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我市印发《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工作方案》

多措并举 克难攻坚 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步伐

本报记者 武芳

7月18日,许昌体育会展中心项目工地,大型机械正在进行建材吊装。该项目的实施是我市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的重要举措,旨在打造一个国际化的地标性体育建筑。项目全面建成后,将有效带动经济增长、提升城市形象。 本报记者 乔利峰 摄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是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的有力抓手,也是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

近日,我市印发《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到2025年,许昌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许昌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探索任务全面完成。郑许一体化深入推进,郑汴许“黄金三角”全面成型。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乡村宜居宜业环境明显改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新时代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需要从战略高度把握和处理工农城乡关系,以更广阔的视野协同整体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方案》提出,推进空间规划一体化,构建“一带四轴、一主一副、三极、多点”的市域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编制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推进城市北进东拓。

《方案》还提出,聚焦提升首位度,推动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辐射和服务全市域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统筹优化中心城区五区空间格局、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双创”宜居示范区、郑许市域铁路沿线、忠武路沿线、许东新城等重大片区开发建设。推进中心城区与长葛市同城化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心城区。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将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批竞争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深化县域放权赋能改革,推动县域发展要素配置更加高效、内生动力充分激发、质量效益全面提升。推动禹州市、长葛市在全国百强县(市)中争先进位,提高襄城县、鄢陵县县域发展能级。

全面融入郑州都市圈建设

融入郑州都市圈建设,许昌不仅可以共享都市圈建设的各种红利,而且有利于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构造有许昌特色的产业体系。

《方案》提出,以跨市域线性交通工程为先导,强化重大交通廊道支撑作用,推动许昌与郑州主城区、航空港区的高效通勤。加快建设河南豫中陆路口岸综合物流港等大型综合物流园区,实施贾鲁河航运工程等水运项目,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和智慧物流建设,打造郑州现代国际物流(许昌)副中心。加快实施沙陀湖调蓄工程,提高区域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能力。

此外,《方案》还提出,高质量建设许港产业带,打造郑州都市圈先进制造业核心集聚区。深入推进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智能电力装备制造基地,推动硅碳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产业集群向千亿级规模迈进,争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建设许昌国家高新区,主动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塑造区域创新发展格局。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方案》指出,严格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定期开展数据筛查预警,及时识别有返贫致贫风险的群众,纳入监测帮扶范围。持续落实“帮扶日”“双十”工作法,用好联乡帮村等工作力量,对易返贫致贫户因人因户及时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实现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动态清零。

稳步加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谋划一批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项目,培育壮大一批帮扶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

与此同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定期开展“回头看”。落实各项帮扶措施,促进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广泛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消费帮扶。做好“防贫保”实施、推广、监督和管理,提升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抵御风险能力。

“2023年是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的关键之年。我们将持续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紧盯监测对象识别、分类精准帮扶、风险稳定消除三个环节,开展常态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紧盯兴产业、促就业两项任务,激发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紧盯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个关键,稳定完善各项帮扶政策,努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全面振兴见实效。”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燕说。

大力发展乡村产业

产业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

《方案》提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机装备提升,加大良种技术攻关和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力度,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 674 万亩以上,粮食产能稳定在 56 亿斤以上。加快优质专用小麦组织化标准化生产。打造许昌优质粮食品牌。构建现代养殖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

《方案》提出,以花木、蔬菜、中药材、烟叶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调整结构、优化品种、提升品质,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中原花木交易市场。发展万亩国家级蔬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推动形成以禹州为核心的“华夏药都”优势产业布局。打造许昌烟叶“金色产业带”。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3 个以上,力争绿色食品标志许可稳定在 60 个以上,争创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 35 个以上。

《方案》明确要求,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78%以上。围绕十大特色产业,培育50个以上年产值超 5000 万元、10 个以上年产值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形成粮食、生猪、蜂产品、中药材等价值超 50 亿元的全产业链。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市农业农村局围绕《方案》提出的目标要求,组建产业融合发展工作专班,集中力量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坚持项目为王,持续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延链补链,丰富产业业态。培育农业主体,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提高联农带农能力,带动群众增收。加强服务保障,持续开展银企对接、校企对接等活动,出台扶持政策,加大对涉农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为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提供有力支撑。”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水根说。

加快推进乡村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这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意义。

《方案》指出,科学编制乡村规划,集中打造一批乡村规划样板,分类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完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推进城乡客运服务一体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数商兴农”工程、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工程和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积极开展“四美乡村”“美丽小镇”“五美庭院”建设,打造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新样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活力来自于深化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持续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进行资源资产联合,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推进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优化农业农村投融资环境,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引导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在乡创业、入乡创业。

“今年以来,市乡村建设行动专项小组办公室加强工作统筹,牵头制定了乡村建设工作台账和任务清单、市直单位支持襄城县创建乡村建设示范县工作方案和台账,建立月调度机制,有序推进乡村建设重点任务落实。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挥专项小组办公室牵头抓总作用,以襄城县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县创建为牵引,统筹15个重点任务专班,协同推动乡村建设重点任务落实,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董传斌说。

责任编辑: 龚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