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思想光芒照莲城(9) 135天11份报告!他心中装满担当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


记者 王金伟 王永涛 吕科 文/图

在长葛市区八七路,一行石刻大字“中央河南调查组旧址”格外醒目: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曾在这里调查研究、工作生活,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10月10日,记者走进中央河南调查组旧址,青砖黑瓦、旧木门窗,共有9间瓦房,面积180平方米。房间里一件件老旧的办公用具、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一个个图文并茂的故事……记录了习仲勋和中央河南调查组在长葛工作的点点滴滴。

1961年4月10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习仲勋奉命带领中央调查组一行12人长驻长葛135天,深入展开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五风”(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干部特殊风、强迫命令风)造成的危害等。

“中央河南调查组从入驻到撤走,历时5个月,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了许多好事,办了许多实事,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中传为佳话,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是我眼见耳闻的三件事依旧历历在目,永远难忘。”作为一名习仲勋长葛调查的亲历者,原长葛县委通讯秘书、91岁的李喜木老人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时,眼含泪光、感慨不已。

中央河南调查组旧址。

▶开荒

——从听到叮当响声到开“十边”荒

1961年5月2日下午,在原长葛县委机关旧址办公楼二楼西头会议室,习仲勋召开县委扩大会议,县委各部委和政府各科局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当时的李喜木负责新闻工作,列席了会议。

习仲勋在讲话中提到的一件小事,深深刻进了李喜木的脑海里。一天夜里,习仲勋从长葛西部的一个公社结束调查,步行返回县城。一阵叮当叮当的响声引起了习仲勋的注意。因为天黑看不清啥情况,习仲勋就和陪同的同志循着响声走去。到跟前一看,原来是一名社员在铁道旁开荒,响声是铁锨磕碰铁路道牙发出的。“老乡,这么晚了,你咋还在这儿开荒?”习仲勋问道。“白天不敢啊,被干部看见了,说是搞资本主义,要挨批斗。”社员这样回答。

李喜木接着回忆道:“当时,习仲勋副总理接着讲,‘中央十二条’下达以来,同志们做了很多工作,农村形势好起来了。夜里还有社员在路边开荒,说明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过去是命令群众干,现在是群众自觉自愿干。但是,群众的疑虑还没有完全解除,我们还要继续深入贯彻,必须坚决刹住‘五风’。我们共产党人,不论什么时候,考虑问题都要从群众利益出发,关心群众生活。”

会后,县委、县政府在习仲勋副总理和中央调查组指导下,允许群众在坑边、河边、路边等“十边”开荒。县委机关大院及周边的空地也被划分给各部、委、室干部开荒。李喜木和当时的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张志高分了一小块儿,开荒种上玉米,秋后分了几十公斤。县委机关在机场边沿租借的荒地种红薯、大豆等,收获后每人都分了几十公斤,大家非常感动。

中央河南调查组旧址纪念雕像。

▶抗旱

——从与木材公司职工闲聊到全县人民齐动员

接着,李喜木老人讲述了让他难忘的第二件事——抗旱。

1961年春天,长葛县遭遇大旱,不光山岗地小麦有的旱死了,平原地也有部分枯萎了,再加上早秋种不上,群众十分着急。

为动员群众抗旱,县委、县政府发了文、开了会。为了督促干部职工尽快投入抗旱,习仲勋带头到县直机关、企业等单位查看情况。当走到木材公司时,他看到几名职工在闲聊。

“恁咋不去帮助群众抗旱?”习仲勋问道。

“你是谁?”有个工人反问。

“我是习仲勋,从北京来的。”习仲勋声音洪亮。

旁边陪同的县委书记处书记张继增赶忙补充说:“这是习副总理,赶紧帮助群众抗旱去。”

习仲勋叮嘱职工说:“给你们领导说,要赶快帮助群众抗旱浇麦,明天我还来看。”职工们立马就散了。

第二天,习仲勋果然又去木材公司,看到除了少数人员值班外,经理和干部职工都去帮农民抗旱浇麦了,表示很认可。

还有一次,习仲勋到田间查看抗旱浇麦行动情况。走到长葛县和尚桥公社宗寨大队第三生产队东边麦田,他看到社员在用辘轳提水浇麦,立马把鞋袜脱了,说:“老乡,你歇歇,我替你浇会儿。”

说话的当儿,习仲勋把鞋袜往井边一放,卷起裤腿儿,接过辘轳,一圈一圈绞了起来……社员李恩惊讶地说:“你也会绞辘轳呀,还是老把式!”

习仲勋回答:“我也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就学过用辘轳浇菜。”

随即,有关习仲勋检查抗旱的消息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中传开,有效推动了工作,掀起了全县人民齐动员共抗旱的高潮。当时,中央河南调查组以简报形式向中央报告长葛旱情、做法,李喜木闻讯采写了一篇新闻,第二天发表在《河南日报》头版,时间是1961年4月23日。

“这件事,我终生难忘。”李喜木老人感慨地说。

李喜木老人讲述亲身经历。

▶如实写报告

——从“富队变穷队”到“走上了由穷变富的康庄大道”

来到长葛的第一天,习仲勋听取了县委第一书记张汉英的汇报,随即决定到存在问题多、情况复杂、离县委机关最近又能折射当时农村现状的和尚桥公社宗寨、樊楼、杜村寺等三种不同类型的生产大队进行重点调查。

“习仲勋去宗寨、王庄、杜村寺、樊楼等地调查时,总是步行,没有官架子,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愿意说实话。”李喜木说,大约20天时间,中央河南调查组写出了一份报告上报中央,题目是《河南省长葛县和尚桥公社宗寨生产大队由富队变穷队的调查》。

“这个题目吓住了我!”李喜木讲述了自身的经历。1959年,长葛县城关公社岗张生产队的小麦确实长得不错,实际平均亩产120多公斤,县委办公室派人到该大队催报产量,硬逼着公社干部“放卫星”——上报亩产525公斤。李喜木因为说了一句“岗张小麦产量是假的”,在县里贯彻中央庐山会议精神时,被戴上“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帽子批斗了3天,直到1962年才平反。

习仲勋胆大,敢说实话,深深震撼了长葛的干部群众。

1984年10月20日,习仲勋在给八七村(宗寨大队)全体干部群众的回信中说道:

“看到你们9月20日写给我的信,不胜欣慰之至。回想起20多年前,我在长葛县调查时的所见所闻,至今还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当时你们大队由一个好端端的富队变成了一个响当当的穷队,我们如实向中央作了反映,现在看来,最根本的原因是‘左’的错误思想指导下,破坏了农业生产力,结果使广大干部群众吃了很大苦头,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训啊。时至今日,你们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面貌焕然一新,走上了由穷变富的康庄大道,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了很大成绩,我衷心地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如今,60多年过去了,习仲勋深入实际、心系群众、亲民爱民的公仆形象,始终激励着一代代长葛人奋勇前进。他敢于直言、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长葛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敢作敢为、救世济民的担当精神在长葛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历史丰碑。”采访结束时,李喜木的话越发动情感人。

抚今追昔,中央河南调查组在长葛蹲点调研,是许昌红色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当下,大力学习发扬中央河南调查组求真务实的调查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下一步,全市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决策部署,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继承调研“传家宝”,答好时代“赶考卷”,切实推进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打造经济强市、创新强市、开放强市、文化强市、生态强市,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城乡建设高水平、人民群众高素质,全面开创许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编辑  兰民 贾同岭 校对 艾文

责编 杨 仪        终审 艾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