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7 10:14:29 来源: 许昌日报 作者: 邓雷 杨红卫 石冠兵/文 吕超峰 任江鹏/图
我要分享:
钟繇书法作品(资料图片)
刘德升(此图为AI生成)
葛天氏(此图为AI生成)
采访中的颍川行报道组成员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习近平
颍川郡地处中原腹地,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从华夏远古时代到汉末三国时期,再到隋唐时代,颍川一直是人才荟萃之地,涌现出许多文学艺术巨匠。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体验。
尤其是汉末三国时期,颍川郡也是“建安文学”的发源地之一。曹操作为“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其代表作《短歌行》等脍炙人口。同时期的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等优秀作家,也在颍川留下了许多真挚淳朴、悲壮怆然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大多出现在许昌(颍川郡一部分)一带,促成了五言诗的兴盛。例如荀氏家族成员的作品多以针砭时弊为主,体现了对社会时事的深刻见解。此外,颍川士族阶层势力强大,他们的响应和支持推动了当地文学的兴盛。
颍川时期的文学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同时,这些作品也展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追求和艺术创造力。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在这里融汇,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这种文化交融不仅促进了当地文学艺术的发展,而且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葛天氏:远古文明的璀璨星辰
在华夏大地的远古时代,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无数璀璨星辰。它们或以其辉煌的成就照亮后世,或以其深邃的智慧启迪人心。葛天氏,便是这众多星辰中很耀眼的一颗。他不仅是远古时期的一位部落首领,还是华夏文明早期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其事迹虽历经千年沧桑,却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葛天氏,又称葛天、葛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其生活的时代大致处于远古的原始社会末期,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据《吕氏春秋》《山海经》等古籍记载,葛天氏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以其高尚的品德、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部众的尊敬与爱戴。
在那个时代,自然环境恶劣,生产力低下,人们面临着生存的挑战。葛天氏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带领部落人民披荆斩棘,开垦荒地,发展农业,使得部落逐渐繁荣起来。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领导者,还是一位文化的开创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葛天氏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八大功绩更是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华夏文明史上的佳话。
创制乐舞。据《路史》记载,葛天氏首创了乐舞,通过舞蹈来表达对自然、祖先的敬畏与感激之情。这种乐舞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还促进了部落间的交流与融合,为后世音乐舞蹈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世许多舞蹈形式都受到了葛天氏乐舞的影响和启发。
制定历法。在葛天氏的带领下,部落人民开始观察天文现象,制定了初步的历法,用以指导农业生产。这一创举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使得部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法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但葛天氏的历法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发展农业。葛天氏重视农业生产,亲自指导部众开垦土地,种植作物,并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在他的努力下,部落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他的农业技术和经验被后世广泛传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倡导礼仪。葛天氏深知礼仪对于社会和谐的重要性。他制定了一系列礼仪规范,倡导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社会风气,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礼仪规范在后世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明文字。虽然葛天氏并非文字的直接创造者,但据《史记》等记载,他所在的时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文字体系。葛天氏对文字的推广和使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为后世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创立宗教。葛天氏被认为是某些原始宗教的创始人之一。他倡导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通过祭祀活动来祈求自然之神的庇佑和祖先的保佑。这些宗教活动不仅增强了部落的凝聚力,还促进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兴办教育。葛天氏重视教育,并设立了学校,教授孩子们识字、算数、音乐、舞蹈等知识和技能。这种教育制度的建立,为后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促进贸易。葛天氏时期,部落间的贸易活动逐渐兴起。他鼓励部众与其他部落进行物物交换,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这种贸易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还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葛天氏作为远古时期的一位杰出领袖和文化开创者,他的事迹和成就不仅在当时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智慧和勇气、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成为后世人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在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中,葛天氏的名字永远熠熠生辉,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刘德升:书法艺术的革新者
在中国书法艺术的浩瀚长河中,刘德升以其独特的行书风格,成为这一领域的璀璨明星,被誉为“行书鼻祖”。他的书法艺术不仅在当时独步一时,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华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刘德升,字君嗣,出生于东汉桓帝、灵帝时期的颍川(今河南省禹州市)。他自幼酷爱书法,一生钻研不辍,对各种书体均有建树。在那个时代,篆、隶、楷书虽然规范,但是书写不够快捷;草书虽然简约,但是辨认不易。刘德升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一书法艺术的瓶颈,决心创造一种既书写便利,又便于识认的新书体。
刘德升的行书,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而诞生的。他融合了隶意、章草、楷书的元素,创造出了一种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新书体——行书。这种书体既保留了楷书的工整与规范,又吸收了草书的流畅与灵动,使得书写更加便捷,同时又不失辨识度。刘德升的行书,字体妍美,风流婉约,务求简易,笔画从略,离方遁圆,浓纤间书,如行云流水,非常快捷。这种新潮的书写形式,一经问世,便广受欢迎,迅速在书法界掀起了一股革新之风。
刘德升的书法艺术被后人列为“妙品”,成为后世书法家学习和借鉴的典范。三国时期的钟繇、胡昭,以及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大师,都曾深受刘德升行书的影响。他们精研刘德升的书法艺术,将其发扬光大,使得行书逐渐成为书法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他的行书不仅推动了行书的发展,而且为书法艺术的多样化奠定了基础。在他的影响下,行书逐渐形成了“钟瘦胡肥”两种风格,为行书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同时,刘德升的行书也促进了书法艺术的交流与融合,使得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书法家能够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
刘德升作为行书鼻祖,其书法艺术成就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在《书断》中称赞刘德升的行书“虽以草创,亦甚妍美,风流婉约,独步当时”。明代书法家陆深也在《书辑》中赞誉刘德升的行书“小变楷法,谓之行草。兼真谓之真行,带草谓之草行”。这些评价不仅是对刘德升书法艺术的高度认可,而且是对其在书法艺术领域革新精神的肯定。
(未完待续)
编辑:杨仪 刘靖雯 校对:张良
责编:王辉 终审:黄双燕
附件: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