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浅井:文旅融合描绘美好前景

一边是大戏上演,一边是游人如织。这是笔者在禹州市浅井镇浅井村正月十五古庙刹会看到的情景。
浅井村位于禹州市北部具茨山腹地,明嘉靖年间的《钧州志》记载:“浅井,在州西北五十里朵儿山,掘地七尺得水,余地深甚无水。”浅井由此而得名。村内现保存有完整的明清民居建筑群,共14个院落,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房屋500多间,布局严谨。浅井村有两条东西大街、四条南北古巷,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幢幢青砖灰瓦、飞檐翘角的清代民居建筑,台基抬高,雕梁画栋,既有北方建筑的特色,又兼具江南园林的风格。2016年,浅井村被确定为“中国传统村落”。

宋聘三烈士是浅井村人,1924年被孙中山先生选定为国民党一大代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受党组织派遣,秘密回到家乡担任中共禹县党组织负责人,负责禹县、密县、新郑、许昌、登封等5县党的联络工作;1929年年初被军阀韩复榘杀害于开封;1983年3月被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宋聘三烈士故居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昌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踏着红石板路,登上石婆山,从山上往下望去,一座座青砖灰瓦的明清民居依势排开、错落有致,院落门前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显得格外喜庆。漫步浅井古村落,景观美不胜收。走进传统民居,檐角上脊兽栩栩如生,墙壁上窗格古色古香,不时与游客或摄影爱好者擦肩而过。完整的明清民居建筑群,非常有特色砖雕、石雕、木雕艺术,经常吸引一些摄影爱好者、影视剧组前来拍照、取景。近年来,浅井镇加大传统村落保护、更新和发展力度,邀请专业古建修复团队设计施工,将文化脉络融入村落肌理,确保“修旧如旧”。2018年以来,累计争取投资近200万元,对宋聘三烈士故居及部分明清古民居进行维修。在宋聘三故居,设置“序言、时局、启蒙、觉醒、追随、斗争、激励”七个展示,除了有宋聘三的生平事迹介绍,还陈列着一些珍贵的照片实物,再现了宋聘三从一名清末秀才到新民主主义斗士、共产主义战士的成长足迹。

传统民居修葺一新,乡村业态突出特色。201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家发现了明清民居保留相对完整的浅井村,开始定期到这里写生。依托宋聘三故居和宋聘三革命事迹,讲好红色故事,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吸引党员干部到此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今年以来,不收门票的浅井村累计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浅井正在走出一条符合山村实际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编辑: 刘靖雯   责编:贾同岭