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顿饺子是件很隆重的事

2023-12-22 16:25:02  来源: 许昌晨报  作者: 张铮

我要分享:

摘要: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冬至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北方人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回首往昔,在寻常百姓家,吃饺子曾经是很隆重的事情,因此冬至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气。

冬至还是一个气候冷暖标志性节气,这天我们称为“交九”。“交九”以后,中原一带的人们才认为真正进入寒冷季节。

那么,冬至的由来有啥传说?我们有关冬至的温暖记忆都有哪些?12月20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溯源 这一天白昼最短

当日上午,记者在魏都区文峰街道办事处河西社区看到,志愿者正在包饺子。

“冬至到了,我们想邀请环卫工人来社区一同吃饺子、过冬至,在寒冬为环卫工人送去一份关怀和温暖。”河西社区的志愿者一边忙碌,一边说。

有关冬至的史书记载都有哪些?《尚书·洛诰》记载:树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长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长一丈三尺五寸。

这是史料关于冬至最早的记载。而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也被选定为汉武帝登泰山封禅的良辰吉日。《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皇帝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称之为“冬至郊天”。百官除了向皇帝呈递贺表外,相互之间还要拜访、庆贺。而在民间,老百姓要在祭祖之后,拜跪父母、尊长,举行家庭聚会。

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冬至不光是北半球一年中最冷时段的开始,也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采访中,市区一中学地理老师张文超告诉记者,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距离北半球最远,之后太阳直射点又向北回归线移动。太阳直射在地球下半部分,北半球被照射面积减少,地球自转速度不变,走过被照射面积的时间也就减少了,所以冬至这天白天时间最短。

此时人们常常感叹白天太短,天黑太快。诗圣杜甫就发出了“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的感慨。

微信图片_20231222155703.jpg

在魏都区文峰街道办事处河西社区,志愿者在包饺子。本报记者 张铮 摄

民俗 吃顿饺子过冬至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首冬季九九歌熟悉吗?冬至将带我们进入“数九”时节。冬至这天,全家人吃上一顿热乎乎、香喷喷的饺子,曾经是多少上年龄的人关于童年的温暖记忆。

冬至为何要吃饺子呢?

饺子原称“娇耳”,相传是医圣张仲景发明的。当时,张仲景看到很多饥寒交迫的穷苦百姓,耳朵都冻烂了,他决心救治他们。回到家后,他叫弟子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其药名为“祛寒娇耳汤”。人们服下该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制作过年的食物。人们称这种食物为“娇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大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治愈病人。

“记得小时候,一到冬天,我和家人就既想过冬至又怕过冬至。”70 多岁的市民赵豫琛告诉记者,“想过冬至”是因为那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之后白天开始逐渐变长,预示离春节、春天更近了。

那为什么又“怕过冬至”?赵豫琛解释,冬至一到,数九寒天就跟着来了,天气越来越冷,大家都捂得严严实实,行动起来非常不方便。

赵豫琛来说,他儿时最大的乐趣是冬至吃上一顿饺子。他记得饺子馅儿是父亲用夏天在院子里种的大南瓜加点儿肉做成的。饺子煮好之后,父亲把盛放腌菜的坛子打开,夹出来一些腌菜放在碗里。吃饺子时就着腌菜,别提多美味了。

“赶上冬至下雪,还能堆雪人、打雪仗。虽然冷,有时候还是很惬意的。”赵豫琛笑着说。

包饺子。本报记者 李翊飒 摄

冬趣 感受岁末的诗意与温情

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是极为特别的一个。

随着繁花凋零,一年走到了终点,四季即将开始新的一轮回转。

几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也寄托了中国人最长的思念。

唐朝的冬至跟今天的除夕一样隆重。冬至,百官放假,家人团圆,人们穿上新衣服,互赠礼物,互道吉祥。唐代诗人白居易因为公事在邯郸出差,不能回家,作诗一首,以寄相思:“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在冬至的夜里,无法回家团圆,他十分思念家中亲人,久久无法入睡。

宋代朱淑真曾经写过一首诗《冬至》:“冬至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虽在年尾,却并非意味着结束,而是象征着新的开始。万物在蛰伏,孕育着春天的希望和生机。


编辑:李翊飒 刘靖雯   校对:李翊飒

责编:李 炎        终审:任慧超

附件: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