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网 > 县区 > 鄢陵县 >正文

“鸭声四起” 奏响“增收新曲”

2025-01-09 20:41:59 来源: 许昌日报 作者: 武芳

我要分享:

摘要:

“嘎、嘎、嘎……”1月7日,几千只白羽鸭的欢叫声,把鄢陵县陶城镇南张庄村蛋多多养殖基地“吵”得格外热闹,院内淡绿色的鸭蛋随处可见,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养鸭离不开水是人们的传统观念。近年来,在不少地方出现了一种新型养鸭模式——种鸭旱养。旱养,顾名思义,不是养在“水”里,而是养在“地”上。这种养鸭模式为鄢陵县蛋多多养殖基地负责人柴少礼铺就了一条乡村致富路。

“蛋鸭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易养殖、好管理的优势,成熟的旱鸭每天都可以产蛋。鸭子的生活能力强,耐寒怕热,耐粗食,抗病能力出色,饲料简单,十分适合在我们这里养殖。”柴少礼说。

说起为啥养鸭?父亲柴起存对柴少礼的影响不得不说。

1996年,柴起存和村里的18户村民一起搭起大棚,尝试养蛋鸭。“谁料,那年鸭苗贵、鸭蛋便宜。由于不懂防疫、不懂技术,几百只鸭苗一只只死掉,每家赔了三四万元。”柴起存说。

第一年失败后,柴起存便苦心摸索蛋鸭养殖技术,经过多年的实践,他如今已成为村里的养鸭能手。

“从小我都受父母的熏陶,逐渐喜欢上了养鸭。想着自己能不能把鸭子养好,为乡村振兴做一点儿贡献。”柴少礼说。

于是,2017年,大学毕业后的柴少礼回到家乡,跟随父母一起开始了他的养鸭生涯。

一只蛋鸭一年能产蛋300枚左右,一个鸭蛋大概能卖到1.2元。“我们的蛋鸭是从外地公司引进的品种鸭苗,具有体壮、抗灾、成活率高等优点,4个月以后开始下蛋,而且蛋鸭吃的是玉米、大豆等混合饲料,所以鸭蛋个头儿大、品质好,比较抢手,几乎每天都往外地发货。”柴少礼说。

想把鸭子养好,可不只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为此,柴少礼几乎天天守在鸭棚里,并买来专业书籍,认真学习养鸭技术,遇到难题的时候还经常向畜牧部门的专家请教。

“养鸭是个辛苦活儿,特别是夏季,我们会添加防暑降温药物,增加鸭棚通风量,保持饮水和饲料充足,并及时铺撒稻壳,定期进行消毒,保证鸭舍环境舒适、干燥,现在鸭子每天的产蛋率达到95%以上。”柴少礼说。

现在,南张庄村的许多村民也纷纷加入了蛋鸭养殖队伍,养殖量保持在120万只以上,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如果村民的鸭蛋滞销,柴少礼会伸出援手帮忙销售;在养殖技术上遇到难题,柴少礼也会竭尽全力为他们提供解决方案。

“现在,我们是卖鸭苗赚钱,卖‘青年鸭’赚钱,卖饲料赚钱,卖鸭蛋赚钱,卖‘淘汰鸭’赚钱。”柴少礼说,鸭子产蛋期一般是8个月,到期就要被淘汰。把“淘汰鸭”贩卖到江苏、湖南一带,还可以赚一笔钱。

绿色发展是养殖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柴少礼将鸭粪统一收集到一起,然后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村民,用于种植农作物,变废为宝,走循环经济之路,增加收益。

“通过发酵技术,把鸭粪中的有害物质分解或转化,使其成为具有良好肥效的有机肥,这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柴少礼说。

如今,通过多年的不断学习和实践,柴少礼的蛋鸭养殖基地已经走上了正轨,目前蛋鸭存栏量2万多只,每天都能收1.6万个鸭蛋,产品远销湖南、江苏、江西等地。

“下一步,我准备延长产业链,生产咸鸭蛋、松花蛋、鸭蛋黄等产品,为农村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城市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柴少礼说。


编辑:梁倓坦  责编:贾同岭


责任编辑:

附件: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