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街:曾有“金银库街”之称

2021-06-29 11:27:01  来源: 许昌报业传媒集团  作者: 张铮

我要分享:

摘要:

天平街两侧商铺林立。


天平街局部

扫描二维码 看精彩视频

核心提示

许昌历史悠久,有许多有特色的老街道。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痕迹,同时也具有“老许昌”的生活气息。

天平街这条长度仅约200米的街道,承载了不少“老许昌”的记忆。其曾是许昌老城区的制高点,天增仁、宏康两家钱庄也聚财于此,因此其还有“金银库街”之称。

时光飞逝,天平街虽然几经变迁,但留下了一段段老城记忆。

天平街取“天下太平”之意

提起天平街,很多“老许昌”都知道。6月23日,记者从“大十字街”(西大街与南大街交会处)一路向东,来到天平街。天平街两侧的标志性建筑就是工行许昌分行天平街支行和恒达都市花园。

天平街很短,只需要几分钟,人们就能从西到东走一遍。那么,天平街有怎样的来历呢?据《许昌市地名志》记载:明代的承恩街,到了清代改称道德坊街,清同治年间取“中间天平、天下太平”之意,将道德坊街西段改称天平街,民国初年按照方位将道德坊街东段改为东大街。

另外,花纱业同来公会设天平街路北,理事长靳子章与26家花行掌柜均属殷商富户,天增仁、宏康两家钱庄也聚财于此。

老街的魅力往往就在于它承载着过往,就如同一本好书,静静地“躺”在那儿,等着我们去翻阅。

如今,漫步于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天平街,人们似乎仍能听见钟楼里大钟敲响的声音。据许昌文史资料记载,天平街东口建穿心阁,西口建钟楼,顶悬大钟一口,敲打时声震四方,抗战时期被当作警报器。

“‘跑警报’这个词,对于现代人来说非常陌生,但对于经历过抗日战争的人,则有着刻骨铭心的痛苦记忆。”在天平街上居住的王军说,他家世代经商,他爷爷曾经给他讲过一段“跑警报”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天平街的大钟一响,不少人都会“跑警报”。王军的爷爷也曾经带着家人一路往南跑,最远的一次跑到现在的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村张街道办事处。

曾经天平街上店铺、商号的林林总总,街坊邻里的热闹寒暄,都在一轮又一轮城市改造中渐行渐远,甚至消失。

长期扮演“金融中心”的角色

短短的天平街,在许昌的历史上曾经长期扮演金融中心的角色。1886年,一个叫崔星斋的商人以2000块银元为资本,在天平街创立了通盛祥银号,主要经营许昌与上海之间的资金汇兑、小额放款业务,也代客商买卖人发、牛皮、羊毛、红麻、盐、布等。

虽然通盛祥银号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商业银行,但它是许昌金融业萌芽时期长出的第一棵幼苗。而生平已无据可考的商人崔星斋,也作为许昌金融界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被载入了许昌的金融史册。

随后,一家家钱庄、银号、当铺在天平街落户,许昌的金融界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艰难创业。1909年,福兴公银号在天平街成立;1913年,丰泰祥银号在天平街成立;1915年,中国银行许昌办事处在天平街成立,这是许昌历史上第一家新式银行;1928年,河南省农工银行许昌分行在天平街成立,这是我省唯一的地方官营金融机构。

1935年以前,许昌在国家财政部正式注册登记的钱庄、银号有宏康、福兴公、丰泰祥、福懋、隆合、济生、通盛祥、谦康、会元9家。

1937年以前,许昌的金融机构有90余家,对促进许昌与外埠的通商贸易,集聚民间资本,繁荣民族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使天平街、南大街、东大街一带成为许昌流金淌银的金融和商业中心。

1949年2月,中州农民银行许昌支行在天平街成立,同年5月改称中国人民银行,这标志着新中国国家银行在许昌正式诞生,也掀开了许昌金融业发展新的篇章。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日常生活早已与金融密不可分。回望旧城改造后的天平街,当年林立的银号、钱庄已经荡然无存。曾经在这里汇聚并流通四方的铜钱、银两、银元、法币、中储券和金元券,也和逝去的时光一起,被埋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百年老店保元堂也在这里

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厚重文化的城市,许昌出现过很多老字号。它们历经繁华与动荡,在滚滚向前的时代大潮中,或退出历史舞台,或愈加繁荣,生机盎然。

“百年老字号,药香溢九州。”在天平街上,就有一家百年老店——保元堂药店。时至今日,保元堂的牌子依然醒目。追寻保元堂的历史,颇能见证许昌药业的兴衰。

根据史料记载,保元堂药店始创于明末清初,开业掌柜是宋应星。1644年,他将药铺从禹州迁到了许州(今许昌市),并根据明代医药大师龚廷贤的经典著作《寿世保元》中的“保圣天之元和,济民众于仁寿”,定药铺字号为保元堂。

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7年),许昌县目吏滕之瑚为保元堂题匾。直到1948年,保元堂药店仍在许昌市天平街经营。

记者在《许昌文史资料》中,找到了一篇名为《许昌保元堂药店》的文章。文章中提到,民国时期保元堂药店在许昌私营药店中规模较大,从业人员6人。当时,该药店以经营眼药为主,兼售部分中药。眼药有紫金锭、清凉散、拨云散3种,广销许昌周边十几个县市,后来在此基础上扩大规模经营中药。

许昌解放前夕,保元堂药店开始在经营眼药的基础上经营中药。当时还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店掌柜赵玉甫得了眼疾,城里各大眼医都看过了,就是不见效。卖眼药的老板眼病治不好,有碍保元堂的生意。赵玉甫非常着急,后经人介绍请来邓庄乡医生徐世钦。

徐世钦根据赵玉甫的病情开了中药方。赵玉甫根本不相信徐世钦的药方,仍继续使用原来的眼药。几天后,赵玉甫病情加重了,在半信半疑下,服用了徐世钦开的药。没想到,他仅服用了两剂药,病情就大为好转。于是,他聘请徐世钦为保元堂药店的首位坐堂中医。从此,保元堂药店开始批量经营中药。

在解放许昌时,保元堂药店曾多次向解放军捐献紫金锭和其他药品。新中国成立后,西药短缺,传统中药在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方面起着巨大作用。保元堂药店实行公私合营,成立许昌医药公司,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眼下,许昌保元堂药业有限公司在许昌市区和各县(市、区)拥有众多连锁和直营门店。

在许昌,能保持历史原貌的老街道已经不多了。不过,我们如果揣着怀古的心态,去阅览几经变迁的街道,也能获得一份与众不同的感受。那些过往的岁月会从厚厚的历史烟尘中走来,静静地告诉人们许昌过往的动人历程。

责任编辑: 连甲

附件: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