚火箭弹击中4号哨位附近的105号步战车,导致下士李磊和四级军士长杨树朋牺牲,5名战士受伤。他们的牺牲诠释了直面生死的铁血担当、践行了“人在阵地在”的铮铮誓言、叫响了“三个不相信”的时代强音。

在“三个不相信”精神的感召下,无论何时,在何种场所,该旅每一名官兵时刻保持冲锋的姿态!2015年7月,“杨根思连”班长陆亚东随旅赴俄罗斯参加“国际炮兵射击能手竞赛”,在激烈的角逐中,上场后仅31秒就完成了首发炮弹出膛并且首发命中,创造了国内训练包括国外比武的新纪录。

“杨根思”在哪里,

哪里就有人民群众的安宁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歌曲《为了谁》,让许昌人民记住了杨根思部队官兵在急难险重时刻的身影。

2014年8月,许昌遭遇严重干旱,水利工程普遍蓄水不足,地下水水位普遍下降6至10米,全市450万亩秋作物普遍受旱。该部派出官兵300余人及大型机械,清理疏浚白沙水库东干渠灵井段,将泉店煤矿排水向东引至史堂、李庄等村,让上千亩耕地从“望天收”变成“水浇地”。在一次次抢险救灾中,部队先后出动兵力18000多人次、车辆2000多台次,参加抢险救灾26起,救出遇难群众592人。

“哪里有迷彩服,哪里就有人民群众的安宁。”近年来,该部官兵踊跃开展军民共建活动,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在扶贫帮困、捐资助学、慈善募捐、义务献血、敬老助残、文明创建等社会公益事业中,在反恐防暴、安全保卫、水系治理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充分发挥突击队和生力军作用,“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出动、“第一时间”救援、“第一时间”参与,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永远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铮铮誓言,谱写了一曲曲忠实履行使命的赞歌,与人民群众结下了牢不可破的军地“血肉情缘”。

“2012年以来,驻许部队官兵累计出动近5万多个劳动力,先后参建、援建许昌市政建设项目60多个,参加运粮河整修、护城河清淤工程、南水北调、107国道文峰路段修筑等20多个大型工程项目建设,以实际行动支持‘第二故乡’的建设。”许昌市双拥办主任张道明说,“这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为许昌市五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立下汗马功劳。”

如今,“三个不相信”精神不仅是这支部队的旅魂,而且逐渐成了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在部队驻地许昌和杨根思的家乡江苏泰兴,地方政府提出了用“三个不相信”精神指导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号召。同时,随着前两年大型国防教育节目《真正男子汉》热播,越来越多人开始学习传承“三个不相信”精神。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李伟豪、李伟杰是一对双胞胎兄弟,来自杨根思的故乡泰兴市根思乡,兄弟俩先后就读于杨根思小学、杨根思中学。2015年9月,正在泰州技师学院上学的兄弟俩一同报名参军,一同来到著名的“杨根思连”。“三个不相信”精神已经融入了两人的血脉,促使两人发奋学习、苦练本领,双双取得骄人的成绩。前不久,李伟豪荣升班长,李伟杰由上等兵转为士官……

红色基因代代传。杨根思的“三个不相信”精神时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奋进!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