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中兴”颍川“佐”

2025-01-20 10:10:03  来源: 许昌日报  作者: 邓雷 杨红卫 石冠兵 吕超峰 任江鹏

我要分享:

摘要:

关中大战(此图为AI生成)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习近平

(二)冯异:不爱争功的“大树将军”

中国历史上从不缺名将,他们往往有响当当的绰号,如“常胜将军”“威武将军”“飞将军”……可有一位名将,绰号却是“大树将军”。他就是汉光武帝刘秀麾下“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冯异。

原来,跟随刘秀的开国将领们在征战间隙,常聚在一起聊天儿,自述战功、胡吹乱侃。每当他们争功论能时,冯异总是默默躲在大树下,士兵们便给他起了个“大树将军”的雅号,后来常指那些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尽管冯异不爱争功,但后世对他评价极高。范晔在《后汉书》中明确指出,“云台二十八将”中,功劳最大的当数岑彭、冯异,“中兴将帅立功名者众矣,惟岑彭、冯异建方面之号,自函谷以西,方城以南,两将之功实为大矣”。唐朝设立武庙,追封古代名将64人,冯异在内;北宋时,武庙人员更换为古代72位名将,冯异依然在列;明太祖朱元璋取古今功臣37人配享历代帝王庙,仍有冯异。

●慧眼识光武,患难见真情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今河南省宝丰县东)人。“云台二十八将”中,冯异与刘秀认识较早,“不打不相识”。

新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反对王莽的武装共同拥戴西汉皇族刘玄为帝,建元更始,是为汉更始帝。当时,担任颍川郡郡掾的冯异监管五县,与父城县长官苗萌共守县城。刘秀奉命攻打父城,遭遇冯异、苗萌顽强抵抗,只得退兵。

不巧的是,冯异外出巡视属县,被刘秀部下抓获。冯异初见刘秀,便认定他“非庸人也,可以归身”,当即表示老母还在城中,如果被释放回城,愿将所监五城奉献以报义释之恩。刘秀给予冯异极大信任,当即将其释放。冯异回到父城后,与苗萌一同投顺刘秀。

此后,刘秀率部回宛城复命,更始帝派其他人攻打父城,冯异坚守不降,击退十余次围攻。待刘秀率部经过父城,冯异立即打开城门,敬献牛酒迎接。冯异还推荐铫期、叔寿、段建、左隆等同乡,跟随刘秀到达洛阳。从此,冯异成为刘秀的重要谋士和得力战将。

冯异是刘秀第一任主簿,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早早成为刘秀心腹。刘秀初到河北时,河北已落入他人之手。刘秀遭到通缉,一路奔波,饥寒交迫。有一天,他们到河北饶阳芜蒌亭时已经深夜,天气寒冷,北风凛冽。冯异到附近村子给刘秀弄来一碗豆粥,刘秀一口气喝下,顿觉甘美无比,第二天对诸将说:“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

走到滹沱河边时,忽遇大风暴雨,刘秀率领随从到道旁空舍避雨。冯异找到一点儿麦子和菟肩(一种蔬菜),给刘秀做了碗菟肩麦饭充饥。对这段患难经历,刘秀念念不忘,登基后专门给冯异写信:“我时时记着当年将军在芜萎亭端给我的豆粥,在滹沱河递给我的麦饭。这些深情厚谊,我至今还未报答呢!”

●逢事有静气,处变有谋略

“云台二十八将”中,冯异的政治眼光、战略战术均高出一筹,为“光武中兴”立下不世之功。

公元23年6月,刘秀的哥哥刘縯被更始帝杀死,刘秀也被更始帝疑忌。刘秀深知处境险恶,虽当众毫无悲伤之色,但独居时常常哭泣。刘秀很多部将要杀更始帝,只有冯异劝慰刘秀:“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这些建议犹如韩信之汉中对、诸葛亮之隆中对,不仅指出了刘秀韬光养晦、得以自保的正确道路,还最终使刘秀自立门户、建立帝业。

后来,更始帝多次想派刘秀经营河北,但大臣们不同意。当时,曹竟为左丞相,他的儿子曹诩任尚书,颇有权势。冯异劝刘秀跟他们深交结纳。由于曹氏父子力劝,更始帝命刘秀镇抚河北诸郡。刘秀一到河北,便派冯异、铫期抚循属县。冯异等平释囚徒、抚恤鳏寡,逐一了解地方官员,暗中考察他们是否愿意归附,然后把名单上报刘秀。最终,河北诸郡成为刘秀的根据地。

公元25年,将领们劝刘秀速登帝位。刘秀心中没底,令冯异来鄗邑(今河北柏乡)计议,说:“昨夜,我梦见我乘赤龙上天,醒来后,心中很害怕。”冯异忙下席拜道:“这是天命感召,托梦于大王。大王感到害怕,是因为大王一贯慎重。”刘秀遂在鄗邑即位,改元建武。

●披荆斩棘,平定关中

刘秀专门为冯异创造了两个成语,足见两人不一般的交情。

建武二年(公元26年),冯异定封阳夏侯。当时,关中遍地饥荒,盘踞汉中(今陕南)的延岑出兵侵扰长安以西各地,各郡县豪强地主纷纷拥兵自守。刘秀因邓禹经营关中日久无功,便以冯异代邓禹主持关陇地区军事。冯异受命西行,布施威信,一路投顺者无数。

建武三年(公元27年)春,刘秀任命冯异为征西大将军。此时,邓禹、邓弘引兵东归,到达华阴,与冯异合兵进攻赤眉军。邓弘被赤眉军击溃,冯异同邓禹率兵救援,赤眉军后退。冯异劝邓禹暂且收兵,邓禹不听、贪功追击,被赤眉军挥戈反击,溃不成军,逃奔宜阳。

冯异与麾下数人弃马步行,走回溪阪(今河南渑池县南),收集溃卒并纠集附近地主武装数万人,整军复战。他先以精兵假扮赤眉军埋伏道旁,然后纵兵会战,待赤眉军疲劳时,伏兵尽起。赤眉军不辨真假,惊慌失措,大败于崤底,余众十余万人东奔宜阳,陷入重围,被迫投降。刘秀下诏:“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之后,冯异又率部打败延岑等,占领关中地区。在关中三年,冯异威望日著,以久率兵在外,心不自安,上书说思慕朝廷,愿意相亲于宫室,但刘秀不许。有人上奏章说冯异在关中独断专行,威望权力很重,百姓心中归服,称他为“咸阳王”。刘秀特意派人将奏章送给冯异,下诏安慰他:“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

建武六年(公元30年)正月,冯异入京朝见刘秀。刘秀数次宴请冯异,对满朝公卿大臣说:“这便是我起兵时的主簿,曾为我在创业道路上劈开丛生的荆棘,扫除重重障碍,又为我平定了关中之地!”“披荆棘”本是刘秀夸奖冯异征战之功,后变为成语“披荆斩棘”,比喻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或克服创业过程中的艰难。

建武十年(公元34年),冯异与诸将攻打落门。落门尚未攻下,冯异却病死军中。刘秀得知后,赐谥号为节侯。他英年早逝,令人惋惜。500年后,著名文学家庾信还叹息道:“将军一去,大树飘零。”

(三)祭遵:克己奉公的“刺奸将军”

得知其英年早逝的消息,刘秀哭得泪雨滂沱;待到他的灵柩运回洛阳,刘秀素服亲临,为其送葬,并在葬后重返坟前啼泣不已……

“云台二十八将”中,有这么一位将领,死后让刘秀五次亲临吊唁并痛哭不已,在以后的朝会上,每次提到他,都要扼腕叹息一番。

他就是祭遵,字弟孙,颍川颍阳(今襄城县颍阳镇)人,从小喜欢读书,知书达理,虽出身豪门,但生活俭朴。投奔刘秀后,他执法如山,平定渔阳,讨伐陇蜀,被范晔称赞“清名闻于海内,廉白著于当世”。

●执法如山,不避权势

祭遵少年时“家富给”,虽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但勤奋好学、恭谨俭朴,从不喜欢穿金戴银招摇过市。或许正因为此,有个衙吏误以为祭遵好欺负,对他进行欺凌。哪知道,一向温文尔雅的祭遵一反常态,结交宾客杀了衙吏。从此,大家知道,祭遵不是好惹的善茬儿。

公元24年,刘秀北上攻打颍阳。祭遵联合族人里应外合,帮助刘秀攻下颍阳,得到刘秀赏识,收归帐下,随军征讨。刘秀征战河北时,拜祭遵为军市令,希望他整肃军纪,提高部队战斗力。祭遵不辱使命,制定、颁布了许多军规,而且执法严明,不徇私情,恪尽职守,为人称道。

有一天,祭遵带领部下巡察时,看见远处人群聚集,原来是一名军士入户掠取财物,与户主殴斗。祭遵即刻把军士擒下。该军士自恃是刘秀贴身侍从,骄横无理。祭遵当众宣布他的罪状,将其就地斩首。

刘秀得知后十分恼怒,欲降罪于祭遵。主簿陈副劝谏:“明公常思众军整齐,现在祭遵奉行法令不避权势,正是教化法令所需要的啊!”刘秀顿悟,赦免了祭遵,后来又提拔他为“刺奸将军”,让他放手整肃军纪。刘秀还以此劝诫诸将:“你们以后要小心行事,祭遵连我的侍从都敢杀,对你们是不会徇私的。”

●身先士卒,勇冠三军

别看祭遵温文尔雅、笃好儒学,但追随刘秀打仗,每战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战必胜、攻必克。

建武二年(公元26年)春,祭遵升任征虏将军,封颍阳侯,与景丹、朱祐、王常、王梁、臧宫等入箕关,讨伐叛军。有一次,一支箭射中祭遵胸口,血流不止。看到祭遵受伤,众人渐生退意。祭遵忍痛把箭拔下,呼叫斥骂不止,带领将士继续奋战,最终大破敌军。

后来,渔阳一带的张丰作乱,举兵响应之前已叛乱的彭宠。刘秀派祭遵、耿弇、朱祐等去平叛,又是祭遵率先杀到渔阳,趁势击杀张丰。张丰作乱之初,有道士说张丰当做天子,以五彩囊裹着石头系在他肘上,说石中有玉玺。喜好方术的张丰因此起兵造反,等到被捉还说:“肘有玉玺。”祭遵将石头打破,张丰才知被骗,仰天叹道:“当死无所恨!”随后,祭遵和其他将领合围彭宠,平定渔阳,趁势剿灭流民军残部,河北全境全归刘秀。

河北战事结束后,祭遵随刘秀进攻割据陇西的隗嚣。又是祭遵做先锋,击败隗嚣部将王元,随后与其他将领合兵,多次击败隗嚣。此时,祭遵已是带病作战。后来,公孙述前来救援,东汉其他将领撤退,避其锋芒,只有祭遵坚守不退。

建武九年(公元33年)春,带病连续作战的祭遵在军中去世。刘秀异常悲痛,在其死后五次亲临吊唁:

祭遵灵柩运回时,刘秀亲披素服临丧,望其丧幡痛哭;回城时,刘秀驱车抵达城门口,目送祭遵丧车经过,涕泣不能自已;葬礼时,刘秀亲祭其祠,致以太牢之礼;临下葬时,刘秀车驾再临,将范升盛赞祭遵之奏章示于公卿,并赠祭遵以将军、侯印绶,谥封为“成侯”;安葬完毕,刘秀再次亲临坟茔,对其亲属当面安慰、抚恤。

五次亲祭一大臣,光武一朝绝无仅有,甚至中国历史上也罕见。直到祭遵下葬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刘秀每次与大臣上朝议事,还总是叹息:“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

●克己奉公,家无私财

虽出身富贵之家,但祭遵一生清正廉洁、竭诚奉公,常穿粗布麻衣,一日三餐也是粗茶淡饭,全然没有豪绅的阔绰和奢侈。

祭遵率部出征,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不犯,以至于连地方官民都不知有大军屯驻。凡有所赏赐,祭遵绝不独吞,将其分给士兵,自己“身无奇衣,家无私财”。

更值得一提的是,祭遵一生忙于国事,从不考虑个人私事,甚至连生儿育女的“人生大事”也不考虑。他的兄长祭午见祭遵无子,便买了个婢女送给他做妾,但祭遵“以身任于国,不敢图生虑继嗣之计”谢绝,又把她退还给了祭午。

临终时,祭遵仍不忘节俭,嘱托部下,丧事尽量从俭,按照普通百姓规格,用牛车载运灵柩,薄葬洛阳。部下问其家中之事,他一句也不说。《后汉书》赞美祭遵:“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成语“克己奉公”便出于此,比喻一个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一心为公。

祭遵去世无子,时常思念哀悼他的刘秀,任命祭遵的堂弟祭肜做偃师县令,让祭肜靠近祭遵坟墓,四季祭祀。虽身受兄荫得到重用,但祭肜随后展现出出色的文治武功能力:补偃师县令,政绩第一;任辽东太守,降服夷狄、平定北疆,保东汉边疆28年安宁。乃至祭肜死后,乌桓、鲜卑人每次到洛阳朝拜时,还抽空去祭肜墓前拜祭。

(未完待续)

编辑:杨仪  杜鹏勃     校对:孙辉

责编:贾同岭          终审:杨红卫


附件: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