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2 10:24:39 来源: 许昌日报 作者: 邓雷 杨红卫 石冠兵 吕超峰 任江鹏
我要分享:
成都大战(此图为AI生成)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习近平
坚镡(此图为AI生成)
(四)坚镡:独守南阳“合肥侯”
平定河北、围攻洛阳、独守南阳,南征北战英勇无畏、屡建奇功;兴建都城、开耕治水、兴办学校,治国理政成绩斐然、百姓称颂……
“云台二十八将”中,坚镡或许不如邓禹、耿弇、寇恂等让人们耳熟能详,但他的功绩和能力毫不逊色。
坚镡,字子伋,颍川郡襄城县人,乱世中毅然投奔汉光武帝刘秀,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因战功拜扬化将军、封合肥侯,成为东汉不可多得的将才与政治家。
●征战河北、围攻洛阳显英豪
西汉末年,坚镡曾在郡县担任小官吏,因办事干练而上下知名。
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月,更始帝刘玄令刘秀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持节北渡,镇慰河北诸州郡。刘秀到河北后广纳人才,有人向他举荐了坚镡。刘秀亲自召见坚镡,问以政事,见其应对如流,非常高兴,便委以主簿之职,负责军政事务。
此后,坚镡跟随刘秀参加了平定河北的战争。刘秀消灭割据邯郸的王郎等人后,仍有大小数十支农民军在河北地区坚持斗争,成为刘秀占据河北的主要障碍。刘秀遂在黄河以北与各部农民军展开大规模作战,坚镡先后随刘秀击溃活动于河北、山东、河南的铜马军、赤眉军等农民军。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即位,拜坚镡为扬化将军,派其与诸将一起围攻洛阳。当时,镇守洛阳的是更始帝刘玄的大司马朱鲔,曾参与杀死刘秀哥哥的事件,担心投降后遭到报复,因而固守不降。
坚镡策反洛阳东城守将,凌晨打开东门,与闻讯赶来的朱鲔大战于武库下。朱鲔虽然势困,但洛阳城墙坚固,城内兵多粮多,朱鲔固守城池,拒不出战,一连数月,刘秀都没能攻下洛阳。
此时,坚镡提醒刘秀,朱鲔不降的原因主要是怕遭到报复。恍然大悟的刘秀亲自劝降,表示过去的事情既往不咎,朱鲔遂即投降。
●三次重伤不退独守南阳
建武二年(公元26年),堵乡人董在南阳造反,并抓获了南阳太守刘驎。南阳是刘秀贵人阴丽华的老家,也是刘秀经济上的重要支撑。于是,刘秀命令坚镡讨平之。
坚镡引军赴宛县,自选敢死队乘夜登城楼,斩关而入,董弃城逃回堵乡(今河南方城县)。不久,刘秀属下将领邓奉因为不满大司马吴汉纵兵掠夺新野,举兵造反,并攻破吴汉。
此时,和坚镡一起督师南阳的右将军万脩病卒,坚镡南拒邓奉、北挡董,孤军奋战、坚守南阳。同时,因为道路被叛军阻塞,坚镡部队的粮食给养也断绝了。
与刘秀断绝联系一年多的时间里,坚镡孤军奋战,兵少粮缺,与士卒共劳苦,一起靠野菜充饥;每战辄身先士卒,三次受重伤,仍奋战不怠,以此才避免部队溃散、被歼灭的命运。
建武三年(公元27年),刘秀率大军亲赴南阳督战,在坚镡与岑彭里应外合下,平定了邓奉、董之乱。战后,刘秀任命坚镡为左曹,跟从征伐。
●“合肥侯”治国有方
建武六年(公元30年),刘秀封赏东汉开国功臣,封坚镡为“合肥侯”,加封合肥为其受封邑国,称“合肥侯国”,又称“皖侯国”。
东汉之前,合肥虽为军事重镇和商业都会,但城池规模不大,城墙为土筑且较低矮。坚镡进入合肥后,特别重视合肥侯国的都城建设,将原来城池定位为都市重新改造,新建和改造后的合肥城布局规整、功能齐全,城市分离、攻守兼备。
坚氏一门四世封侯合肥近百年间,忠君爱民、勤勉务实,组织民众开拓耕地、治理水患,并在各乡开设店铺(合肥今仍有侯店地名)、兴办学校,不仅使合肥的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在西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可惜的是,这座被坚镡“独重”、后世苦心经营百年的侯国都城,毁于东汉末期的一场战火,外城损毁严重,内城夷为平地,只留下“合肥侯”坚镡智勇双全、忠诚无畏的传奇故事世代流传。
臧宫(此图为AI生成)
(五)臧宫:虚张声势的常胜将军
面对自己人时,他勤力少言,谨信质朴,是个不善言辞的“老实人”;面对敌人时,他机智狡诈,虚张声势,把敌人骗得团团转……
他就是“云台二十八将”中的臧宫,临机变通,多谋善断,擅打逆风仗,曾“城门断限”,以智谋安定骆越;也曾“鸣剑抵掌,驰志伊吾”,向往在边塞建功立业,不失为一名智勇果毅之将。
臧宫,字君翁,颍川郡郏县(今平顶山市郏县)人。他早年担任亭长,后率宾客加入绿林军,担任校尉。追随汉光武帝刘秀后,他勇猛勤勉,屡建战功,最终定封朗陵侯。
●话少能干,冲锋在前
关于臧宫的性格,《后汉书》记载:“勤力少言”“以谨信质朴,故常见任用”。
年轻时,臧宫曾担任颍川郡郏县的亭长(掌治安,捕盗贼之事)、游徼(掌巡察缉捕之事)等职,随后率领宾客参加下江兵(绿林军的一支),在军中担任校尉。
绿林军大起义后,刘秀兄弟俩起兵于舂陵(今湖北枣阳),号称“舂陵兵”,并加入绿林军,共同抗击王莽的部队。因此,臧宫得以结识刘秀,并追随他征战,成为刘秀最早的一批追随者。刘秀见臧宫话语不多,做事勤勉,很器重他,把他收纳为亲信。
臧宫作战勇猛,时常冲锋在前,军中诸将都夸他勇敢。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六月,刘秀称帝后,臧宫与其他将领统领大军南出箕关,清剿盘踞在洛阳西南地区的流民武装,经过一年苦战,平定了这些地方。随后,臧宫和祭遵又去讨伐盘踞在涅阳(今南阳市西南部)、郦县(今南阳市内乡县)一带的更始政权将领左防、韦颜。臧宫率领突骑(用于冲锋陷阵的精锐骑兵)猛攻,左防、韦颜大败,被迫投降。
消灭更始残军后,臧宫又随征南大将军岑彭继续南征,围剿盘踞在荆、楚地区的楚黎王秦丰,经过两年苦战,消灭了敌军主力。随后,臧宫单独率兵徇江夏郡,先后攻克了代乡、钟武、竹里等地。因为南征有功,刘秀任命臧宫为辅威将军,后改封为期思侯。
●虚张声势,逆境翻盘
经过十年征战,刘秀基本统一中国,只有西南一隅的公孙述没有被消灭。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三月,刘秀调集重兵,会集荆门,准备讨伐割据蜀地的公孙述,揭开了荡平天下最后一战的大幕。此一战,臧宫将其智慧与勇猛发挥得淋漓尽致,彻底“扬名立万”。
伐蜀即将开始之际,臧宫驻军中卢县(今湖北襄樊市)。这里是骆越人聚集地。当时,公孙述的将领田戌、任满正与汉军征南大将军岑彭在荆门对峙。由于岑彭等人屡次出战失利,骆越人心浮动,准备叛汉归蜀。臧宫兵力单薄,估计难以控制局面。
恰好,属县送来几百辆运输车。臧宫顿生巧计,让人乘夜锯断城门的门限(门槛),命令运输车辆来而复往,出入城门,络绎不停。于是,车声辚辚,整整响了一夜。
骆越派来侦探消息的人,听到一夜车声不绝,看到城门门限也断了,就传语族人,说汉军大部队来了。骆越的首领闻讯,不敢再怀二心,送来牛、酒犒劳汉军。臧宫排兵列阵,杀牛摆酒,款待、抚慰他们。骆越地方从此便安定下来。
“城门断限”只是臧宫军事生涯逆境反转的“小案例”,在接下来的伐蜀之役中,他将上演更加精彩绝伦的虚张声势“大戏”,最终逆境翻盘,转败为胜。
攻破荆门后,岑彭、臧宫、刘歆率领3万余人水陆并进,进逼江州(今重庆)。江州城固粮多,不易攻破,岑彭、臧宫绕城而过,率主力及降卒3万直指垫江(今四川合川),攻破平曲(今四川合川东)。公孙述急调延岑、吕鲔、公孙恢等率重兵抵御汉军。岑彭命臧宫率降卒5万从涪水抵平曲,多张旗帜,广设疑兵,牵制延岑之蜀军主力,自率精兵乘船溯江而上直指成都。
当时,延岑率领大军拒住沈水(今涪江东岸支流洋溪河),声势浩大。臧宫的情况却很艰难,手下人多粮少,补给困难,好多士兵心存去意。见此情形,郡内各县地方势力准备观察成败利钝后,再决定究竟投向哪一边。
臧宫本想率部撤回,可又担心部下反叛、敌人追杀,一时犹豫难决。适逢刘秀派谒者率骑兵七百多人去见岑彭,臧宫当机立断,假传圣旨,把这些兵调到自己部下,壮大自己的声势。
臧宫命令部队晨夜行军,并故意打出许多旗帜,派人登上山冈,擂鼓呐喊。行军时,步兵、骑兵分居两岸,夹拥战船浩然而进,呼声震动山谷,让延岑十分震惊。臧宫乘势纵兵出击,大败延岑,斩首和落水溺死的敌军一万多人。延岑只身逃奔成都,他的士兵全部投降。
随后,臧宫一路猛攻,先后攻克平阳乡(今四川绵阳附近)、绵竹县(在今四川德阳北)、涪县城(治所在今四川绵阳东)、繁县(今四川彭县西北)、郫县(今四川郫县),斩杀公孙述弟弟公孙恢,前后缴获节杖五条、印绶一千八百个。
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十月底,臧宫率领北线汉军与吴汉率领的南线汉军在成都城下会师,对成都形成合围之势。会师后,臧宫率兵进入小雒城门,耀武扬威地经过成都城下,到吴汉军营与之会晤。
吴汉见到臧宫,对他说:“将军来时经贼兵城下,震扬了威力,行走如风,照耀如电。然而穷寇难以估量,回去时希望你改行他道。”臧宫心气高傲,哪里肯听,仍从原路返回营地,敌人也不敢拦截他。
同年十一月十八日,吴汉、臧宫率部与公孙述在成都城下展开决战。公孙述胸部中枪坠落马下,蜀军败入城中,公孙述当晚去世。次日晨,延岑投降,吴汉、臧宫统兵入城。因为平定蜀地的战功,臧宫先是被改封为酂侯,后又被定封朗陵侯。
颍川城郭(此图为AI生成)
●老骥伏枥,志在边疆
经过刘秀和云台众将的不懈努力,东汉初年,国内战事基本结束,但因为长期战争,力量比较薄弱,所以,面对死灰复燃的匈奴,东汉主要采取防御的方针和策略。
不过,匈奴的好日子没过几天。到了刘秀执政后期,匈奴遇上连年饥疫,内部纷争反复,势力明显大不如前。“云台二十八将”中硕果仅存的臧宫、马武觉得此时正是收拾匈奴的大好时机,两人一会儿将宝剑拍得啪啪直响,一会儿又击掌盟誓,老当益壮的雄心仿佛飞到了伊吾以北,纵横于大漠戈壁之上,希望能够建立像卫青、霍去病那样的不世之功。
对此,《后汉书》记载:“臧宫、马武之徒,抚鸣剑而抵掌,志驰于伊吾之北矣。”这就是成语“鸣剑抵掌、驰志伊吾”的由来,“鸣剑抵掌”比喻勇士非常勇敢,“驰志伊吾”表示向往在边塞建功立业,充分展示了勇武开拓的大汉精神。
恰在此时,刘秀召见臧宫,让他谈一下对匈奴问题的看法。臧宫毫不谦虚地说:“臣虽老,仍愿率五千骑以立功!”刘秀笑着说:“你是个不服输的常胜将军,和你谈匈奴的问题只有一个结果‘打’,因为你从来不把敌人放在眼里。可是,朕还没准备好,国家还需要休息。”
此后,虽然臧宫、马武多次上书请求北击匈奴,但长年征战的刘秀担心久战疲国困民,便专门下诏给臧宫、马武等主战派,阐明自己与民休息的基本国策。之后,臧宫等人遂不再提用兵之事。
公元58年,汉明帝即位不久,臧宫也带着未能北伐匈奴的遗憾,溘然长逝,谥号愍侯。如此有胆多智之将,未能在沙场尽显风流,确有可“愍”之处。
(未完待续)
编辑:杨仪 杜鹏勃 校对:刘朝隆
责编:王辉 终审:杨红卫
附件: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