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过端午,许昌有啥讲究?

摘要: “刚出锅的热粽子”“香喷喷的糖糕”……6月23日上午,记者途经市区文化路,看到不少摊位上摆放着热气腾腾的粽子和黄澄澄的糖糕,叫卖端午节美食的声音不绝于耳。

“刚出锅的热粽子”“香喷喷的糖糕”……6月23日上午,记者途经市区文化路,看到不少摊位上摆放着热气腾腾的粽子和黄澄澄的糖糕,叫卖端午节美食的声音不绝于耳。

本周四,我们将迎来端午节。除了吃粽子、糖糕外,许昌人过端午节还有啥习俗呢?许昌市作协副主席、民俗专家韩晓民说,端午节穿戴有讲究,不仅要挂“香蒲”,还要系五色线、穿虎头鞋;在饮食方面,粽子、鸡蛋、大蒜都不能少。除此之外,出嫁的女子还要回娘家走亲戚。

门上插艾草,身上挂“香蒲”

“新鲜的艾草,一元钱一把。”当日,在市区文化路,一个卖艾草的摊位前人气很旺。“艾草气味很独特,挂在家里可以驱蚊虫。”“端午节快到了,买把艾草插在门上才有过节的味道。”几名顾客一边埋头挑选艾草,一边交谈着。

除了艾草外,这两天,街头卖“香蒲”的摊位也多了起来。有些“香蒲”做工精细、造型别致、配色讲究,一看就是批量生产的。

为什么端午节前“香蒲”和艾草这么受欢迎呢?韩晓民表示,艾草散发的气味很独特,有药用价值,民间认为能驱毒辟邪。因此,端午节当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插艾草。挂“香蒲”是为了保护身体。人们用彩色布料缝制香囊,将菖蒲、艾草等中草药填充其中,再把香囊口缝好,称“香蒲”。“香蒲”有方形、菱形、鸡心形等形状,色彩艳丽,挂在脖子上很好看,且香气袭人。后来,“香蒲”成了饰品和赠品,流行更广、种类更多,放在衣服口袋里的称“香包”,挂在脖子上的称“落蒲”,送给情人的称“荷包”。

系五色线,阻挡毒物侵袭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不少手工缝制的“香蒲”以老虎为主题。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按照民间习俗,端午节前几天,母亲或祖母要用黄布缝制幼儿的枕头和鞋子。枕头和鞋子上通常会绣老虎图案,称虎头枕、虎头鞋。老虎是百兽之王,谁不怕它?端午节这天,白天穿着虎头鞋,夜里枕着虎头枕,民间认为能驱毒辟邪。

记者注意到,很多出售“香蒲”的摊位上摆放着五色线,有些五色线上还装点着饰物。一些人购买之后,像戴手链一样将其戴在手腕上。

韩晓民称,古代玄学有“五行”之说,即金、木、水、火、土,相对应的方位是西、东、北、南、中,相对应的颜色是白、紫、红、黑、黄。除了挂“香蒲”外,端午节早上,母亲还要在幼儿的脖子、手腕、脚腕上系五色线,称“长命线”。把白、紫、红、黑、黄五种颜色的细线绑在一起,意为阻挡四面八方毒物的侵袭。

走亲戚是重要内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越来越丰富,但端午节家家户户还是会包粽子或买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标志性美食,吃粽子和屈原有关。

相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不已,纷纷到汨罗江边凭吊。人们一边划船打捞屈原的尸体,一边把准备好的米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让鱼、鳖、虾、蟹吃饱,从而不去咬屈原的身体。久而久之,米团演变成粽子,划船也演变成龙舟比赛。有些地方没有大的河流、湖泊,连小船都很少见,因此只吃粽子、鸡蛋,不划龙舟。

韩晓民表示,端午节前几天,出嫁的女子要回娘家走亲戚,所带的礼品是粽子、鸡蛋、糖糕等。鸡蛋由于容易破,不方便携带,后来渐渐被变蛋代替。

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煮鸡蛋、大蒜。韩晓民称,这是农耕文化的一种表现。农谚“五黄六月争回耧”,意思是从田地这头走到那头的时间不能耽误。端午节正处在麦收、夏播时期,家家户户煮粽子、大蒜、鸡蛋,美美地吃上一顿后,就要赶紧下地干活儿了。

吃大蒜是为了驱毒。端午节前后,新蒜长成,水煮之后味道鲜美。据《本草纲目》记载,大蒜可以“除风邪、杀毒气,治泄泻暴痢及干湿霍乱”。自古以来,人们就视大蒜为消炎杀毒的上品。端午节又叫“夏节”。夏日天气燥热,容易生病,吃大蒜“拔毒”很有必要。

责任编辑: 黄冠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