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三李社区旧事(二)

王月桥,众多传说你信哪个?

摘要:



王月桥近景 记者 谭宜姝 摄

核心提示

说到三李社区,我们就要说说王月桥。王月桥横跨灞陵河,是一座极为普通的古桥,但有关其名字的传说确有很多。有的说其名字与一个善举有关,有的说其名字与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有关,还有的说其名字与曹操兴修水利有关……在众多传说中,你更愿意相信哪一个呢?请跟随记者的脚步,去作出属于自己的判断吧!

传说一: 王月为方便乡亲两世建桥

3月26日,记者沿着八一路一路向西来到王月桥。只见桥两边的滨河小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

“王月桥的名字有啥来历?”在王月桥村,记者询问了一些老者。其中,一个叫王群山的村民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

很久以前,老王家和老李家是亲表兄弟,他们从山西迁往许昌,老王家在王月桥村定居,老李家在三李村定居。由于两村部分村民的地在河西,种地需要蹚水过河。于是,表兄弟俩商量在河上修一座桥,方便乡亲过往。

桥修了一半,两家人实在拿不出钱了,修桥的事就被搁置了,老王家的王月因此郁郁寡欢,没多久就患病去世了。随后,王月转世投生在周口一个大户人家。十几岁时,他再次回到王月桥村,见到了依然在世的妻子。看着自己修了一半的石桥,他下定决心要再次筹钱修桥。由于此生王月家世显赫,他很快就筹到了修桥的钱,桥也顺理成章地建好了。

桥修好后,王月桥村村民为纪念出资修桥的王月,给该桥起名王月桥。就这样,王月桥、王月桥,一叫叫了几百年。

传说二:“青龙”“偃月”被困桥下

听说记者想了解王月桥的来历,村民王宝太向记者讲述了另一段传说故事。相传三国时期,关公率领随从将士护送两位皇嫂追寻刘备,刚走到灞陵桥上,曹操率领军队赶来“送行”。关公让皇嫂和车仗先走,自己则横刀立马在桥上等候。曹操爱才,令士兵托着玉盘跪在关公马前,盘里是曹操送给关公的金银和绿锦袍。关公恐其有诈,骑在马上用刀尖挑过绿锦袍。拜谢曹操后,拨马走下灞陵桥。

许褚、蔡阳等魏将见状,觉得关羽此举太过无礼,纷纷请令追拿关羽。曹操见此情形,心里不由暗想,如若放关羽此等战将离许,日后势必成为魏军大患,遂下令捉拿关羽。关公见此也不惊慌,只是手持宝刀向后一挥。一阵烟雾过后,只见“青龙”“偃月”立于桥上,挡住了曹军的追击。

曹操大怒,令士兵擒下“青龙”“偃月”后锁于霸陵桥下。“青龙”不敌被擒,“偃月”负伤顺河逃到北郊外一座石桥下养伤。伤好后,“偃月”因留恋被困的“青龙”,留在了该桥桥下。据说,有人曾看到“偃月”站于桥上向霸陵桥方向张望,于是这座桥被命名为“望月桥”。后来,后人叫顺嘴了,就成了王月桥。

传说三:王月桥与兴修水利有关

还有一种说法,据说王月桥与兴修水利有关,原名为王阅桥。

王月桥位于八一路西段,在市区运粮河最北端。据说,运粮河修筑之初,曹操经常到清泥河河口察看工程进度。因为曹操被尊为魏王,所以工匠们在曹操经常视察的地方修了一座桥,名为王阅桥。

运粮河通航那天,曹操亲率文武官员,乘彩船、奏鼓乐,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两岸百姓载歌载舞,欢呼相庆。

从这段传说,我们不难看出,王月桥与曹操兴修水利有关。1800多年过去了,王月桥实现了从石桥到水泥桥的变迁。

“老的王月桥是座用青石砌的五孔桥。破四旧时,王月桥的青石连同立在桥头的石碑,统统被烧成了石灰。”村民王永福说,20世纪70年代,我市兴建火电厂时,在王月桥老桥西15米处修建了一座更为结实的水泥桥。为了能过拉煤的车辆,桥面上加铺了小火车轨道。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1972年,文化路至京广铁路段拓宽,铺筑渣油,路面宽7米,京广铁路至王月桥段宽25米,碎石路面宽7米。1987年全线拓宽延长,改铺水泥路面,宽25米。王月桥灞陵河上建钢筋水泥桥,延安路至火电厂为灰渣路面。京广铁路以东分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机动车道宽11米,人行道宽5米,中间置绿化带花坛,路两侧种植垂柳、杨树、洒金柏和麦冬等观赏植物。

历经岁月沧桑,王月桥一直在变,从石桥到水泥桥,它越变越美,越变越实用。记者采访中发现,关于王月桥名称的来历还有很多种说法。这些诸多传说,你愿意相信哪一个呢?其实,对于一座城市,一个社区,一座古桥来说,他们有着太多的传说与往事。横亘时空的王月桥,在三李社区居民心中已不仅仅是一座桥,而是一段令人回味的传说和记忆。


责任编辑: 连甲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