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用“红色基因”为乡村振兴强心铸魂

——我市推进乡村组织振兴纪实

摘要: 学先进、找差距、补短板……今年4月,全市基层党建工作重点项目一季度观摩活动集中检阅了“创五好、强双基”示范行动推进落实情况。

学先进、找差距、补短板……今年4月,全市基层党建工作重点项目一季度观摩活动集中检阅了“创五好、强双基”示范行动推进落实情况。

“支援武汉,我感到特别光荣与自豪,在祖国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站在了最前面……”5月28日,市委人才办邀请我市援鄂医疗战士李景钊、何静静、刘宁博走进第三期“红色网络课堂”分享抗疫故事,为全市2万余名基层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党课。

城角徐村对虾养殖、盆里北村草莓经济、焦庄村艾草种植深加工……建安区张潘镇党委按照“党委搭台、支部带领、片区融合、集群发展”思路,打造了一批村集体经济示范点,为农业增收、农民增产装配“红色引擎”……

乡村振兴,离不开基层组织的振兴。一个个画面,见证着全市各级党组织持续加强乡村组织振兴的努力与探索,也折射出乡村组织振兴催生的喜人变化。

紧跟“主心骨” 筑强堡垒有高招

组织振兴在乡村振兴中至为关键,既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又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的重要保证。

如何牵住乡村组织振兴这个“牛鼻子”?去年12月,我市研究出台了《许昌市乡村组织振兴工作推进方案》,为推进乡村组织振兴绘定了“路线图”: 到2022年,形成领导有力、运转有序、治理有效的乡村组织振兴制度机制,农村基层党建示范村占比超过40%。

抓村必先抓乡,强村必先强乡。按照这一思路,市委组织部在全市启动了“创五好、强双基”示范行动,决定用3年时间对标建设、批次推进,每年计划评选出10个“五好”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工)委、100个左右“五好”村(社区)党组织。

其实,无论是创“五好”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工)委还是“五好”村(社区)党组织,首先都要建强领导班子、抓好“关键少数”。在选优配强乡镇党委书记上,我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年轻干部“补源”成长工程,分两批选拔41名优秀年轻干部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重点乡镇任职。2019年以来,市级层面先后举办4期专题培训班,把乡(镇、街道办事处)党政正职全员轮训一遍;举办2期“许昌市干部论坛”,组织23名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围绕“创五好、强双基”交流发言,现场打分,打分情况反馈给县(市、区)委书记;在调整优化村党组织书记上,建立缺职逐级报告、限期配齐和不胜任不尽职动态调整机制,补齐缺职村党组织书记11名,36名村党组织书记被调整“下岗”,保持了队伍活力;在严格管理驻村第一书记方面,在保持2017批428名第一书记稳定的基础上,今年又选派510名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努力为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如果说,抓住了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三支队伍就抓住了乡村组织振兴的“关键少数”,那么抓乡村党员队伍建设就是抓住了乡村组织振兴的“中坚力量”。

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青年农民、农民工中发展党员,把符合条件的农村优秀人才发展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深化农村无职党员“一编三定”,引导农村11万名党员在振兴乡村的道路上发光发热;实施党员教育全面培训行动,下拨市管党费265万元建设乡镇示范党校53个,培训农村党员10.5万名……在“关键少数”的带领下,“中坚力量”已成为推动基层发展的先锋。

盘活“源头水” 强村富民有路子

“俺家能分500元呢,要不是俺小孙女刚出生没赶上,今年就是600块钱呢!”5月25日,襄城县湛北乡北姚村喜气洋洋,22万余元人民币整齐码放在村委会院内的长桌上,坐等分红的村民孙选举喜滋滋地说。

今日的北姚村,绝对是襄城县的明星村。一年一度的首山油菜花节,让这个曾经一穷二白的穷山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风景区。村“两委”又就地取材开设老油坊对外租赁,传统方式压榨的菜籽油深受游客喜爱。借助首山生态文化公园的打造,该村又建了一个900平方米的仓库对外租赁。再加上土地流转等项目收入,该村去年集体经济收入达36万元。

老百姓常说,“有钱才能办大事”。一个家庭如此,一个村庄其实也是如此。当村子有了集体收入,就可以去架桥修路,就能提高村民待遇,就会让村子变好变富。北姚村拿钱给群众分红,仅是我市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市委、市政府“两办”出台了《关于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总结提出10种发展模式,市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奖补资金,并在土地、金融等方面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到2020年,全市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年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在60%以上;到2022年,基本消除年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

在实际工作中,我市努力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产权界定、边界划清、量权折股,建立起产业链、利益链,让老百姓参与进来,实现村集体和群众共同增收;持续加大试点村扶持力度,省、市、县三级投入扶持资金1.32亿元,重点扶持155个集体经济试点村项目,示范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如今,通过党建引领,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样的兴村富民佳话在许昌不断涌现。数据显示,全市有集体收入的村达到92.9%,年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48.7%。

解好“方程式” 基层治理有探索

“郡县治,天下安;乡村治,百姓安。”乡村要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治理。

6月12日,中宣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媒体报道团走进禹州市鸿畅镇李金寨村,被一棵茂盛的“幸福树”吸引。这棵“树”高约3米,5色树叶分别代表共产党员家庭,最美乡贤家庭,好婆媳、好妯娌家庭,文明户及“五美”示范家庭。“从这棵‘树’上,我看到了李金寨人对‘景美’的坚守和对‘人美’的向往。”中国妇女报社记者富东燕说,李金寨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离不开他们在乡村治理实践中的探索。

在创新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路径上,除了李金寨村,全市各乡、村也纷纷坚持法治为本、自治为基、德治为先,以党建引领求解基层治理的“方程式”:长葛市大周镇后吴村对考上大学的学生给予现金奖励,在村里培养起了重教育、重学习的好家风;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永兴街道办事处蒋东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级妇联组织吸纳130余名妇女加入“四组一队”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困难家庭帮扶、文化演出、五美庭院评比等活动;襄城县茨沟乡的27个村全部建立“四会”组织,各村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村规民约……

——深化自治。坚持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深化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规范村级民主科学决策,去年村级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策事项9690项;全面完成村规民约修订工作,组织开展“优秀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评选活动,促进各地互相学习借鉴,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在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建设美丽乡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健全法治。健全乡镇、村矛盾调解组织,开展“法律进万家”活动,通过培训提高干部的学法用法能力;联合公安部门,积极推选优秀驻村(社区)党员民警兼任村(社区)党组织副书记或委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引导党员、群众面对黑恶势力敢于发声亮剑,着力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

——注重德治。推动基层党组织把农村道德建设抓在手上,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开展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创建,举办孝文化节、饺子宴、“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等活动,培育文明乡风,引导社会风尚,进一步凝聚起干群合力建设新家园的强大力量。

党建引领聚合力,乡村振兴正当时。让我们沿着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持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凝聚力、战斗力,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增添许昌光彩!

责任编辑: 黄冠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