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时代,奏响昂扬主旋律!
启航新征程,坚定精神强力量!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023年金秋十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首次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回首既往,近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自觉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力量、奏响时代的最强音。
展望未来,许昌将继续坚持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到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更好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意气风发踏上追梦征程,奋力开创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以学铸魂
——筑牢思想根基
2023年11月20日,许昌市委党校。
在这里举行的市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第二期读书班专题党课开宗明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严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必须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奋力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许昌实践推向前进。
这是一次高质量的“思想充电”,旨在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坚定不移推动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许昌落地落实,既是一次全面系统的理论学习,又是一次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
在为期4天的读书班上,第二批主题教育单位党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等“关键少数”,通过专题党课、专题辅导、自学研读和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了更全面、系统、深刻的理解。
迈入新时代,全市上下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党史学习教育,建立健全党委(党组)会议“第一议题”、中心组学习、理论学习先进典型选树推介等制度机制,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如何把“大道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家常话”,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市在具体实践中给出了答案——
市领导带头深入基层开展理论宣讲,同时,组建市、县两级宣讲团成员,以更高的政治标准、更饱满的政治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宣讲工作中……
市、县两级“百姓宣讲团”则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阵地,陆续开展大众化、分众化、网络化、互动化宣讲……
鲜活生动的语言、准确翔实的数据、典型具体的事例、身边发生的变化……从机关到基层,从企业到校园,从城市到乡村,宣讲报告会一场接一场,在全市全面铺开,更多的人通过网络直播方式收听、收看……
仅2023年,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和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全市共举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5次,围绕主题教育专题研讨7次、举办读书班2次,不断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同时,积极推动各级党委(党组)落实“第一议题”、巡听旁听等工作制度,命名全市第一批学习示范点、示范班各5个,促进学习成果吸收转化。
市委宣讲团、百姓宣讲团、“10部门10支宣讲小纵队”等宣讲队伍广泛开展理论宣讲,共计3600余场。推出党课微视频,利用农村(社区)公益电影放映、新时代“新时代之声”智慧云广播系统等,真正实现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此外,还建设“许昌智库”试点14个,创办并编印《许昌智库专报》6期,出版重点研究课题汇编《实践出真知》,不断推出有深度、有价值、可应用的研究成果。
紧扣主题
——讲好许昌故事
艾草变成“黄金叶”——禹州市花石镇冯家门村注册成立“禹州市艾嘉艾制品有限公司”,利用200亩闲置坡地,带动全村150多户发展艾草种植,并建成艾制品加工厂,生产艾绒条、足浴包、艾枕、电辅热艾灸垫、电辅热方坐垫、艾灸宝等20多种艾制品,让10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小蜜蜂“酿”出大产业——岗李村依靠发展蜂产业,带动85%的农户从事蜂产品和蜂机具的生产和销售,培育规模以上的蜂产品企业7家,其中上亿元的蜂产品企业2家,产业年产值10亿元;
“方寸地”开出“致富花”——建安区五女店镇大二郎庙村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积极引导村民利用房前屋后、废旧厂院的空地进行种植养殖和发展农家乐产业,绘就出一幅乡村宜业宜居的美好画卷;
……
一篇篇报道关注许昌,一个个话筒对准许昌,一组组镜头聚焦许昌……用情讲好许昌故事,用力奏响许昌强音,用心展示许昌形象。
近年来,我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组织开展“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十大主题宣传、“新时代新征程争出彩”十大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新时代新征程新风貌”十大群众文化活动,统筹谋划和组织了“砥砺奋进的五年”“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我和我的祖国”“走进我们的小康生活”等一批重大主题宣传,多角度多层次反映我市近年来改革发展成就,主题报道浓墨重彩、主流舆论不断壮大。
——筑牢“主阵地”。打造“线下+线上”全媒体矩阵,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筑牢新闻舆论“主阵地”,抢占新闻舆论“制高点”。建强融媒体中心,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站、“两微一端”等媒体形态广泛宣传,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弘扬“主旋律”。把准“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政策方针,不仅准确发出党委、政府相关政策的声音,还坚持讲好老百姓身边的精彩故事。
——掌握“主动权”。坚持“正面宣传+舆论监督”原则,以正面宣传为主,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掌握“主动权”,切实加强全市网络阵地管理,完善舆情风险评估、监测报送、会商研判、联动处置机制,确保全市网络舆情态势平稳。
……
中心工作布局到哪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就及时跟进到哪里、主动服务到哪里,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让主旋律更高昂、正能量更强劲。2023年,市直新闻媒体发稿5700余篇(条)、各县级融媒体中心发稿6600余篇(条),为我市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营造了浓厚氛围。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借平台、多维度发力提升对外宣传影响力,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先后专题报道了我市在营商环境、脱贫攻坚、转型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在报纸、电视等传统平台上实现了大声量,还在互联网平台上获得了大流量。
文明创建
——汇聚向善力量
在许昌街头,有一群头发花白、佩戴胸牌的老年人常年奔走在大街小巷,行走在城市“管理”一线。他们都是离退休老干部,平均年龄超过70岁,经常风里来雨里去,为城市管理工作建言献策、发挥余热。他们来自许昌市老干部城市管理督导团,无编无酬、无私奉献、
认真负责……26年如一日,守护着城市的美丽、整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没有轰轰烈烈,但至真至诚;没有惊天动地,但润物无声。
在许昌市区解放路与新兴路交会处,一家不到10平方米的理发店顾客盈门。为顾客洗头、剪发、吹风,80多岁的蔡瑞云精神矍铄,手艺娴熟。20多年来,这个理发店坚持2元理发,真情不变。为啥一直不涨价?蔡瑞云说:“开店是为了给大家带来方便,赚钱不是我的目的。”
“最美”是许昌大地一道绚丽的风景。
“最美军嫂”吴新芬无怨无悔承担家庭重担,“最美托举哥”赵笑功托举坠窗男童浙江扬美名,“最美女儿”张文亚捐肝救母感天动地……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激荡万千心灵。
从“创建文明城市”到“建设城市文明”,全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培育城市之德,提升城市文明,营造市民文明有礼、人际关系和谐、公共秩序井然的浓厚氛围。
筑牢信念之基——突出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把创建工作植根于文明新风的培育中、融入城市的血液里,大力弘扬以“诚信、包容、开放、创新”为核心的许昌精神,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打造好人之城——深入开展“诚信许昌、善孝莲城”评选活动,每年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事迹巡演等活动120多场,直接受众近4万人,通过深入挖掘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典型,让典型变得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同时完善褒扬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好人有好报”的关心、激励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好人、学习好人、善待好人的价值取向和良好氛围。
目前,全市涌现出“时代楷模”1人、“最美奋斗者”2人、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4人、河南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8人、“中国好人”57人,逾3000个民间爱心志愿组织活跃城乡,注册志愿者超过60万人,构成令人赞叹的“许昌现象”,叠加起一座文明城市的新高度。
好人群体层出不穷,善行义举蔚然成风,在许昌,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为民惠民
——繁荣文化事业
从大禹文化、汉魏文化,到钧瓷文化、戏曲文化,再到花木文化、水文化……我市的文化何其丰富多样,囊括了人文,涵盖了地理,孕育了民俗,彰显了城市魅力。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明确提出了“打造文化强市”的发展目标,大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文化基础设施完善、文化服务供给优良、文化服务保障有力、文化体制机制健全的发展格局。
漫步许昌市区,你会发现享有地标之誉的建筑都与文化相关。近年来,我市相继建成了市群众艺术馆、许都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广电大厦、报业大厦、塔文化博物馆等一批大型文化场馆,实现了文化场馆建设的跨越式发展,走在了全省各地市前列。
不仅如此,我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文艺精品创作等方面也迈出了铿锵脚步——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为继郑州市、洛阳市、济源市后,全省第四个被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省辖市,受到文旅部、财政部奖励资助800万元。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举办农村公益数字电影放映工程、“舞台艺术送农民”、“百城万场”广场文化活动、“春满中原”双节文化活动、中原文化大舞台、三国文化周等系列文化活动。我市还结合群众文化活动需求,筹划举办了“魅力许昌·相约周六——古都新韵艺术秀”大型广场文化活动。据统计,全市每年开展各类大型广场文化演出230余场、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3500多场、农村电影放映25380场、“周末百姓剧场”演出50场,送文化下乡、进社区10多次,送戏曲进校园演出200余场,受益群众超过500万人次。
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遍地开花:全市建有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1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3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759个、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2310个,实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的全覆盖,打造以智慧阅读空间为主体的中心城区“15分钟阅读圈”,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不断加强文艺精品创作:近5年共有1部作品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1部作品荣获鲁迅文学奖,1人荣获中国摄影金像奖,10多部作品入选中国文联、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在省辖市中荣获国家级文艺奖项数量第一。
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肩负使命,意气风发、昂首前行,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为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许昌实践提供有力思想支撑、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编辑:王辉 吕科 校对:孙辉
责编:贾同岭 终审:黄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