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向国际领先的电力装备制造商迈进

——许继集团科技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掠影

摘要:

主要经营指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中标项目金额21亿元、营业收入超过8.6亿元、利润总额超过4200万元、回款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25%、251%、57%……作为许继集团主要产业单位,许继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许继风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快速发展是许继集团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真实写照。2017年,许继集团完成新签销售合同额167.37亿元、营业收入122.01亿元、利润总额8.08亿元,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荣获中国电气工业百强、全国机械工业百强、电子信息百强、河南省百强企业等称号。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在许继风电科技有限公司整机产品制造部方雪松看来,加强科技创新是企业立足市场的不二法门。他告诉记者,2017年,许继风电科技有限公司科研团队攻克了风电机组智能机组智能控制技术、虚拟同步技术及高塔筒技术,自主研制了3兆瓦混驱风电机组及配套主控系统、变桨系统、状态监测系统,推出具有状态监测功能的控制系统产品,稳步增强了在定制化技术、智能化技术、虚拟同步技术等新能源前瞻性技术方面的优势。全年生产风电机组132台,同比增长59%,保证了康保、大市、海西州、龙王山等10个项目的按需交货,同时承担了运维服务的210台风机,运行可利用率保持在99%以上。

去年,许继集团重大装备研制顺利推进。聚焦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重点领域,承担科技项目336项,成功研制了国际领先的±800千伏/5000兆瓦、±535千伏/3000兆瓦柔性直流换流阀、大电网系统保护精准负荷控制系统等重大装备。研制了新一代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就地化/小型化变电站保护装置、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高密度功率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等一系列关键产品。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完成新产品鉴定82项,突破关键技术56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6项。申请专利573项,其中发明专利435项;授权专利212项,其中发明专利101项。制修订标准56项,其中国际标准14项、国家标准32项。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完成集团大数据中心基础建设。集团获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特高压直流输电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利通过国家评估,“电力控制保护及自动化装备工程实验室”申报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许继集团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此外,许继集团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9项,其中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向国际领先的电力装备制造商迈进

许继集团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成为国际领先的电力装备制造商和电力系统服务商是许继集团的发展目标。“我们正一步步朝着目标迈进。”该负责人说。

许继集团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进一步巩固特高压、智能电网业务的领先优势,用新技术、新业态推动高端装备持续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整站检修、二次设备隐患治理、配网区域代维等业务较快增长。抢抓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发展机遇,完善组织保障,实施焦作、正定配电网节能改造项目,积极布局雄安新区建设。完成天津北辰能源互联网项目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智能制造,实现电表智能制造技术输出。设立许继电科储能公司,加快拓展微网储能、光储充业务。

业务模式创新有效推进。发挥新能源投融资平台作用,加大总包实施力度,实现山西地区光伏融资项目突破。积极培育“互联网+”应用,“互联网+多表集抄”系统新增应用5.6万户;搭建许昌市“互联网+充电”平台,接入交直流充电桩近400个,入选“2017年河南省工业云示范平台”。产业基建项目顺利实施。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产业化项目按计划推进。智能电网一期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特高压试验中心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

以服务电网、引领发展为使命,坚持技术营销、质量营销、服务营销,加强国内外市场开拓。传统市场地位稳固。保护自动化产品稳居市场前三,10千伏充气式开关柜、220千伏整站集成取得突破。常规发电工业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先后与中国电建、葛洲坝等17家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功中标泰达余热发电、郑州地铁等重点项目,实现新签销售合同额20.5亿元。新兴市场不断突破。创新综合能源服务、储能等领域试点,江苏镇江储能等多个项目成功落地。重大工程稳步实施。加强重大工程组织管理,狠抓设备质量和优质服务,实现扎鲁特—青州、榆横—潍坊、锡盟—泰州等特高压工程顺利投运。湖北“三县一区”阳光扶贫项目提前并网发电。河南红石山、大刘山等5个风场成功并网。国际业务显著提升。中标巴基斯坦默拉、土耳其凡城直流项目,实现了高端直流装备海外市场突破。深化与中央企业战略合作,签订乌干达132千伏预制舱、安哥拉变电站等项目。有序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越南北方电气经营业绩大幅提升,与印尼、缅甸、乌兹别克斯坦当地企业开展本土化合作。

由装备制造大市向装备制造强市转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十二五”以来的快速发展,装备制造业成为全市第一支柱产业,居我市3大主导产业之首,在市百户重点企业中装备制造企业占52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8家,在若干领域具备了领先优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当前,我市装备制造业正面临转型发展的重要关口,一方面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新兴产业快速兴起创造了巨大的装备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全国各地围绕装备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的竞争日趋激烈。全市必须以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为动力,以推进装备制造业创新为引领,提质增效、转型发展,构筑我市装备制造业的新优势。

为加快我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提高产品供给质量,提升产业竞争力,去年11月,我市出台了《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

我市提出,通过3—5年的努力,打造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电力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电梯及关键零部件、其他特色装备等优势产业集群,成功创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实现由装备制造大市向装备制造强市转变。

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到2020年,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占全市制造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每年推出5个以上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行业标志性重大技术装备产品,10个左右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争创1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2—3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及数控机床、节能环保装备等新兴装备制造业占全市装备制造业比重超过30%,成为引领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培育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以上企业1家、300亿—500亿元企业2家,100亿—300亿元企业3家,50亿—100亿元企业6家以上。

竞争实力明显提升。到2020年,培育5家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较强核心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企业,在国际国内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该负责人表示,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我市将瞄准既定目标,全面提升传统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由装备制造大市向装备制造强市迈进。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