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老人们在鄢陵县一家养老机构用餐。 记者 牛书培 摄
核心提示
“一元民生”救助保险项目,让50万名魏都区居民得到了“保障”,真正让遇到急、难事件的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其实,在许昌,诸如这样的“惠民礼包”还有很多。4月10日,记者走上街头、深入社区,梳理在许昌实施的解民忧、暖民心的“惠民礼包”。
【公交敬老卡】 60岁以上老人乐享便捷出行
4月10日,天气晴好。在市区八一路一个公交站点,记者坐上了一辆2路公交车。“我们现在出行太方便了,拿着公交敬老卡,乘坐哪趟公交车都可以。”65岁的范喜云告诉记者,自从办了公交敬老卡,她出行就离不开公交车了。
从2014年10月2日开始,市区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如今,除了本地老人之外,持有许昌有效居住证的60岁以上外地老人也能享受这个待遇。
“真没想到,我作为外地人也能享受免费乘坐公交车的待遇。我真是越来越爱许昌这座城市了。”最近,在许昌市民之家,63岁的赵阿姨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刚办好的公交敬老卡,激动地说。
这项政策让全市10万个家庭20多万人口受益。这是市委、市政府从老人的实际需要出发,为老人办的一件好事、实事,充分体现了政府对老人的尊重、关心和照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社区助餐点】 老人用餐不再愁
对一些独居老人来说,早晨吃上一顿热饭、饱饭可能不是那么容易。如今,魏都区的社区助餐点解决了这个问题。老人在这里花两三元钱就能吃上一份美味营养的早餐。
4月10日一大早,位于市区许继大道的许继社区助餐点便热闹起来。住在附近的老人陆续走出家门,来到这里“下馆子”。
70多岁的刘大妈说:“小小的助餐点,解决了大问题。这里一顿早餐只需2元钱,一顿午餐最多需要8元钱,菜品天天不重样,服务也好。来的都是老人,不仅能吃好饭,还能拉拉家常、解解闷儿。”
近年来,魏都区大力探索推进政府购买居家和社区养老助餐服务试点工作,从老人最急需解决的饮食问题入手,依托专业养老机构、有条件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采取“政府补贴,企业让利,老人受益”的原则,为辖区内年满60周岁的老人提供助餐服务。
同时,魏都区还推进智慧养老健康、有序发展。到助餐点吃饭的老人,可以“刷脸”买到热腾腾的饭菜。
【预防筛查】 为家庭上好“健康保险”
“政府组织的乳腺癌、宫颈癌‘两癌’筛查挽救了我的生命。妇联组织送温暖,解决了我的实际困难。我此刻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说起“两癌”筛查挽救了自己的家庭,41岁的李秋艳充满了感激。
李秋艳是建安区小召乡屯里村人,在“两癌”免费筛查中,被查出患有浸润性乳腺癌。
“刚知道这个消息时,我饭也吃不好,觉也睡不着,体重很快减到了几十斤。”李秋艳说,她在当地妇联组织的帮助下,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还获得了“农村贫困母亲‘两癌’救助专项基金”1万元。
“两筛”和“两癌”筛查是预防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关爱妇女、造福千万家庭的河南省重大民生工程。
近年来,市妇联牵头实施河南省提高妇女儿童健康保障水平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不断强化担当,广泛宣传发动,周密部署实施,切实提高了妇女儿童的健康保障水平。
【老旧小区改造】 让城市更美更宜居
移植行道树,安装新路灯,铺设沥青路,设立文化墙……从路面到墙面,从空中到地下,没有大拆大建,只有“微改造”。正是这些“微改造”,让曾经“疾病缠身”的老旧小区焕然一新。
冯庄街是许昌的一条背街小巷。以前,冯庄街路面破损严重、围墙残缺,居民行走不便。随着文明创建的深入推进,魏都区对冯庄街进行亮化、绿化,新铺了柏油路面,安装了照明路灯,增设了停车位,美化了墙面,使这条老街道焕然一新。
居民张清君感叹道:“这样的暖心工程,真是办到居民心坎上了。”
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质,既是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大举措,也是提升城市品位、建设宜居城市的内在要求。改造的是老旧小区,满足的是群众的新期待。
为了确保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工作顺利推进,我市积极做好顶层设计,成立了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的高规格老旧小区改造指挥部,研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并实行联席会议、专班例会等工作机制,专班推进,破解难题。
责任编辑: 连甲
附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