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河南许昌:抢出一个身位谋发展

摘要:

去年疫情发生后,河南森源重工有限公司聚焦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短板,果断将目光投向了医疗救护专用车领域,陆续研发出医疗救护保障系列科技产品,成为公司强劲的增长点;

疫情压力下,许继集团依托“新基建”的强劲东风,研究开发了有序充电、大功率、无线充电等40余款充换电产品,在提高充电灵活性、便捷性、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河南福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面对疫情的全球蔓延,主动寻求海外药用蜂制品的国内替代,成为国内一些著名药企的供货商,去年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加了35%……

企业加速复工复产、早日步入正轨,离不开河南省许昌市“抢出一个身位、主动谋得发展”的系列举措。面对疫情不利局面,许昌市“一路小跑”式地主动服务、开展惠企帮扶,在河南省率先出台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18条措施——

——对重点企业一对一帮扶,简化手续,开启绿色通道,加快复工进度,让大批企业尽早步入正常生产;

——降低了企业水、电、气成本,对高耗能行业用户外的工商业用户统一减免5%的电费,采取支持性两部制电价政策和用水价格,阶段性减少企业支出2.14亿元;

——积极争取企业信贷支持,筛选有资金需求的小微企业440个,国家发改委审核批准许昌市发行15亿元额度的小微企业债,并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争取银行信贷支持和税收优惠,累计有139家企业列入国家和省信贷支持名单,56家生产型企业获得税收优惠;

——做好惠企政策梳理评估,全面梳理国家、省、市惠企政策文件84个,向企业重点发布,并进行跟踪落实。

针对企业复工复产审批难问题,许昌市将企业复工复产由事前核准审批制变更为承诺制,利用“i许昌”手机App,通过网上申请复工复产,有效加快了企业有序全面复工。

在惠企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许昌市百户重点企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全省率先实现复工率、复产率100%。广大企业不仅抢出了复工复产的加速度,还通过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化危为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跑出了经济复苏的“加速度”。

2020年5月12日,许昌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获批,成为许昌优化开放发展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的重要节点;

6月15日,在曹魏古城南城门的中德跨境体验中心里,几名美妆产品销售员正对着架在面前的手机屏幕,忙着“直播带货”,开始了她们自己的“销售转型”;

11月19日,德国百菲萨在许昌投资15亿元的铝灰处理项目正式签约,与此同时,百菲萨集团投资5000万美元建设的电炉炼钢除尘灰项目也正稳步建设;

11月24日,在建安区五女店镇扶桥村的许昌红绮工艺品公司里,80多名周边村民正在制作发制品。企业负责人高兴地说,他们已经走出了疫情期间造成的产销困境,现在的国内和出口订单恢复常态,产品供不应求;

12月10日,中国(许昌)国际发制品交易市场第一票市场采购出口货物——许昌远鼎实业有限公司出口至韩国的化纤假发顺利申报放行,中国(许昌)国际发制品交易市场是河南省第一个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也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发制品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标志着许昌市在培育外贸新业态、扩大外向型经济方面再上新台阶……

“突围”的路,并不好走。这条路上,有主做出口的企业家,有及时转型的生产商,有紧跟潮流的售卖员,有支撑物流的快递员,还有坚守岗位的“大多数”……转型求变、化危为机,积极寻找市场中的“新蓝海”“新机遇”!

2020年7月15日,天天与数字打交道的许昌市统计局综合科科长李逸良,收到了一组统计数字——“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2%,居全省第三位”,这让他欣喜不已。

因为,在去年一季度全国GDP同比下降6.8%的情况下,这个“转正”来之不易!

企稳回暖的步伐,在继续加快!2020年前三季度,许昌市完成生产总值2494亿元、增长1.8%,增速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全省1.3个百分点;

2020年1至10月,许昌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2.1亿元、增长0.4%,主要指标延续了二季度由负转正、三季度以来持续回升的良好态势;

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持续加快。去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加40%以上,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442家、实现翻番;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个百分点;去年前11个月,101个新兴产业项目累计完成年度投资347.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7.2%……

凭借不懈奋斗,许昌走出了一条经济回暖向好的“微笑曲线”!

责任编辑: 连甲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