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编者按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决策部署,围绕打好“四张牌”、开展“四大攻坚战”,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硕果累累、亮点纷呈,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大力践行“三不相信”精神、持续发扬“三股劲”作风的结果。
新时代当有新气象,新征程要有新作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开启新时代许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我们既要看到发展的有利条件,又要正确认识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未雨绸缪、积极应对,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
重点1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亮点速读】
●大力实施“18925”投资促进计划,18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50亿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500亿元。
●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泛在5G小镇等99个项目顺利开工,平煤隆基高效单晶硅等35个项目竣工投产,为经济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
●把郑许融合作为牵动全局的一号工程和主战略,加快推进32个年度重点项目,许港快速通道全线通车,郑万、郑合铁路进入施工高峰期,郑州机场至许昌市域铁路推进顺利,郑许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新闻延伸】
在当前全省乃至全国投资下滑、工业投资放缓的大形势下,2017年9月28日,我市举行了2017年第三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
在此次集中开工活动中,全市共计总投资364亿元的50个重点项目在各县(市、区)集中开工,年度计划投资112.9亿元,项目涉及工业、服务业、城市建设、社会事业、交通能源等方面。单体项目投资大、产业项目占比高、民间投资项目多、转型升级步伐快,是此次开工项目呈现出的最大亮点。
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市委、市政府把2017年确定为“项目建设年”, 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批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地许昌,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夯实了基础。
重点2 转型发展蹄疾步稳
【亮点速读】
●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结构调整,推动转型发展,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6.3∶58.5∶35.2,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二产业拉动转向二三产业共同拉动。
●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装备制造业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超过40%;企业生产效益大幅提升,远东传动轴等一批骨干企业转型步伐加快,均保持了40%以上的增长。
●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预计全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900亿元左右、增长10%左右,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50亿元、增长34.3%,其中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97亿元,居全省第2位;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井喷式”增长,接待游客2109万人次、增长39%,旅游收入达到107.1亿元、增长44.7%;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首届鄢陵国际健康峰会成功举办,国家健康养老示范区正式申报,鄢陵县获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县。
【新闻延伸】
“来鄢陵养老一年多后,春节回老家过年明显不习惯了。正月十五都没过,收拾行李就回来了。”68岁的刘盛华是外省来鄢陵养老群体中的一员。
刘盛华说,他老家周边是矿山,平时雾霾天较多,鄢陵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林木,早上鸟叫声尽管很吵,但是睡得出奇地香。老人丝毫没有犹豫,就在这座林木花海簇拥的城市里安了家。
在鄢陵县,像刘盛华这样的落户养老群体正日渐壮大。有的因为这里环境优美让人身心愉悦,有的因为温泉宜人、水质甘醇,有的说养老配套到位,有的因为老伙伴们扎堆在这里养老……仅鄢陵县与建业集团联合打造的一个养老社区项目就投资了80亿元,完全建成后可同时容纳3万人度假养老。
重点3 城乡建设提质增效
【亮点速读】
●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50%,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心城区人口突破100万人,迈入大城市行列。
●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走在全省前列,开工项目553个,完成投资782亿元,陈润儿省长两次带队观摩我市。
●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实际开工5.08万套,基本建成3.88万套,均大幅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届满复审, “五城联创”实现重大突破,是全省唯一的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中国十佳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统筹推进农村发展,新建农村公路625.3公里,新解决农村自来水人口34.2万人,乡村清洁行动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保持全省先进。
【新闻延伸】
在建设文明许昌的进程中,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将文明城市创建和百城建设提质有机融合,加快推动城市建设、改善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形象、深化城市内涵,让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去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大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实施力度,谋划实施项目580个,计划年度总投资792.43亿元,截至2017年10月底已开工项目474个,开工率达82%,完成投资609亿元,占年度总投资的77%。
重点4 发展活力动力增强
【亮点速读】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去降补”任务,超额完成省定任务;深化“放管服”改革,保留行政审批事项全省最少,事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43%,“三十五证合一”改革全面启动。
●金融体制改革取得实效,许昌农商行挂牌开业,资本市场直接融资144亿元;城管执法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其他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
●大力推进开放招商,新签约项目264个,到位资金557亿元;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新突破,2次赴德对接招商,落地项目10个、新签约项目25个、新增意向项目29个。
●强化科技创新,新增省级以上创新研发平台18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成功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在全省率先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4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新闻延伸】
2017年8月24日,2017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暨民营经济发展峰会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我市的森源集团、黄河集团、众品食业、金汇集团4家企业再度入围,超过河南省入围企业总数的1/4。
民营企业500强的调研和发布是了解和认识中国民营企业经济和民营企业的重要渠道,是社会公众了解我国大中型民营企业发展情况的权威途径。在2017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森源集团、黄河集团、众品食业、金汇集团分别位居第186位、276位、279位和374位,分别比上年提高了21位、3位、13位和106位。
四家企业还同时入围“2017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森源集团排名106位,黄河集团排名160位,众品集团排名163位,金汇集团排名217位。
重点5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亮点速读】
●扎实推进省定、市定民生实事,全年民生财政支出200亿元以上,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
●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增收计划稳步实施,“千企帮千村”帮扶活动扎实有效,预计全年实现脱贫2.15万人。
●环境治理攻坚成效显著,全市空气优良天数222天,超额完成15天;全面推行“河长制”,水体质量保持全省第1位。
●稳定扩大社会就业,城镇新增就业7.6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7.9万人,返乡创业农民工近1.47万人。
●扎实推进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计划,新建成中小学71个、幼儿园38个,新增学位4.3万个。
●城市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全面取消,新建和改造高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新建各类运动场468处(套)。
●抓好三类突出问题集中化解,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形势平稳,居民获得感、安全感、信心感指数均居全省第1位。
【新闻延伸】
常门村地处禹州市西部偏远山区,辖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共有263户104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3户684人。地处深山、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群众思想观念落后,都是常门村贫困的原因。
“我们村被大山包围,人均耕地不足半亩。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出更多的产值,发展特色农业是唯一路径。”常门村党支部书记王俭告诉记者,村“两委”班子认为本村有种植食用菌的传统,把这个特色产业做起来,就能探索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来。
如今,常门村已建起26个食用菌温室大棚,带动15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五项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
●生产总值:预计全年生产总值突破2500亿元大关,达到2600亿元以上,提前3年实现翻一番目标。
●城镇化率:预计全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50%,达到51.08%,首次实现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历史性转变。
●中心城区人口:据测算,去年年底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标志着许昌正式迈入大城市行列。
●企业发展:全市新增规上企业123家,总数突破17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森源集团入选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突破400亿元。
●郑许融合:许港产业带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许港快速通道建成通车,郑许市域铁路作为郑许融合的先导工程、引领工程、龙头工程将于2020年建成投用,标志着郑许融合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文字整理 胡晨)
责任编辑: 高云飞
附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