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欢马叫》创作背后的故事

2022-04-09 00:05:00  来源: 许昌晨报  作者:

我要分享:

摘要:

《人欢马叫》戏曲演出剧照 资料图片

《人欢马叫》戏曲电影剧照 资料图片

□ 记者 冯子建

核心提示:20世纪60年代,许昌戏剧创作、演出取得杰出成绩,如刘锡年、李树修创作的大型现代戏《人欢马叫》。该剧由河南省豫剧院与许昌专区豫剧二团联合排演,于1965年参加中南区戏剧观摩演出,被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电影,在全国各地公演,不仅为“戏曲之乡”赢得美誉,也使许昌现代戏编排、演出,乃至河南豫剧叫响全国,对推动河南戏剧乃至全国戏剧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人欢马叫》一剧是如何创作的?有哪些演员参与排演?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人欢马叫》背后的故事。

司堂村模范饲养员的事迹成为创作素材

1964年初,生产形势逐渐好转,文艺创作迎来“黄金期”,河南省文艺界掀起了编排现代戏的高潮。

据《许昌文史资料记载》,1964年3月,许昌地委宣传部部长刘肃正指示编剧刘锡年、李树修,速到建安区司堂村驻村体验生活,要求以该村荣获“省劳动模范”称号的饲养员司乾坤的先进事迹为题材,创作一部反映社会主义农村新气象的现代戏。

刘锡年、李树修两人经过驻村生活,写出了剧本《吴广兴》,并交由许昌专区豫剧二团排演。

“许昌专区豫剧二团接受排演任务后,很快把该剧搬上舞台。”中国戏曲文学学会会员、剧作家马炎心说。

为了进一步打造戏剧精品,按照要求,《吴广兴》一剧的编剧、导演、演员等先后来到贺庄、黄庄等地,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经过深入体验生活,编剧将剧本改为《人欢马叫》,制订排演计划,刘德言、刘锡年任导演,袁世安、黄河作曲,柯仲齐任美工,剧中人物由乔俊明饰吴广兴、马景霞饰吴大娘、任宏恩饰刘自得、王亚平饰刘爱勤等。许昌专区豫剧二团排演后,《人欢马叫》让观众十分满意。

6月21日,《人欢马叫》参加了在郑州举行的河南省现代戏会演,一炮打响,各大媒体纷纷发表评论文章,盛赞该剧“充满浓厚的农村泥土气息”。

“当时,省委领导打算把该剧作为河南省优秀剧目之一进行加工,今后参加中南区现代戏会演。”马炎心说,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经过对全省现代戏会演剧目的评审,许昌专区豫剧二团排演的《人欢马叫》一剧成功入选,并要求该剧由河南省豫剧院与许昌专区豫剧二团联合排演。

1965年5月10日,《人欢马叫》联合演出团成立,袁芝亭任书记、王善朴任团长、常香玉为艺术顾问,并对剧种主要角色进行调整,王善朴饰吴广兴、常香玉饰吴大娘、张福生饰吴队长、任宏恩饰刘自得、魏云饰刘爱勤等,排演场地为河南饭店。

参加中南区现代戏会演,轰动羊城

河南省戏曲学会会员李宗南曾经撰文《<人欢马叫>成名之路回顾》,回忆该剧在广州演出的盛况。1965年6月25日,《人欢马叫》演职人员乘坐15次特快列车,于次日下午抵达广州,住进白云山下河镇梅花园解放军第四招待所。

7月1日,中南区戏曲会演在广州开幕。参加此次戏曲观摩演出的有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等7个代表团。

马炎心介绍,此次戏曲会演分为7轮进行,《人欢马叫》在第一轮演出。当晚,由于《人欢马叫》联合排演阵容强大,实力雄厚,演员演技娴熟,配合默契,演出很成功。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对饰演吴大娘的常香玉的优美唱腔和表演技巧,对王善朴塑造的一心为公的社会主义新农民的形象赞不绝口,号召青年演员学习老艺术家的高超演技和高尚艺德。

《人欢马叫》首演的极大成功,引得《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媒体纷纷发表评论文章,盛赞该剧的成功演出,并一致认为“任宏恩把刘自得这个人物演活、演绝了”。

“当时,《河南日报》也刊发了随团记者张一弓撰写的《<人欢马叫>在羊城》,报道了该剧在羊城的演出盛况。”马炎心说,当时,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孙静为了争取《人欢马叫》的拍摄权,及时从羊城返回西安。随后,西北局向中南局发了公函,要求西安电影制片厂承担将该剧拍摄成戏曲电影的重任。

1965年8月18日,中南区戏剧观摩会演落下帷幕。9月22日,《人欢马叫》演职人员进入西安电影制片厂。为了答谢西安人民,9月26日,《人欢马叫》在西安市人民大厦礼堂进行了3场公演,场场爆满。10月1日,该剧在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

“西安电影制片厂把《人欢马叫》舞台剧本改编为电影剧本。”马炎心说,现代戏室内景必须真实,牲口槽、水桶、鸡圈等都是从附近农村租赁来的,其中,刘自得磨面一场戏,就是用真牲口拉磨、磨面的。

经过3个月的紧张拍摄,12月24日,《人欢马叫》戏曲电影杀青,电影在西安人民大厦礼堂公演3天。

赴京会演两个多月70余场

马炎心介绍,中南区戏剧会演后,中南局将会演中的优秀剧目报送北京进行会演,包括许昌的豫剧《人欢马叫》《斗书场》,周口的曲剧《游乡》,商丘的越调《扒瓜园》,这三个短戏组合一起进京汇演。

1966年1月8日,天寒地冻。《人欢马叫》演职人员奉命乘坐36次特快列车,于次日早上抵达北京,开始在京的汇报演出。

《许昌文史资料》记载,《人欢马叫》首先在北京吉祥剧院公演5场,然后轮流向国家各部委开展慰问演出,每个单位演出一场。“首场公演一炮打响,轰动京城,中央广播电台全程录音,面向全国进行广播。”马炎心说。

2月8日,《人欢马叫》演职人员在袁书记、王团长的带领下来到人民大会堂。进入宴会厅后,大家按照次序站在事先摆放好的台阶上面。不一会儿,周总理等人来到宴会厅接见演职人员。周总理来到常香玉面前,紧紧地握住常香玉的手,夸赞她演得好,并与全体演职人员合影留念。

后来,周总理接见《人欢马叫》演职人员的照片,赠送给了每位演职人员,作为此次进京演出的珍贵“礼品”。

2月23日,《人欢马叫》在外交部演出之后,外交部领导要求演职人员集体乘坐试飞的直升机。飞机在北京上空飞行40分钟后,在机场平稳降落。

《人欢马叫》在京演出历时77天,演出70多场次。圆满完成进京汇报演出后,全体演职人员于3月25日乘坐13次特快列车胜利返回河南。不久,《人欢马叫》戏曲电影开始在全国公演。

后来,许昌地委借助现代戏进京演出的契机,于1966年3月举办了“中南现代戏会演剧目”学习班,有《补锅》《打铜锣》《扒瓜园》《斗书场》《借牛》《一袋麦种》《游乡》《传枪》8个剧目。“许昌所属县、区剧团必须派出演员学习,并进行公演、评比。”马炎心说,这一有力举措,对推动许昌地区现代戏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4月初,西安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等国内几大电影制片厂纷纷来到许昌,洽谈《斗书场》《千里金提》《借牛》《火烧东公司》等戏曲电影的拍摄工作。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戏曲电影未拍摄,成为一大憾事。 

责任编辑: 龚政明

附件: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