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许昌市防震减灾工作纪实

摘要:

今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10周年纪念日和全国第10个“防灾减灾日”。日前,记者随市防震减灾记者行采访团穿梭于我市城市乡村,见证了10年来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

许昌,位于华北平原地震带南段,历史上多次发生破坏性地震。据统计,历史上超过5级的地震4次。1970年以来,我市先后发生67次2级以上地震,最大的是1992年1月14日禹州登封交界4.7级地震。

这些地震活动提醒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提高防震减灾能力。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高度重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经过多年努力,全市防震减灾能力不断提升。

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考察时指出,要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强调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多年来,许昌市地震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以防震减灾规划为指导,协调推进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地震应急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强化科普宣传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防灾避险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安全保障。”市地震局局长张贵军说。

殷殷守护 共筑平安

地震监测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你看,这台仪器实时监测着地下板块的活动状况,监测数据与国家地震台网中心联网。”在襄城地震台,工作人员介绍说。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按照上级要求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地震监测网络。2011年,许昌市建成了电磁扰动观测网络;2017年,襄城地震台建成,钻孔形变观测投入运行;禹州地震台、鄢陵地震台目前正在建设当中。2016年,我市完成地震烈度速报预警台站场址勘选,即将建成由市地震台基准站和禹州、长葛、鄢陵、襄城、建安5个基本站组成的预警监测网络。

作为地震微观监测的补充,我市还建立了全市宏观测报网,80个宏观测报点实现了乡镇全覆盖,全市地震监测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为了更好地捕捉地震监测信息,提高监测预报水平,我市正在进行台网中心的升级改造。届时,我市将形成由台网中心及深井摆测震、钻孔形变、烈度速报预警、电磁扰动观测台站组成的数字化综合监测网络。

为了及时捕捉异常信息,分析研判震情趋势,地震部门始终坚持周震情监视例会、月会商、年中震情会商和年度震情会商制度,对我市地震趋势作出研判。在全省地震趋势预测报告评比中,我市10余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单项奖。

拉高标杆 服务社会

地震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加大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强化科普宣传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防灾避险能力。

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进展顺利。经过多年努力,全市现有110所科普示范学校,其中市级93所、省级17所。

地震安全民居技术服务站工作开局良好。我市通过在农村建设农村服务站,为群众建设安全农居提供服务。目前全市建有15所地震安全民居技术服务站。

增强社区居民防震减灾意识和防震避震技能,可以提高社区安全能力。市、县两级民政、地震部门指导社区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制订应急预案、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创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目前2个社区成为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

市地震科普馆即将建成投入使用。许昌市地震科普馆位于市区许都路与翠林北路交叉口西北角,面积320余平方米,总投资135万元。科普馆以地震这一自然现象为主线,围绕“认识地震”、“了解地震”和“预防地震”三个主题,从历史与自然、科技和人文等方面展示人类对地震的认识以及应对地震所做的不懈努力,将于今年10月1日建成并对社会免费开放。

防震减灾 重在预防

地震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宁可万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张贵军告诉记者,我市市、县两级政府成立的防震减灾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防震减灾工作,建立了地震应急预案制度,预案的编制基本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衔接”;部门及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健全,地震应急纳入了全市110部门应急联动平台;建立区域应急联动机制,与豫南六市定期联动演练。

如今,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地震应急基础设施逐步完善:2016年,在长葛市科技文化广场建成了全市第一个避难场所;2017年,全市先后建成许都公园、清潩河游园等8个避难场所。避难场所建设增强了我市防灾避险能力,也为创建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城市、人居环境奖提供了有力保障。

经过多年努力,汇集各方力量,我市应急队伍不断壮大,建立了由专业救援队、行业救援队、地震现场工作队组成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市地震局建立有地震现场工作队,流动监测组、现场调查组能够高效应对地震事件。我市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市地震局和蓝天救援队开展合作共建,有效促进了民间救援力量的发展。

“防震减灾,重在预防。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是我们防震减灾工作的宗旨,也是人民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殷切期盼。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建设‘三力许昌’,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更大贡献。”采访结束时,张贵军如是说。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