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人”遗址: 埋藏10多万年的人类进化基因库

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突出学术定位、旅游定位和产业定位

2019-01-16 09:38:08  来源: 许昌报业传媒集团  作者: 张莉莉

我要分享:

摘要: 《考古与人类学科学》披露了“许昌人”最新研究成果,让“许昌人”再度令世界注目,成为网络热词。位于建安区灵井镇的“许昌人”遗址,宛如一个埋藏在地下太久的人类进化基因库,不断被考古学家破译出人类遗传与发展的密码。

灵井“许昌人”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出土的“许昌人”头盖骨

核心提示:

《考古与人类学科学》披露了“许昌人”最新研究成果,让“许昌人”再度令世界注目,成为网络热词。位于建安区灵井镇的“许昌人”遗址,宛如一个埋藏在地下太久的人类进化基因库,不断被考古学家破译出人类遗传与发展的密码。

作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昌人”遗址至今出土了多少国家级文物?国家对“许昌人”遗址如何进行保护、展示和利用?1月14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溯源】

2007年12月,省文物部门在灵井镇发现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对于研究中国地区古人类进化脉络有重要意义

灵井“许昌人”遗址位于建安区(原许昌县)灵井镇西侧,是我国最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

市文物专家向记者介绍,灵井“许昌人”遗址发现于1965年,2005年首次进行考古发掘,之后进行数次发掘。2007年12月,河南省文物部门在此发现了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学术界认为这是研究中国现代人类起源的重大发现,将其命名为“许昌人”。

2008年,灵井“许昌人”遗址被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考古发现被评为“200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物局2008年1月23日在北京宣布,出土于河南许昌灵井遗址的古人类化石,考古学家将其命名为“许昌人”,经北京大学周力平光释光实验室测定,年代为距今10.5万年至12.5万年。

在这片遗址中发掘出土古人类顶骨、枕骨、颞骨化石共计16块,经复原后发现“许昌人”眉脊较突、前额低平窄小、枕突隆起、骨壁较厚。时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灵井考古发掘队领队的李占扬称,这一距今10.5万年至12.5万年的完整头骨化石可以提供该时期古人类研究的准确数据。在这以前,这一时期的数据为空白。

现代人类区别于古人类的标志包括头骨变薄、眉脊突出程度减弱等。有了可比照的数据,对于研究中国地区古人类进化脉络有重要意义。

李占扬说,比发现完整的头骨化石更令人兴奋的是,在头骨化石内侧附着有类似脑壳内膜的组织。科学家可以借此研究旧石器时代祖先的脑部神经。

灵井“许昌人”遗址宛如一个埋藏在地下太久的人类进化基因库。

在灵井古人类遗址发掘中,除了古人类头骨外,还出土了石器和牛、马、鹿、犀牛等动物骨骼化石约3万件,其中包含大量古人类行为信息。从出土的石器判断,在该遗址活动的古人类并未受到外来猿人活动的影响。

【发掘】

已发掘近500平方米,出土数以万计的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

灵井“许昌人”遗址成为1949年以来我国境内发现古人类化石最多的遗址

2013年,灵井“许昌人”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4月,文物部门在灵井“许昌人”遗址又发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和其他个体的头骨碎片化石。该头骨化石被称为“许昌人2号头骨”。

2015年5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发掘的灵井“许昌人”遗址在出土两个基本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后,又发现了两块古人类肢骨化石。这次发掘还出土了一件顶骨化石断块,其形状和2014年发现的“许昌人2号头骨”接近,属于灵井“许昌人”遗址第11层,地层年代经测定为距今10万年左右。

2016年,该遗址发掘面积近500平方米,出土数以万计的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截至目前,共发现了45件人类头骨碎片化石、大量古人类制作和使用的石器,以及2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

2017年3月,灵井“许昌人”研究成果《中国许昌出土晚更新世古人类头骨研究》在世界顶尖学术期刊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灵井“许昌人”遗址成为1949年以来我国境内发现古人类化石最多的遗址。

【规划】

未来,“许昌人”遗址将成为大型考古遗址公园

该项目位于遗址核心区,总建筑面积为1080㎡

记者从市文广新局获悉,为进一步做好该遗址的保护、展示、宣传和利用工作,市政府将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纳入《许昌市2015—2030年城市总体规划》。2017年,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被列入河南省首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名录。

在国家级、省级资金的支持下,文物部门委托有关单位编制了灵井“许昌人”遗址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设计方案。该项目位于遗址核心区,总建筑面积为1080㎡。其中,遗址保护展示面积为880㎡。建筑形体以从该遗址出土的骨雕“灵鸟”的形象为灵感,三片曲线屋顶象征三只“灵鸟”,同时暗示了灵井“三泉”。建筑的流线形体与遗址以“泉水”为中心的氛围相契合,突出了灵动的特征。内容包括遗址发掘坑展示、重要遗迹与遗物出土点表面标识展示、出土实物及复制品现场展厅展示、考古成果展示等。目前,该项目正在加紧施工,计划今年5月全面建成。届时,广大文物爱好者可以近距离领略“许昌人”的神秘魅力。与遗址保护规划同步推进的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编制工作正在加快进行。

据悉,“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定位突出三点:一是学术定位,突出“许昌人”在考古学、人类学中的重要学术地位,普及人类起源知识,推进“许昌人”研究走向世界,使之成为现代人类演化研究的核心基地;二是旅游定位,将遗址公园与探索人类进化历程融合,使之成为探访人类进化历程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三是产业定位,以灵井“许昌人”遗址公园建设为契机,带动当地农业转型升级、特色产业发展和周边居民就业,使之成为引导乡村振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连连看:

名词解释

更新世:亦称洪积世(从2588000年前到11700年前),地质时代第四纪的早期。这一时期绝大多数动、植物属种与现代物种相似。显著特征为气候变冷、有冰期与间冰期明显交替。更新世的生物群非常接近现代的形态——许多生存到今天的生物,已经在此时出现。

晚更新世:也称上更新世,年代测定为126000年(±5000年)至10000年,是第四纪中更新世的最后阶段,之后全新世开始。晚更新世大部分时期,冰川成为主宰,许多巨型动物在此时期灭绝,并且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全新世。此外,现代人类物种淘汰了其他人类物种。在晚更新世,人类传播的足迹到达世界各大洲。

考古遗址公园: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国家文物局负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评定管理工作。先经该局批准立项,考古遗址公园符合若干条件且已初具规模后开展评定工作。评定合格者,由国家文物局授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称号,并向社会公布。目前,河南有3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分别是河南殷墟考古遗址公园、洛阳隋唐考古遗址公园、汉魏洛阳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责任编辑:

附件:

推荐阅读

数字报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