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发展“三部曲” 东街武术完成“蝶变”

2022-04-02 00:30:16  来源: 许昌晨报  作者: 毛迎

我要分享:

摘要:

核心提示:2019年,许昌市东街武术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20年12月24日晚,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藏着的武林》第四集《困·面壁突破》,其中一段讲述的是许昌东街武术传承和发展的故事。

今年3月12日,在市区东街武术馆,多名东街老拳师见证了许昌武术界的一件盛事、喜事:《东街武术拳械精要》许昌市新书发布会举行。

从成功申遗到央视纪录片播出再到新书出版,东街武术完成了“三部曲”式的蝶变,不断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文武双修,多位传承人学有所成

60岁的马建是马书斌的侄子,也是东街武术第五代主要传承人。3月20日,记者联系上马建后,得知他远在重庆。“我虽然不在东街,但东街是我的根,东街武术是我毕生坚守的信念。这几年,我一直努力把东街武术推广到大西南。”马建说。

马建的网名是“传武人”。传承东街武术的信念已经融入他的骨子里。

马书斌说,侄子马建多年来非常注重培养能输送到高校的许昌武术人才。他的很多弟子拥有高学历,还有一些弟子成为部分高校的专业武术教练。

马建自幼生活在东街地区,受到浓郁武术氛围的熏陶,从小跟随父亲、武术名师马书正习武,多次在各类比赛中获奖。1996年,34岁的马建在武术道路上已成绩斐然,他认为培养文武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武术教学应走的道路。在许昌体委的大力支持下,他创办马建武术馆并出任馆长,踏上了武术教学新的征程。

20多年来,马建的悉心培养结出累累硕果,东街武术的第六代传承人中有民族传统体育学(武术)博士1人、硕士5人、本科毕业生20余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弟子有: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陈振勇,许昌学院副教授刘旭东,重庆工商大学讲师、在读博士生黄龙,信阳师范学院讲师罗杰,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助教、在读博士生郭威等。

马建的儿子马钊是东街武术第六代主要传承人,他从小就习练查拳、洪拳、武子梅花拳、心意拳、中国式摔跤等,进步非常快。拥有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的他目前担任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正在努力通过传授传统武术,让孩子们有机会进入更高的专业学院深造。

马建的弟子陈振勇则是成都体育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武林研究》《四川体育科学》编委。

“东街武术传承百年,在许昌以及河南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今,东街武术在西南地区生根发芽,经过第六代传承人陈振勇、马钊、黄龙、郭威等人的努力,在西南地区培养出了大批传承人。弘扬传统武术要靠一代又一代人用心去做,这样传统文化的精华才能更好地滋养更多的人。”马建说。

央视聚焦东街武术,赞其找到了“破局”之路

2019年,许昌东街武术入选许昌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马书斌、马建、郭绍辉、马建明、陈振勇、许辉入选《许昌东街武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2020年12月24日晚,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藏着的武林》第四集《困·面壁突破》,其中一段讲述的是许昌东街武术传承和发展的故事。

许昌东街武术始于19世纪末,集合了查拳、武子梅花拳、洪拳等优秀拳法。在央视播出的纪录片中,有一段镜头讲述了许昌东街武术传承人马建父子远赴重庆,找到了一条民间武术传承破局之路的故事。在节目中,马建展示了查拳,还讲述了近年来自己为传承传统武术所做的不懈努力。

《藏着的武林》由CCTV9频道摄制组团队历时3年拍摄而成,行程数万公里,寻访了上百名传统武术拳师,冷静、理性、科学地解读中国传统武术的历史源流和真实面目,为观众解密一个藏于民间却鲜为外人所知的中国传统武术世界。该片播出以后,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我们传统武术人,要先有饭吃。”马建认为,先把温饱问题解决,传统武术人才能更好地传承武术。如今,马建的儿子马钊虽然在重庆工作,却一直致力于东街武术的传承和发展。他带队参加2017年全国中学生武术比赛,获团体第一名;在2019年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联赛武术赛上获两枚金牌。马钊培养的武术特长生考入985、211大学10余人。

在马建看来,传统武术需要更高学历的人参与并发扬光大,传统武术也只有走职业化道路,不断提高从业者的文化素质和武学修为,才能打破目前的传承困境。

几代人的心血集纳成书,东街武术生生不息

3月12日,在市区东街武术馆,多名东街老拳师见证了许昌武术界的一件盛事、喜事:《东街武术拳械精要》许昌市新书发布会举行。

许昌东街武术开枝散叶,生生不息,呈现出“技法多样、手法灵活、注重功力、拳跤一体、武医结合”的鲜明特色。《东街武术拳械精要》这本20万字的武术书籍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凝聚着几代东街武术人的心血。作者是许昌3名“80后”武术专业硕士研究生:马钊、黄龙、郭威,还有“70后”博士生导师、教授陈振勇。

“从申遗成功到央视纪录片播出再到新书出版,可以说东街武术完成了‘三部曲’式的蝶变。”马建说,《东街武术拳械精要》不仅对许昌东街武术进行了溯源,而且秉持传承、开放的理念,写出了其武术核心技艺与技法特点,让更多人通过这本书对许昌东街武术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如今,在马建等人的不懈努力下,东街武术已经走出许昌,在重庆、成都等地推广开来。

马建去重庆之前,选定郭绍辉(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为武馆接班人,改“马建武馆”为“许昌东街武术馆”。许昌东街武术馆发展至今,仍坚持邀请老一辈的东街武术传承人来馆指导武术教学,将东街武术在许昌本土发扬光大。东街武术传承百年,在许昌有口皆碑,在市区的一些广场、游园,经常可以看到武术爱好者习练洪拳、武子梅花拳、查拳的矫健身姿。

3月26日15时许,在许昌市烈士陵园东侧的小广场上,许昌洪拳武术名师、东街武术第四代传承人朱欣正在指导几名孩子练武术。83岁的朱欣精神矍铄,70余年的武术生涯中,他一直保持对武术的热爱,拳不离手。

“我在这个小广场上传授武术已经十几年了,带出的徒弟又收了徒弟。武术是国之瑰宝,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坚持传授武术,把这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传承下去。”朱欣说。 

责任编辑: 龚政明

附件: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