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地方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以经营主体期盼和满意为“金标准”,不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着力构筑营商环境“新高地”。
推动流程再造 打造高效政务环境
“以前,需要排队在窗口办理业务;现在,只需在电脑上点几下,卫生许可证等一些常用证件几分钟就能办完,真是太方便了!”提及证件办理便捷性的提升,许多经营主体深有感触。
这正是我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效”改革,大力推动流程再造,通过高效便利的政务服务,让企业由“跑政府”变为“跑市场”的生动缩影。
为提升政府服务质效,我市开展政务服务“1-N”专项行动,2115个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其中2087个实现“不见面审批”;梳理推出12类主题场景108个“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事项;实现市本级网上可办事项覆盖率100%、“一网通办”事项覆盖率99%;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与22个省份180余座城市实现互动交流;建设“数字政务门牌”,打造“指尖上的便利”;建设“四电”应用平台,1324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免证可办”。
我市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审批制度改革,不断简化审批流程,完善和丰富“企业开办+N 项”服务,将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社保登记等9个事项全部纳入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实现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一次办妥、半日办结”;“水电气暖信报装一件事”在全省率先实现网上申请材料“零提交”;不动产抵押注销实现“智能秒办”;本地大货车入市通行证实现“智能秒批”;大力推行“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一系列改革举措加快推动政务服务创新发展,解决了企业、群众办事的堵点、难点问题。
保障发展要素 打造顺心市场环境
“许昌政府部门服务好、发展环境好,我准备把山东的企业迁回许昌,助力家乡发展。”在许昌市营商办帮助协调办理天然气无仓储经营资质后,许昌有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娄玉阵感慨道。
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得益于许昌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完备的基础配套服务。我市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等标准,强化要素保障,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解决企业“成长的烦恼”。
我市积极探索实施企业集群注册登记,大力支持创客空间、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发展,有效减轻创业压力,激发投资活力;在全省率先停止收取工程建设项目投标保证金(含投标保函);运用“全国纳税人供应链查询”平台,为企业拓展上游原料供给来源、打通下游产品销售渠道牵线搭桥,实现交易额近3.8亿元;建立科技特派员人才库,首批38名科技特派员签约入驻企业;开展科技金融“许科贷”业务,累计帮助企业通过科技信贷获得银行支持8.5亿元;积极落实惠企政策,梳理惠企政策935条,惠及企业8000余家,发放奖补资金近4.29亿元。
我市强化要素保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省、市重点项目和“三个一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遴选各行业领域重点项目纳入要素保障“白名单”,全方位加强保障服务;积极搭建银企沟通合作平台,2023年开展规上企业对接活动324场,推介融资主体5668个,对2538个融资主体授信494.2亿元,对2426个融资主体放款369.09亿元;加快延链、补链、强链,依托产业链图谱开展精准招商,推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
坚持公平公正 打造安心法治环境
允许餐饮门店外摆经营,帮助残疾瓜农安排特殊摊位,许昌城管“火爆”全网;对外地车辆实行轻微交通违法不予处罚措施,许昌交警收获好评满满……柔性执法有温度,服务发展显温情。去年以来,我市各级行政机关着力打造安心法治环境,受到广大市民和企业的一致赞誉。
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我市积极为经营主体提供优质的法治服务,构建全过程服务企业法治需求工作链条;成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全天候、智能化”便民惠企平台,实现“12348”法律咨询热线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互联互通;持续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帮助企业规避和化解生产经营风险;积极推行知识产权案件“无书记员庭审记录+异步质证、当庭宣判和诉调对接”工作模式,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整体效能;强化立审执破衔接,有效破解建设工程纠纷“退场难”“周期长”瓶颈;大力推行“执破融合”,对符合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控制在60天内结案。
我市用足用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等,减少司法办案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推行行政处罚决定书和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达”,有效消除经营主体不良影响,帮助其重塑自身信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畅通沟通渠道 打造温情许昌模式
创新召开营商环境“吐槽大会”,向企业喊话、请企业建言、邀企业评价,切实解决企业的痛点、堵点问题,是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大亮点。
截至目前,我市已召开5期“吐槽大会”,有效解决经营主体营商环境领域各类问题72个,选聘30名社会各界人士担任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言献策。
我市出台《许昌市营商环境违法案件调查处理暂行办法(试行)》,形成投诉举报“受理—交办—承办—督办—销号”工作闭环;建立营商环境线上投诉平台,开通营商环境线下投诉举报窗口,切实打通服务企业、群众的“最后一米”;同时,建立“周研判、月调度”机制,实行“三单制”管理,积极办理投诉举报案件,使办案时长缩短至5个工作日,切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企业在‘吐槽大会’上提出的发展难题,我们力争在一周内解决到位。”市企业家协会秘书长黄玉霞说,“很多企业真切感受到在许昌束缚和障碍更少、合法权益更有保障,因此愿意在许昌发展。”
随着市场活跃度不断增强,我市动能澎湃、生机无限的高质量发展态势正在形成。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共有经营主体46.34万户,较2022年年底增长8.9%。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着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引来更多‘金凤凰’,让‘营在许昌’的金字招牌更响、更亮。”市发改委主任臧义彬说。
编辑:李咏梅 吕科 校对:张文正
责编:贾同岭 终审:黄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