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合作社里喜算账

摘要:

“老伙计,好长时间没见了,想你了!冷不冷?……”1月31日,记者来到了曾经蹲点两个月的禹州市苌庄乡杨圪塔村,刚进该村杨周葡萄合作社,正在葡萄园里组织冬灌的合作社负责人杨周便丢下手中的铁锹,紧走几步拉住记者的手说。

“刚下过雪,还需要浇地吗?”记者有些不解。

“前几天下的雪不解渴,葡萄冬季管理是关键。冬灌很重要,浇个透墒让它们安全越冬。”站在葡萄园里,记者的采访渐入正题。

“去年,这30亩红乳葡萄到了挂果期,咱这个葡萄无公害、品质好、甜度高,吸引了不少客商和游客。”杨周高兴地说。

“赚了多少钱,能透露一下吗?”

杨周拿出计算机,开始一笔一笔地算起来:土地承包金、化肥、工人工资等费用,每一天卖葡萄的收入有多少……

“呵呵,对你不保密。去年可以说是大丰收,除去成本净挣了30万元。”杨周乐呵呵地说。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只知道赚了钱,没想到有这么多。”杨周说,“看起来高效农业‘钱’景不错,今年一定要扩大种植规模。”

“种这么多地,咋管理?你们忙得过来吗?”记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种这么多地,起初我也发愁。可浇水是自动浇灌,打药用的是无人机,现在种地成为轻松事。”杨周的妻子苏二云面带笑容地说,“平时十几个贫困户在这里务工,他们按技术员的要求,按部就班,有条不紊。”

杨圪塔村过去是个贫困村,2015年以来,禹州市审计局、禹州市委组织部、禹州市公安局等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精准施策,2016年年底该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村里还有部分贫困户,扶贫脱贫仍是一项艰巨任务,党的十九大又给我们贫困村送来了不少惠民红包,我们要因地制宜,发展观光农业、高效农业。”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天敏告诉记者,“目前,我们村上规模的专业合作社已经有4家,这些合作社积极帮助困难户脱贫,成效很大。”

穿梭在葡萄架下,杨周带记者参观合作社。“今年我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取有更大的突破。”他说,“我们合作社被定位为葡萄产业扶贫基地,有关部门支持力度很大,给俺安装了变压器,硬化了道路,还准备打一眼深水井。责任在肩,你说,我不好好干能行吗?”

“我已经摸索出了成熟的种植经验,今年我准备联合部分农户再流转一部分土地,扩大种植规模,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当谈及新一年的具体打算时,杨周信心满满地说。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