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30 10:29:19 来源: 许昌日报 作者: 邓雷 杨红卫 石冠兵 吕超峰 任江鹏
我要分享:
赵广汉(此图为Ai生成)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习近平
郡县治,则天下安。
郡的最高长官,原称“郡守”,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改称“太守”。作为一郡之首,太守掌管所有军政事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能力大小、德行高低,对本郡来说至关重要。
颍川郡作为知名大郡,其太守人选,历朝历代都格外重视。据中原科技学院教授马宝记介绍,两汉时期,颍川太守见于各种史籍记载的共有49位,其中,西汉11位、东汉38位。从文献记载来看,绝大多数颍川太守任职期间,都能兢兢业业、履职尽责,劝农耕桑、造福百姓,兴办教育、移风易俗,举贤荐能、重士任才,安土保民、惩恶扬善,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影响着颍川郡良好的社会文明,一步步把颍川郡推向不断进步、强盛。
其中,颍川郡更是涌现出了赵广汉、韩延寿、黄霸、何并、寇恂、郭伋等著名太守,他们体察民情、积极施政,为颍川郡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影响,成为后世学习弘扬的榜样。
(一)赵广汉:不畏豪强铁腕治郡
公元前65年的一个清晨,长安城街道上,随着一声沉重的“斩”字,一个身躯应声倒下,静静躺在冰冷的石板路上。看到这一幕,百姓无不哀声痛哭,为他难过、可惜。
他就是西汉名臣、中国古代十大清官之一的赵广汉。赵广汉,字子都,出身于涿郡蠡吾县(今河北省博野县)。他的仕途始于郡吏,历任本州从事、平准县令、阳翟县令,再到京辅都尉;参与拥立汉宣帝刘询,被赐爵关内侯,并升任颍川太守,随军攻打匈奴,后又迁回京兆尹,以精明干练、严于吏治而著称,被誉为“汉兴以来,治理京兆者莫能及”。
●正风肃纪,发明举报箱
西汉时期,颍川郡豪门大族靠大量兼并土地,势力迅速膨胀,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连朝廷赋税都敢抵制。同时,他们与地方官吏勾结,肆意妄为,百姓谈之色变,却惧怕其淫威,不敢到官府举报。
面对如此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汉宣帝刘询想到了赵广汉。赵广汉拥戴汉宣帝有功,是当时赐爵关内侯的八人之一;他还曾做过阳翟县令,熟悉颍川郡情况,口碑甚好,有一定群众基础。
登基第一年(公元前73年),汉宣帝便下诏任命赵广汉担任颍川太守。到任后,赵广汉发现土豪劣绅结党营私成风,独霸一方,百姓敢怒不敢言。为正风肃纪,他受存钱罐启发,令部下制成了接收信件的器具——“缿筒”(形状像瓶子,有小口投放简牍,可入而不可出),“受吏民投书”。
“举报箱”制成后,赵广汉令部下拿到各地悬挂,并张贴告示,鼓励百姓投书举报,并为他们保密。颍川郡的官吏、百姓纷纷写信举报黑恶势力,赵广汉根据举报线索,组织力量调查摸底,掌握了大量证据。他快刀斩乱麻,首先把豪门大族中作恶多端的首领抓起来,第一时间公布他们的罪状,从重从快,立即斩首,杀一儆百。
针对黑黑勾结、官黑勾结等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赵广汉采用离间之计,让嫌疑人互相猜忌、引起内讧,相互检举揭发,朋党关系网迅速瓦解。顷刻之间,颍川郡黑恶势力土崩瓦解,社会治安得到根本改观,乡风民风为之一新。
赵广汉治理颍川的凌厉作风震惊颍川,威名远播,令一些不法之徒闻风丧胆。作为扫黑除恶的急先锋,赵广汉因此声名大振。班固更是在《汉书》中称赞他说:“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
●足智多谋,精通推理
公元前72年,西汉调遣五将军抗击匈奴,征调赵广汉以太守身份隶属蒲类将军赵充国指挥。战事结束后,赵广汉随军返回,被再次任命为京兆尹。
由于赵广汉声名在外,这次复任京兆尹,京城百姓都很高兴。其间,赵广汉将“钩距”用于寻找线索,把藏匿的坏人坏事揭露出来,得以查清事情真相,上上下下对此都非常佩服。
所谓“钩距”,其实是一种数学推理。赵广汉精通“钩距”,善于思考,绕着圈来查究事情真相。比如,他想知道马匹的价格,就会先问狗的价格,再问羊、牛的价格,最后才问马。通过询问比较、合理推测,马匹的真实价格就八九不离十了。这就是“问牛知马”成语的来历,比喻从侧面推究,得以明白事实真相。
赵广汉任京兆尹期间,长安城发生了一起绑架案:皇宫侍卫苏回在家被两个劫匪劫持。赵广汉接到报案后,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发现了劫人者的住处。他飞速率人赶到,在庭院站下,让长安丞龚奢敲门通告劫持犯:“京兆尹赵君劝告两位,千万不要杀掉人质,此人是皇宫侍卫。如果你们立即自首,将得到良好的待遇,万一有幸碰到大赦的机会,说不定还可以获得自由。”
劫匪素闻赵广汉威名,想想也没其他出路,立即开门叩头请罪。把劫匪送到监狱后,赵广汉嘱咐狱吏善待他们,并给他们酒肉吃。按律法,两名罪犯当年冬天将被处以死刑。赵广汉又为他们预先安排好棺材,并派人告诉他们安心服役,两名罪犯叹服:“死无所恨!”
●清廉为官,不畏权贵
从京辅都尉升任守京兆尹不久,赵广汉就啃上了一块“硬骨头”——处理杜建一案。
杜建资格老、根基深,为人霸道。汉昭帝活着时,他参加了昭帝陵墓(平陵)的预建工作,并指使门客从中非法牟取暴利。根据举报,赵广汉先是警告杜建悬崖勒马,但杜建认为自己关系盘根错节,赵广汉不敢随便动他,根本不把赵广汉的话放在耳里。
赵广汉见规劝无效,决定将杜建逮捕归案。这下果然捅了马蜂窝,杜建还没押到牢里,为他说情的人便纷至沓来,其中有宫廷太监,有名门豪绅,也不乏官员,更是送来了大量钱财、珠宝。为了维护国家法纪,赵广汉不给前来说情的人一点儿面子,命令狱吏将杜建斩首弃市。
赵广汉复任京兆尹时,有人举报博陵侯霍禹依仗父亲霍光(当朝国丈,任大司马、大将军)的势力,非法开设酒坊、屠宰场,无人敢管。但赵广汉不畏权势,亲自带人查封了霍禹的酒坊、屠宰场,并没收全部工具、资产。
正因为赵广汉执法不避权贵、威制豪强,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得到了《资治通鉴》“京兆政清,吏民称不容口”的高度评价。
但正因为过于强势,给赵广汉带来了悲剧收场。复任京兆尹期间,赵广汉的门客私自在长安市场上卖酒,丞相属吏赶走了他。因此,赵广汉与丞相魏相结下了矛盾。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赵广汉上书告魏相妻擅杀婢女,并率衙役直闯丞相府,令丞相夫人跪下对质。最终,经审查发现,婢女因犯错被逐后回家自杀。赵广汉因此受到丞相司直萧望之弹劾“侮辱大臣,想胁持丞相,违逆节律伤害风化,是不道之罪”,最终被汉宣帝下旨腰斩。
听到赵广汉因犯法将被处决,长安的官员、百姓十分震惊和悲痛。于是,长安城里出现了众人集结为他送行的动人场面。
韩延寿(此图为Ai生成)
(二)韩延寿:教以礼让以德治政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感慨命运的神奇——
西汉时期,接连两任颍川太守,被同一个人弹劾,被同一个皇帝赐死,同样在临死前被官员、百姓夹道相送。
这两个人,一个是赵广汉,另一个是韩延寿。韩延寿,字长公,原籍燕国(今河北北部、辽宁西端)人,后入籍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县境内)。他初任郡文学,因其父谏燕剌王谋逆而死,被擢为谏大夫,后迁任淮阳太守,以治绩显著调任颍川太守、东郡太守,后调任左冯翊太守;五凤元年(公元前57年),遭御史大夫萧望之弹劾,被汉宣帝判处死刑。
临刑前,官员、百姓几千人前来为韩延寿送行,扶着囚车争献酒肉给他。人生即将走到尽头,韩延寿不忍拒绝百姓心意,眼含热泪喝下一杯又一杯送行酒,最终共饮酒一石有余,说:“远苦吏民,延寿死无所恨。”听到这话,人们无不泪流满面。
冬日颍水
●推行教化,以德治政
西汉时期,颍川郡人口众多、经济繁荣,大家世族聚居。这些豪强大族依仗人多势众,势力根深蒂固,横行乡里、欺压百姓。颍川郡因此被认为是最难治理的地方。
赵广汉任颍川太守时,对为非作歹的豪强大族首恶分子杀一儆百,并发动官吏、百姓互相检举揭发,使其分化瓦解。这种做法虽然很快遏制了黑恶势力,却也有严重副作用——告密成风、互相结怨,社会关系紧张,埋下了“民多怨仇”的根源。
在这种背景下,任职淮阳太守并声名显赫的韩延寿被调任颍川太守。上任伊始,韩延寿采取“教以礼让”措施,宴请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与他们共商治理之道,劝导百姓以和睦友爱消除怨恨。得到他们的一致赞同后,韩延寿与他们一起制订有关婚丧礼仪的规章制度,号令在全郡推行,百姓风从响应。
同时,韩延寿特别注意表彰、举荐在丧事后推让先人遗产的子弟,以及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友爱兄弟的人,宣扬他们的美好品德,以此来影响感化民众。他还下令广修学校,将其作为礼仪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规定凡是大型活动都要按照礼仪制度进行,使遵守礼仪成为百姓的自觉行为。
韩延寿十分注重培养诚实守信的契约精神。每当征收赋税时,他总是事先明令通告缴纳期限,将其作为衡量品德高下的大事来抓,深获官民拥护。他深知基层官吏对百姓的表率作用,因此在下层设置乡正、伍长,要求他们在孝悌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乡里街坊如果有突发事件,基层官吏必须第一时间知晓、马上处理,使得歹徒不敢进入颍川郡界。
在颍川郡近十年,韩延寿勤政为民、循循善诱,倡导移风易俗、宣扬礼义教化,有效缓解了社会矛盾,彻底改变了社会风气。
●从善如流,虚心纳谏
以礼仪教化百姓的同事,韩延寿还积极听取别人的建议。每到一处,他都聘请当地的贤士,以礼相待,加以任用,广泛征求他们的建议,虚心采纳批评意见,因此深受百姓爱戴。
有一次,韩延寿出门上车时发现一名骑吏迟到了,便斥责并处罚了他。韩延寿回府时遇见门卒,见他欲言又止便停车问他缘由。门卒说:“今天早上您要出门,坐驾在门前停留了很久,骑吏的父亲来到府门前而不敢进来。骑吏知道了,连忙赶到门口迎接,恰好碰上您登车。为了孝敬父亲而受到您的惩罚,岂不是得不偿失吗?”
因为门卒勇于进谏,韩延寿启用了他。而像这样纳善听谏的事情还有很多,韩延寿的威望因此大大提高。
汉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韩延寿调任东郡太守,令行禁止、断狱大减,考绩名列天下第一。等到3年后他卸任时,东郡百姓牵衣顿足,失声恸哭,阻拦去路,不让他离开。
颍川郡沙盘(此图为Ai生成)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韩延寿待人宽厚,尤其对手下人特别和善,但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凡工作中出现问题,首先从自身找原因。每当发现有人违反原则或欺骗他时,韩延寿总是深深自责:“难道是我亏待他了吗?要不他怎么这样对待我呢?”
担任左冯翊太守时,韩延寿有一次到高陵县巡视,遇上兄弟俩因为争执田产前来告状。见此情景,他痛心地说:“我有幸身居左冯翊的职位,理应成为郡民表率。但我没有阐明教化,致使骨肉之间发生这样的争执,既有损风俗教化,更使得当地贤明的长吏、啬夫、三老、孝悌等官长蒙受耻辱。这责任完全在我做左冯翊的,我应该首先辞职反省。”
当天,韩延寿便推托有病不再理事,在招待所里闭门思过。高陵县的人都不知道怎么办,县令、县丞和乡官将自己捆绑起来等待处分。这样一来,争讼者的同族人互相责怪,争执田产的兄弟俩感到羞愧悔恨。于是,他们剃去头发,袒露上身,一致表示甘愿服罪,将田产相让,不敢再有争议。
韩延寿得知情况后非常高兴,开门接见兄弟两人,并备办酒席款待,同时让他们把自己的意见转告乡亲,以此来表彰悔过自新的百姓。事情妥善解决后,韩延寿才开始正常上班理事。从此,百姓和睦相处,关系融洽,再也没有人因为争执而向他申诉。
不幸的是,由于当时士大夫集团和皇权之间的冲突,韩延寿遭到御史大夫萧望之弹劾,称其在东郡时“放散官钱千余万,又治饰兵车,僭上不道”,最终被汉宣帝处以死刑。
编辑:杨仪 杜鹏勃 校对:樊迎喜
责编:贾同岭 终审:黄双燕
附件: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