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弘扬大别山精神 奋力为党育才献策

原标题:弘扬大别山精神 奋力为党育才献策

一座山峰,红旗屹立、火种不熄,书写了“28年红旗不倒”的历史奇迹;一种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鼓舞着一代代人为美好生活接续奋进。

横跨鄂豫皖三省的大别山,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种精神力量。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凝结的是大别山军民对党忠诚、威武不屈、坚忍不拔的精神。党领导人民在鄂豫皖苏区根据地英勇斗争的英雄事迹,犹如一座巍峨的丰碑,永远镌刻在中国革命历史的画卷上。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大别山精神薪火相传,已深深融入共产党人的血脉之中,是新时代开展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

2013年9月,河南大别山干部学院在信阳革命老区应运而生,肩负起弘扬大别山精神、开展党性教育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10年来,学院用好用活大别山丰富厚重的红色资源,以高质量开展党性教育为根本,凝心铸魂、育才献策,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2022年10月,学院顺利通过中央组织部党性教育干部学院办学质量评估,进入全国72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目录。

牢记殷殷嘱托,始终把为党育才献策作为不变初心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重视干部教育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由弱到强、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成长密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将其作为事关全局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学院更加注重干部教育培训,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奋力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大别山是党的干部教育的重要摇篮。1930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在给鄂豫皖边界特委“关于形势任务、策略路线和群众工作问题”的指示信中指出,“开办红军干部学校”是扩大红军的主要方法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列宁高级学校在河南省光山县郭家河(今属河南省新县)创办,成为中国共产党较早专门培养地方干部的学校之一。抗日战争时期,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党和民主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干部教育第一”方针,先后创办鄂豫边区党校、洪山公学、行政干部学校等干部培训学校。解放战争时期,江汉公学、中原军政大学、桐柏学院等干部培训学校相继建立,为中原解放区培养了大量干部和人才。回顾历史,党在大别山革命斗争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建立了大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书写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干部教育史上的精彩篇章。进入新时代,河南大别山干部学院秉承光荣传统,用大别山精神锤炼党员干部坚强党性,正在持续探索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新路径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坚持姓党根本原则是立院之本。干部学院是教育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阵地。对干部学院而言,“姓党”是根本属性、根本原则,必须坚持高扬党的旗帜,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提高站位、精准定位,努力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初心。建院以来,学院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放在首位,做到一切教学、科研、办学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在办学定位上,胸怀“国之大者”、党之大计,坚持理论武装与党性修养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红色资源与教育培训需求相结合,走特色办学之路,自觉服务好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服从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是学院的使命追求。学院持续加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锲而不舍抓牢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宣讲和转化,并将其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开发“牢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乡村振兴的好做法”等一系列精品课程,引导学员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而增强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过硬本领。聚焦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紧扣践行“两个更好”的殷殷嘱托,推进省委“十大战略”、市委“1335”工作布局落地落实,深化苏信对口合作等重点工作、中心任务,加强前瞻性、对策性研究,不断挖掘形成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政策咨询成果,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及时有力的智力支撑。

用好红色资源,始终把弘扬大别山精神作为政治使命

“要抓好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用好红色资源,增强党性教育实效,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接受红色教育中守初心、担使命,把革命先烈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奋力推向前进。”学院始终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大别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深挖红色富矿筑牢思想根基。大别山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建党基地、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夺取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转折地,“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历史孕育形成的大别山精神,凝聚着革命前辈的心血,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芒,是大别山区最重要、最独特的红色资源。近年来,学院持续在挖掘红色资源上下功夫,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建党基地、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革命历程、大别山精神三大红色资源富矿,开展理论研究、开发精品课程、打造现场教学点,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资源转化为干部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和一线课堂。为抢救红色记忆资源,实施大别山红色口述史工程,组织采访红军后代、烈士后人等,制作了《信念的力量》《大别山革命风范》等口述历史系列党性教育片。通过打造大别山精神研究基地、推动成立河南省大别山精神研究会、连续多年举办高层次学术研讨会等方式,不断提升大别山精神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力。

讲好红色故事补足精神之钙。巍巍大别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这里流传着脍炙人口的红色歌曲,有植根历史流传民间的红色故事,还有遍布各处的红色遗迹,仅信阳红色遗址遗迹就近千处。从建党初期到新中国成立,28年浴血奋战,大别山区为革命牺牲近百万人,仅在册的烈士就有130351人。“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每一位红色人物、每一处红色遗址、每一个红色事件背后都有着动人心魄的故事,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初心,折射着革命先辈崇高的思想情操。学院把这些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通过现场教学、访谈教学、体验教学等多种形式,再现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让学员重温革命先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家国情怀,让红色故事深入人心,努力打造薪火相传、永放光芒的“大别山红色精神家园”。

传承红色精神激励担当作为。历史铸就大别山精神,时代需要大别山精神。弘扬大别山精神,不仅是对先辈最好的缅怀,而且是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传家宝”。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险象环生,历时21天闯过黄泛区,血战汝河,强渡淮河,成功挺进大别山,以减员超过一半的代价,实现了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伟大历史转折。这种勇当前锋、顾全大局的革命精神正是大别山精神的深刻内涵体现。当前,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实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关键在人。学院将以干部教育为抓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在老区振兴的实践中勇当前锋、攻坚克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努力以党员干部的主动,赢得社会各界的互动,凝聚建设美好生活的共同行动,让老区人民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

聚焦党性教育,始终把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作为奋斗目标

党性教育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核心,是党员干部一生的必修课。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性教育工作,就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迫切需求,发挥好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阵地作用。新征程上,学院始终锚定“全国一流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目标,紧抓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叠加机遇,用好红色资源,突出办学特色,发挥好锤炼党性的“大熔炉”作用,为推动学院规范化、特色化、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

厚植特色教学优势。依托大别山红色资源,高质量开展党性教育,是学院的神圣使命,也是学院独特的优势所在。经过十年探索,学院持续在优化课程体系、提升基础研究、丰富教学形式上下功夫,让党课课堂“活起来”,让党性教育“实起来”。通过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充分挖掘大别山红色历史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价值内涵,为党性教育提供丰富的学理支撑。通过构建11大类120余门课程组成的特色课程体系,将红色资源蕴含的丰富党性教育内容,以理论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种课程形式呈现给学员。通过规范现场教学点布局,用好遗址遗迹和新红色资源点,构建了以历史时间顺序为经、以大别山地域为纬的网状现场教学点,形成了辐射鄂豫皖三省周边地区,涵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完整历程的现场教学点体系。

拓展开放办学格局。秉持开放办学理念,统筹利用各种资源,与全国各地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和央企开展联合办学,不断培优育强办学特色,提升学院办学质量和教学科研水平,学院被中央编办、国防大学等80多家单位确定为教学基地和培训合作单位,实现了资源共享、联合共赢。牢固树立一盘棋理念,加强与鄂豫皖三省干部学院合作交流,主动对接推动河南省“五学院一基地”合作办学,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资源,构建了共建共赢的发展模式。乘着苏信合作东风,与苏州大学、苏州市委党校、苏州干部学院等签署合作协议,为苏信双方干部交流培训搭建平台。广开渠道优化师资力量,打造了一支由“专职教师+外聘教师+领导干部+红色后代+现场讲解员”组成的政治合格、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聚能赋力。

擦亮红色教育品牌。坚持“服务老区、服务人民”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充分发挥学院在老区经济发展中的“品牌效应”“引擎带动”“平台纽带”作用,以学院的高质量发展助力老区振兴、服务老区人民。牵头编制《信阳市“十四五”红色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对全市红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以干部学院为龙头,各县区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红色教育培训大格局,不断擦亮“信阳·信仰”红色教育品牌,为深化革命文化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提供智力支持,为将老区信阳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红色文化传承区搭建平台。立足河南、面向全国,学院已承接各类培训班5900余期,培训各级党员干部近35万人次。一次大别行,一生老区情。以红色教育为载体,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走进老区看新貌,感受红色传承的魅力、绿色崛起的激情、青春向上的活力。

十年砥砺前行,十载春华秋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将持续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赓续红色基因,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新拼搏、勇当前锋,高质量教育培训干部,高质量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书写革命老区红色教育的新篇章,为党的干部教育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谷昌豪,作者系河南省信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河南大别山干部学院院长)


编辑:吕科 校对:肖涛
责编:杨伟峰 终审:刘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