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葛双洎河国家湿地公园的观鸟台 资料图片
水面上飞舞的白鹭
核心提示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巴金的《鸟的天堂》一文,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家乡是“鸟的天堂”,随处可见翩翩起舞的小鸟。
如今,文章照进了现实。这几天,在三国湖湿地栖息的白鹭“刷爆”朋友圈,再一次印证了许昌的水系环境越来越好,到这里栖息的鸟类逐渐增多。
那么,许昌鸟类聚集的地方有哪些?哪里适合观鸟、拍鸟?8月23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三国湖湿地,探寻许昌和鸟类的那些事。
白鹭翩跹
鸟类栖息成日常
当日上午,记者来到三国湖湿地,看到几只白鹭在水面上觅食嬉戏,蓝天、碧水、绿树、白鹭,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风景画。
其实,白鹭在许昌很常见,市区周边湿地都有白鹭的身影。同时,到许昌栖息的鸟类不光有白鹭,还有黄鹂、翠鸟、斑嘴鸭、红隼等。
鄢陵鹤鸣湖国家湿地公园北连黄河、南接淮河,位于候鸟的迁徙廊道上,是迁徙候鸟停歇的重要场所,尤其是鹤鸣湖宽阔的水面为大天鹅等雁鸭类水鸟提供了理想的停歇之地,众多珍稀水鸟在此嬉戏驻足。在珍稀水鸟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工作中,鹤鸣湖国家湿地公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根据近两年的调查补充,鹤鸣湖国家湿地公园脊椎动物增加至5纲30目66科172种,主要是增加了鸟类11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鸳鸯、大天鹅、纵纹腹小鸮等。
统计数据显示,长葛双洎河国家湿地公园的鸟类种群也在逐年增加,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和金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额雁、红隼等22种,河南省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大白鹭、苍鹭、黑枕黄鹂等9种。
“自2017年以来,佛耳岗水库南岸栖息地恢复工程区域已成为豆雁、白额雁、斑嘴鸭、罗纹鸭、白鹭、苍鹭等众多冬候鸟和夏候鸟的理想越冬地和栖息地,其面积可达150公顷。”双洎河国家湿地公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外,清潩河畔人工湿地也是各种鸟类的乐园。随着我市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越来越美的水生态环境为各种鸟类提供了天然的栖息地。如今,市区河湖水系经常可以看到野鸭、白鹭、池鹭等鸟类的身影,吸引着人们观赏。
拍鸟观鸟
“打卡地”越来越多
芙蓉湖有水鸡、池鹭;秋湖湿地有白鹭、夜鹭;北海公园周边林鸟较多;西湖公园兼有水鸟和林鸟……众多鸟类栖息莲城,不仅为城市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而且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更多拍摄素材。
谈及观鸟,人们往往会认为只有偏僻的山野或水域附近才是最佳场所。而在许昌,无论是秋湖湿地,还是清潩河游园,亦或是护城河畔,时常可以发现喜欢活动的各种鸟类。
它们有的落在树顶,随着枝头摇曳,好像在展示“轻功”绝技;有的在水边静静伫立,仿佛在欣赏自己纤长的倒影……
悠闲的鸟儿也许并不知道,有一群“鸟迷”正在悄悄地观察它们。
曾经在南湾湖湿地拍到“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的摄影师李世伟,就是一名鸟类摄影爱好者。
2022年深秋,他在南湾湖湿地观鸟拍摄基地,很幸运地拍到了一只在水中嬉戏的青头潜鸭。它时而钻入水中觅食,时而划过水面留下层层波纹。
随后,李世伟经常到南湾湖湿地拍摄,再次拍到了青头潜鸭。在李世伟看来,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才是鸟的天堂。
如今,在许昌常常能看到这些“空中精灵”的身影。它们呼朋引伴,在碧水间勾勒出“鸟鸣山涧、展翅翱翔”的动人景致。
长葛双洎河国家湿地公园甚至专门设置了观鸟台。该湿地公园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面积2396平方米的湿地科普场馆、近1000米的科普宣教长廊,并配备了观鸟镜、望远镜等科普器材。该湿地公园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工作,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科普品牌,是生态文明传播、湿地科普教育的阵地,也是许昌对外开放和城市形象宣传的窗口。
爱鸟护鸟
我们一直在行动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许昌成为鸟类的乐园,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城在林中、路在景中、人在园中。”这是市民对许昌生态环境最美的概括,也是许昌人爱鸟、护鸟的真实反映。
“啾!啾!”在建安区榆林乡刘王寨村,成群的小鸟一边低飞,一边鸣叫。这是崖沙燕,一种栖息于沟壑陡壁、春来秋走的小鸟。
如今,刘王寨村这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因为善待“小燕子”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远近闻名的“小桂林”,也成为很多爱鸟、护鸟志愿者的快乐家园。
8月25日,记者来到刘王寨村,走进“网红”旅游点——“河谷营地”系列文化小院。其中的“杨树田宅”小院有一棵四五十年树龄的杨树,小院的主人叫王金平,是一名无职党员。
“我在这里十几年了。以前这里是几个坑,被我改造成了菜园,种了佛手瓜、向日葵、甜玉米、黄瓜、甜瓜、木瓜,还有月季、海棠、蜡梅等。经常有游人、学生、画家来这里游玩、采摘、画画。”王金平说。
在“茶点荷塘”小院,记者看到了马帮烤茶、柴火面包窑、大锅台、池塘等,屋子里还有火炕、阁楼,以及犁、耧、锄、耙、织布机等老物件。
刘王寨村践行以生态文明为引领的发展理念,将文旅产业与生态空间有机融合,坚持创新思维、围点造景,推动人、境、业和谐统一,带动文旅产业创新发展。尤其是在颍河岸边进行崖沙燕保护,打造崖沙燕公园、花海、沙滩等景点,修路,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刘王寨村的美丽嬗变,是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案例。如今,许昌的河湖水系建设,不仅给许昌带来了碧水蓝天的好环境,而且在市区形成了三国湖湿地、秋湖湿地、北海湿地等鸟类栖息的“天堂”。
同时,我市持续加大环境改善和保护力度,加强水污染防治,不断增强市民的爱鸟、护鸟意识,使我市的留鸟、候鸟逐年增多。
【记者手记】
鸟类“点赞”好生态
作为天然的生态环境“评价师”,鸟类不会说谎:青头潜鸭在水中嬉戏、白鹭在天空飞翔、各种水鸟悠闲觅食。生态环境好不好,鸟类已经用翅膀“投票”。
走近许昌的河湖水系,曾经的荒滩记忆渐行渐远,越来越多的生态“打卡地”融入市民的惬意生活,一幅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编辑:吕科 赵欣 校对:王婵
责编:贾同岭 终审:杨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