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河南鲜易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鲜易控股)的网络指挥平台大厅里,电子屏幕上不断跳动更新着当天的交易数字,弹指间一笔笔订单下线——在这个全国最大的垂直生鲜食材电商交易平台上,每天有近3万单生意成交。
说起鲜易控股,熟悉的人都知道,该公司由众品食业、鲜易供应链、鲜易网络科技等公司重组而成。
近年来,鲜易控股通过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改造提升传统农牧产业和食品加工制造业,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培育企业发展新动能,推动企业由加工制造业向生产型服务业、平台型企业和生态型企业转型。
2016年,鲜易控股主营业务收入达203亿元,同比增长25%;今年以来,这一数字同样亮眼:前三季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9.9亿元,同比增长15.8%。“过去,我们主要做肉制品加工,现在则是打造智慧生鲜供应链生态圈,以平台建设引领万家中小企业创业。”鲜易控股董事长朱献福接受采访时这样描述企业的转型之路。
>>“互联网+农牧产业”
改变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方式
截至目前,鲜易控股已与1260多家养殖场、饲料企业建立产业联盟,打造云农牧产业服务平台,为饲养户提供农资采购、线上交易、行销信息、数据分析、技术指导等增值服务,“赋能”于中小农户、经纪人,帮助生猪经纪人实现了由单一的生猪买卖向提供综合性服务转型。
基于线上交易数据,鲜易控股还为1560个饲养场、经纪人提供5.6亿元的供应链金融服务。“通过云农牧产业服务平台,我们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了采购成本,带动了新生代和新农人改变传统的农产品生产方式、交易方式、流通方式,有效提升了农牧产业集约化水平。”朱献福说,在对饲养基地管理方面,鲜易控股与上游饲养基地通过数据交换,打通了产业数据链,对生猪饲养环境和过程进行监测,实现了农产品的质量追溯,确保源头安全与品质。
>>“互联网+生鲜食品制造业”
推动加工制造业向生产性服务业转型
鲜易控股通过装备智能化改造和设施功能升级,提升生产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对运营环境、人员操作、生产进度、经营数据等要素信息进行实时高效采集和云端集成,实现了过程的可视化、在线化;
把食品产业链经营数据、供应链服务数据、线上交易数据及行业数据进行链接,进而形成了公司级的大数据。
“通过数据业务化,缩短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实现了C2B定制和柔性化制造,定制化产品比重在35%以上。”该项目负责人表示,公司“推倒围墙”,整合IT、金融、数据、技术、标准等高端资源要素,将布局在全国的8个食品加工制造业基地和29个物流园区升级为公共服务平台,与行业企业共享基础设施,为合作伙伴提供产品设计、研发、标准、物流、交易、金融等服务;公司以OEM、ODM等与36家业内企业合作,不仅把行业过剩的存量转化为公司的增量,而且达到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效果。
>>“互联网+温控供应链”
构建智慧冷链物流综合服务平台
作为中国温控供应链龙头企业,鲜易控股能够精准捕捉客户需求,全面打造覆盖供应链各环节、全流程的网络化平台,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立智能仓储系统和智慧物流配送系统,搭建温控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其精准、专业、高效的温控服务可为客户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保障冷链行业的健康发展。
转型中,网络化云仓服务平台和智慧物流配送系统最为抢眼。
在网络化云仓服务平台,鲜易控股在全国布局7个一级供应链园区和22个二级供应链基地。云仓网服务平台DC(仓储配送中心)、TC(快速分拨中心)、PC(流通加工中心)、EC(电商配送中心)应用二维码、无线射频等技术,建起了智能仓储、智能拣货等系统,对存储货物实现了在线管理,并与合作伙伴共享数据信息。
鲜易控股旗下鲜易供应链负责人告诉记者,智慧物流配送系统通过应用定位、传感等多项技术,实现了为5900多台车辆提供在线服务,对产品温度、湿度和车辆运行状态实时监控,确保全程冷链和食品安全;依托干线网、城配网等系统,探索干线运输、区域分拨、城市配送等冷链物流运输模式,冷链线路覆盖“五纵五横”干线和主要销区支线,冷链卡班贯通华东、华北、华南和大中原,冷链服务覆盖229个城市,在全国56个城市实现了生鲜品共同配送。
>>“互联网+电子商务”
提高生鲜品流通效率
一是鲜易网。鲜易网依托食品产业链和温控供应链,集成生鲜食品交易能力、集采能力、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配送服务能力,解决了交易信息不对称、流通环节多、成本高等问题,提升了生鲜品流通效率。鲜易网日交易额突破3000万元,成为国内最大的垂直生鲜B2B电商交易平台。鲜易网利用其沉淀的数据发布的鲜易指数,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冻肉价格走向的风向标。
二是冷链马甲。鲜易供应链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与物流活动深度融合,打造智慧冷链综合服务平台——冷链马甲,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交易撮合、供应链优化、食品安全追溯、在线支付、金融保险等服务,带动线下冷链运输、冷链仓储、冷链多式联运的投资建设和运营。通过供应链活动数据化,促进货源、库源、车源和物流服务高效匹配,平台交易用户节约物流成本10%以上。冷链马甲平台运营两年来,注册车辆3.8万辆,占全国冷藏车总量的30%;冷库1960万m3,占全国冷库总量的20%,注册用户4.07万个。
>>内部创新
为实施“互联网+”战略营造良好环境
技术创新是鲜易控股实施“互联网+”的基础保障。
鲜易控股专注于推动AI、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与生鲜供应链产业的知识结合,打造PaaS平台,构建“云”“网”“端”生鲜食品产业链平台体系,把技术、知识、经验等转化为可复用的技术工具,为合作伙伴提供各类定制化、智能化应用和解决方案,实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推动“互联网+生鲜供应链”的应用和实践。
机制创新也被作为实施“互联网+”的重要动能。
公司通过机制创新,构建平台化+自主经营体的管理架构,完善自主创新经营体、事业合伙人、股权期权激励等机制,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内部创业创新主体,将传统的雇佣关系、管理控制、薪酬分配等管控模式升级为合作关系、授权赋能、权益分享等合伙人模式。同时,公司事业合伙人机制延伸至外部,通过参股和平台化管理,链接价值链的上下游客户,提高了在册员工、在线员工实施“互联网+”的内生力和创造力。通过机制创新,公司依托“互联网+”生鲜食品产业链打造云农牧平台、鲜易网络科技公司、冷链马甲项目组、基地园区平台等项目150多个创业平台,加快了互联网与生鲜产业链的融合速度,并带动了3800多名员工创业创新,5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融入生态圈,120多万“新农人”“新农商”“新生代”创业创新。
还有一点,将核心人才作为实施“互联网+”的关键要素。
围绕技术、标准、金融、信息打造赋能平台和鲜易大学。鲜易控股通过邀请专家走进来培训、走出去学习等多种方式,推动行业人才向产业互联网转型。
整合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资源,成立人才共享服务平台,打造生鲜行业发展“智库”,在满足企业发展的同时,还为全产业链提供人才开发、人才输出、技术指导、咨询培训等服务。今年以来,鲜易控股先后为48家合作伙伴输出160多名蓝领技师,选派1260余人次技术专家开展现场技术咨询服务、专业培训等支持,在输出人才的同时,还输出标准、技术等系统服务。
责任编辑: 高云飞
附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