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提升党史宣讲质效 推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

摘要:


党史中蕴含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辉煌成就的致胜密码,也蕴藏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强劲动力。党史宣讲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载体,深入开展党史宣讲,推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在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是党史部门应尽之责。

一、党史宣讲的实践探索

今年以来,市委党史研究室立足自身职能职责,服务配合党史学习教育,打造党史宣讲“桥头堡”,精心打好“宣讲队伍建立、宣讲内容开发、宣讲阵地拓展”三张牌,扎实开展党史宣讲进基层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助推全市党史学习教育提质增效。一是精选人员,打造宣讲队伍。市委党史研究室成立工作专班,采取个人自荐和单位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广泛筛选政治素质过硬、表达能力强、熟悉热爱党史工作的党史宣讲员20人,建立市县党史部门宣讲队伍,成员覆盖党史业务骨干、退休党史干部、党校党史专家、基层党史爱好者。其中,4名宣讲员入选河南地方党史宣讲团,1名宣讲员入选市委宣讲团。二是精耕内容,提升宣讲质量。反复遴选审核选题,以地方党史、革命精神、优良传统、辉煌成就、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等为内容,精心审慎确定宣讲选题22个。组织宣讲员认真撰写提纲,制作多媒体课件。召开宣讲备课会,集体试听宣讲员宣讲并提出意见建议,推动党史宣讲在内容、方式和技巧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同时,选派1名宣讲员在全市党史专题宣讲备课培训会上作示范宣讲,培训“百年红色故事”宣讲员。三是精心安排,拓宽宣讲范围。以党史“六进”活动为载体,制定印发通知,深入基层开展对象化、差异化、分众化的菜单式宣讲。深入市直机关、县区和乡(镇)、村(社区)等,面向党员、群众、宗教人士等各类群体,以带露珠、冒热气的群众语言讲述党史故事。截至目前,开展宣讲400余场,受众45万余人,效果显著,反响良好。

一堂堂“小而美”“小而精”的宣传教育课,在党员群众中掀起党史学习热潮,呈现出了好的特点和效果。一是充满“人情味”。宣讲员结合精神文明创建、“我为群众办实事”“万人助企联乡帮村”等活动,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与党员群众“手拉手”“面对面”“打成一片”,宣传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铸就的伟大精神,积极帮助党员群众解疑释惑,引导他们加深对党的理论和历史的理解和认识,切实增强了幸福感和获得感。二是带着“泥土味”。宣讲员更加注重梳理“红”资源背后的“土”故事,用通俗易懂、明明白白、直截了当的话讲好身边的党史故事,引导党员群众搞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让他们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三是更具“现代味”。宣讲员着眼当前社会大变革、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时代形势,充分吸收借鉴社会时尚、网络流行等多种元素,主动运用新媒体新手段,借助微信、短视频、网络教室等开展宣讲,使教育更具时代气息,让党员群众在生动形象、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中形成共识。

虽然开展党史宣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面临一些难点和问题,主要是宣讲内容感染力还不强、宣讲队伍专业性还不优、宣讲平台拓展运用还不多等,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二、提升党史宣讲质效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号召我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宣传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党史宣讲新的机遇,要创新路径,推动党史宣讲提质增效,更好服务党员群众。  

第一,转变工作指导方式,促进宣讲常态化。要强化责任意识,把抓思想、管教育作为从思想上政治上管理党员群众的政治要求,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加大领导力度,改进工作指导、抓好党史宣传教育。一是由“一阵风”式学习向“连续剧”式学习转变。不能把党史学习当成阶段性任务来看待,时间到、任务了。要坚持把确保党的绝对领导、保证各项建设的正确方向,作为党史学习的着眼点,把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作为党史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党史学习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党史宣讲工作的社会环境,在场地、设施、设备等方面给予保障,探索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不断形成党史宣讲工作良性循环。二是由业务工作向中心工作转变。党史宣讲工作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开展,自觉把党史宣讲的内容放在市委大盘子中统筹考虑。党史部门要主动围绕重要任务、重点工作,充分发挥部门优势,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研究好、宣传好,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为党史宣讲提供史料理论支撑,真正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三是由依靠单一力量向统筹外部资源转变。基层面广人多,要实现党史宣讲工作全覆盖,仅依靠党史部门的资源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充分挖掘党史部门之外的各种资源和力量,要科学统筹,借助外脑外力,构建面向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宣讲力量,创新不同形式、不同手段的宣讲方法,逐步建立长期活跃在党员群众身边的党史宣讲队伍,形成宣讲工作大格局。

第二,契合党员群众需求,提高宣讲亲和力。党史宣讲应该始终盯着人,主动走近党员群众、了解党员群众、服务党员群众,让党员群众来评判宣讲的成效。一要提升党员群众的参与度。打破宣讲者与被宣讲者之间的界限,鼓励党员群众参与到宣讲的全过程,了解党员群众的想法与需求,在宣讲的筹划、设计、准备、组织等环节认真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不仅让他们听的懂,更要让他们用得上,充分调动潜藏在党员群众内心的学习历史的自觉性。二要提升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宣讲者不仅要准确把握党员群众的现实思想和行为习惯,提供贴近党员群众实际的宣讲内容,还要对宣讲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知识宣传,要使宣传内容更有说服力。通过隐形的轻松愉快的宣讲让党员群众接受党的历史和最新理论成果,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矫正人生航向。三要提升党员群众的获得感。要围绕党员群众、关注党员群众、服务党员群众,积极为党员群众搭建学习平台,畅通交流互动渠道,深化学习内容,满足党员群众的历史新需求新期待,给党员群众以思想启迪和行为引领,培育党员群众对党的理论和党的建设事业的高度认同,让党员群众对党的理论和历史有亲切感、在宣讲中有获得感,并外化为自觉行为。

第三,搭建宣讲平台载体,增强宣讲系统性。党史宣讲的常态化开展,需要搭建系统性、稳定性的宣讲平台载体,满足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的宣讲需求。做到党员群众在哪里,宣讲阵地就要建设到哪里。一是要善用现有平台。注重整合各类资源,突出党史学习教育主线,借助市委基层理论宣讲渠道、各级大讲堂和党群服务中心等宣讲工作主阵地,适应党史宣讲工作互动化、分众化、通俗化要求,努力在社区、小区、企业等搭建党史宣讲体系与阵地,确保党史宣讲全领域全覆盖。二是要打造网络平台。要跟上网络时代的节奏,深入研究党员群众的思想行为特点,针对当前快生活节奏、时间碎片化的特点,选择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简化程序、专注热点,打造与党员群众需求相匹配的一流党史宣讲网络作品,以碎片化的信息实现对党员群众的连续熏陶和感染。三是要共享平台资源。在全媒体视域下,只有坚持融合与共享的原则,才能实现党史宣讲效果的最大化。要努力形成上下贯通、统分结合、互联互动、信息共享的一体化党史宣讲平台,整合各个领域的宣讲资源,实现成果共享、人才共育、信息互联、资源互通,为党员群众提供集约、高效的宣讲服务。

第四,打造宣传骨干队伍,锤炼宣讲硬本领。宣讲效果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宣讲员宣讲能力的高低,必须要在提高宣讲队伍素质上下功夫。一是做强专业宣讲队伍。有效整合党校、社科、党史、地方志、红色场馆和理论宣讲团等部门力量,充实党史宣讲队伍,常态化面向机关、企业和社区开展宣讲服务,提升党史宣讲的理论性和专业性。二是打造百姓宣讲队伍。要注重发挥基层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对上邀请、基层推荐、分类遴选等方式,从党员干部、创业青年、五老人员、基层组织负责人、农村乡贤等不同职业和群体中选聘百姓宣讲员,实现对象化、互动化、分众化的宣讲。三是抓好学习实践帮带。宣讲者的认知是肤浅的,宣讲必然是空洞的,宣讲员要做到“给人一碗水,自己先有一桶水”,做到在“真学真懂真信”上要先行一步。实践是提高宣讲能力的最佳途径。要利用集中培训、示教示范和集中备课试讲等时机,采取模拟教学、“老宣讲”传帮带、经验交流等办法,不断提高宣讲技能。

(作者系中共许昌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责任编辑: 龚政明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