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榆林村第一书记吴卫东(右)走访贫困户。
核心提示
长葛市后河镇榆林村是长葛市乃至许昌市有名的贫困村。市科技局驻榆林村第一书记吴卫东自2015年年初驻村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带领村民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扶贫攻坚大戏。12月1日,记者在榆林村见证了多个贫困户的幸福生活。
掰着指头一笔笔算收入,78岁的朱付申高兴得合不拢嘴
“朱大爷,你家的电视信号正常吗?天冷了,在门口看电视冷不冷啊?让村里的电工过来,把插座挪到里头,你躺在床上就能看咋样?”12月1日15时许,市科技局驻长葛市后河镇榆林村第一书记吴卫东一走进村民朱付申家,就亲热地拉住朱付申的手说。正坐在小板凳上看电视的朱付申连忙站起来说:“信号可好,能收可多台呢。电视放在这儿就中,这儿亮堂,我习惯在这儿看……”
朱付申家是榆林村最困难的家庭之一。他老伴儿患有精神疾病,常年生活不能自理;两个儿子一个失踪多年,另一个身有残疾。
朱付申说,村里人均耕地不足半亩,又大多是山地,产量很低。他年龄大了,得照顾老伴儿、孩子,不能出去打工。一家人日子一直过得非常艰难,最困难的时候真的吃了上顿没下顿。
他家原来在村外一个山洞里。1964年,在大队的帮助下,他盖了4间小瓦房。50多年过去了,小瓦房四处漏雨。今年7月,村里给他家盖起4间平房,购买了家具、电视等。
“现在,政府每月发的‘低保金’基本上可以顾住全家的日常生活;我给村里扫大街,每天能挣50块钱;逢年过节,村里、镇里还给我发扶贫款、救助金;森源集团在家门口建的光伏发电项目,让我每年至少挣3000块钱……另外,我和老伴儿到镇卫生院检查身体、看病、吃药、打针、住院都不要钱。”掰着指头一笔笔算着收入,朱付申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
为变“输血”为“造血”,村里办起“扶贫工厂”
吴卫东介绍,榆林村位于长葛市、新郑市、禹州市交界处陉山脚下,素有“鸡鸣响三市”之说。陉山顶有个古石墓,是春秋时期郑国名相子产的安息地,虽然经历2500多年风雨,但依然巍峨耸立。
令人遗憾的是,历史悠久、风景秀美、资源得天独厚的榆林村,却因为山路崎岖、土地贫瘠、环境闭塞等,一直是长葛市乃至许昌市有名的贫困村,一度被列为省贫困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扶贫攻坚工作,榆林村很快上演了一出出脱贫攻坚的精彩大戏。2015年以来,该村先后为14个贫困户19人办理了“低保”,为一个贫困户办理了“五保”,为4个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还为4户群众落实了教育扶贫政策。
为变“输血”为“造血”,实施就业扶贫,让困难家庭永久脱贫,森源集团在榆林村办了个“扶贫工厂”——高强电瓷有限公司。现在,村里的10多个困难户,每个至少有一人在这里上班。“扶贫工厂”按照村民的实际情况,给李改萍、高慧芳等安排了沾釉的活儿,给赵进保、楚耀欣等安排了制泥的工种,给冯有合等安排了厨师等工作。
“我现在每月能挣2000多块钱,基本上能顾住孩子他爸的医药费和俩儿子的学费、生活费。很感谢公司让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养活一家老小。”因丈夫有病家庭十分困难的李改萍说。
森源集团设立一亿元扶贫基金,计划打造陉山风景区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榆林村2015年脱贫153户598人,2016年脱贫58户244人。
尤其是今年4月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榆林村落实精准扶贫“六个一”,全面开展入户“三个面对面”,共排查“五保”5户5人、“低保”5户6人、2016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下者4户9人,调查一般村民580户2350人,总计调查821户3254人,普查率100%,在上级各项检查评比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吴卫东介绍,榆林村紧临闻名遐迩的始祖山景区,距郑尧高速公路长葛西出入口仅5公里。早在2009年,榆林村就在后河镇政府的支持下,利用土地整理项目,对村东北部的废弃矿坑进行了整理,并依托陉山丰富的元古震旦纪红色石英石,开始打造极具红石地貌特征的地质公园。
2016年,在“百企帮百村”活动中,榆林村在森源集团的支持下,对两条上山路进行了加宽和高标准绿化,在东西两条主街道旁大量栽植了桂花。
今年年初以来,森源集团先后投资900多万元,为榆林村重建了党支部、村委会大院,建设了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办公楼,并将其打造成集政务、商务、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服务综合体;扩建了文化广场、体育广场、文化大院,并安装了完善的文化设施、健身设施;在各条主街道两侧安装了风电互补路灯。另外,村里还栽植桂花等绿化树4000多株,修整、美化墙体3000平方米……
如今的榆林村魅力十足:古已有之的“陉山晚照”为“长葛八景”之一,地质公园可供旅游、休闲,南水北调总干渠如一条玉带穿村而过。更令人期待的是,今年4月,森源集团投资5000多万元,在村里的旱地上种植了3000多亩迷迭香。
森源集团还设立了一亿元扶贫基金,计划打造陉山风景区。该项目全面完成后,不仅可全面带动榆林村脱贫致富,还可带动周边8个村的群众致富。
责任编辑:
附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