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近距离接触科普展品。资料图片
“磁力传动摆”“看谁跑得快”“无皮鼓”等,这些科普展品大家并不陌生。7月30日,许昌市科技馆内人潮涌动,不少小朋友利用暑期来到科技馆,近距离探索科学的奥秘。
此刻,一辆载满“科学知识”的大篷车开进东城区邓庄街道办事处李庄小学,为孩子们送去了鲜活的科普知识。
活动现场,孩子们在这些科普展品前驻足观看,有的在观察动画的原理,有的在测试自己的手眼协调能力,有的则摆动小球研究力学原理……大家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的魅力。
其实,科普大篷车经常驶入乡村、郊区中小学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市科协科普大篷车志愿活动的深入推广,让即便是身处偏远农村校园的孩子,也能轻松跨越地域限制,近距离接触并深入了解科学知识。
科普大篷车走到哪里,科普志愿者就会跟到哪里。他们除了给孩子们讲解科普展品背后的奥秘外,还为孩子们展示了“铅笔扎水袋”“魔法彩虹”等科学实验。
除了直观的科技体验外,科普大篷车还设置了科普讲解和互动问答环节。科普志愿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科学概念化繁为简,让孩子们学习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近年来,许昌市科协深入贯彻《许昌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和《许昌市加强科学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实施方案》,把科普大篷车项目作为许昌市突破“科普最后一公里”的重要阵地和载体,重点面向偏远乡村的中小学生,开展科普展品体验、科普实验进课堂、科普知识宣传、科普展板展览等科普惠民志愿服务,通过将优质的科普资源送到乡村小学,让乡村孩子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科技知识。2020年以来,科普大篷车活动累计开展141场次,行程1万余公里,受益10.6万人。
2020年11月,市科协科普大篷车志愿服务队在中国科协科普大篷车项目20周年总结表彰工作中获评“全国科普大篷车明星车队”;2021年7月,市科协获评河南省“红色百年路科普沿黄行”活动优秀组织单位;2024年1月,市科协获评“2023年度河南省科普大篷车优秀运行管理单位”。
市科协将持续发挥科普大篷车的宣传展教功能,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培养学生勤动手、善动脑、爱科学、乐创造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编辑:李翊飒 杜鹏勃 校对:李翊飒
责编:李炎 终审:黄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