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刘传海:要“驻”进村民心里

摘要:

“压面条机安装好了吗?技术员有没有教你怎么使用?”12月1日,记者来到襄城县姜庄乡许邓村,驻村第一书记刘传海正和贫困户拉家常。 来自市直工委的刘传海,2015年9月到许邓村担任第一书记。素有“老东坡、蛤蟆窝”之称的许邓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7户426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贫困村如何走出困境、求得发展,有待第一书记引进信息、政策和资金;有待第一书记带领工作队员和村支两委一班人真抓实干、艰苦奋斗。驻村伊始,刘传海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千斤重。

“刚开始,群众并不信任我。”说起刚入村时的情景,刘传海告诉记者,他就采取盯紧靠上的“土办法”,一天到晚待在村里,到老党员、老支书、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家中走访座谈,召开村两委会、党员群众代表会议,集思广益地制定出《许邓村建设规划》《贫困户脱贫致富计划》《村制度建设汇编》等相关规划制度,为驻村帮扶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层党组织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看到村两委租住在不到30平方米的老乡家中,一张方桌、两条长椅是村部全部办公家具。”刘传海回忆,看到这一幕,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建强组织阵地,刘传海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项目建设得到派出单位的大力支持,村室和文化广场同时开建。很快,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室呈现在大家面前,村两委干部有了“家”、服务群众更方便了!

建强了组织阵地,许邓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脱贫的战斗力被激发出来。作为第一书记,如何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当好先锋?“贫困户的问题既有个性,也有共性。个性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诸如孩子上学、因病致贫等,共性则是长期以来在村里存在的顽疾,土地收益低,没有稳定收入。”刘传海告诉记者,找准了问题的症结,只要对症下药,就能让贫困户重拾生活信心。

贫困户王凤,大儿子上大学,小儿子上中学,家庭负担重,举步维艰,刘传海鼓励她参加脱贫培训班,掌握一门技术,与帮扶责任人一同联系爱心企业为其捐助一台压面条机,幸福生活在向你们招手;肝硬化患者韩尽召多次住院,因病致贫,刘传海积极帮他申请大病救助、办理低保,送去米、面、棉衣、棉被等,帮他渡过难关;刘传海还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安装了自来水、送去了桌椅、硬化了入户道路、粉刷了房屋、申报了危房改造、购买了轮椅和助听器……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让困难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让刘传海“驻”进了村民心里。

“儿子一参加工作,我的压面条点一开张,到年底了还有金融扶贫、光伏发电的分红,今年脱贫妥妥的。”来到王凤家,她家新盖的二层小楼即将完工,迎面墙上火红的“福”字昭示着今后的日子必定红红火火。

经过两年帮扶,许邓村还剩贫困户6户22人。“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加强集体经济建设,让村民的日子更踏实、更幸福。”虽然任期已满,但许邓村仍是刘传海的牵挂。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